漢語的讓步條件句
本文關鍵詞:漢語的讓步條件句
更多相關文章: 讓步條件句 選擇讓步句 普適讓步句 量級讓步句 條件句 讓步句
【摘要】:讓步條件句是具有讓步語義特征的非典型條件句,可以看作是處于典型條件句和讓步句之間的一個中間形式。它包含三個次類:選擇讓步條件句、普適讓步條件句和量級讓步條件句。它們是一組條件句的集合,這個集合可能涉及兩項,也可能是更多項。它們都具有自己特殊的句法-語義屬性。比較三個次類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不管、不論"這三個連詞并沒有普適類或者選擇類的傾向;普適類在頻率上要高于選擇類;而在選擇類之內,使用選擇問句形式的頻率要高于反復問的形式;較之"不管、不論"句,"無論"句似乎更加排斥反復問句形式;雖然一般情況下三個次類之間的差異比較明顯,但是在少數(shù)情形下,三類之間也會出現(xiàn)交疊。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
【關鍵詞】: 讓步條件句 選擇讓步句 普適讓步句 量級讓步句 條件句 讓步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類型學視野中的漢語條件句研究”(編號:11YJC74009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讓步條件句(concessiveconditionals),是具有讓步語義特征的非典型條件句,可以看作是處于典型條件句〔1〕和讓步句之間的一個中間形式。典型的句子如例(1)—(3)所示:〔2〕(1)不論是處理戀愛關系,還是應付可能的不幸,都應遵循這一原則!3〕(2)不管有多少猜測,為磕巴舅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江藍生;;時間詞“時”和“後”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儲澤祥;“十五”期間的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J];漢語學習;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黃立;;日本留學生漢語轉折復句的習得研究[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龍國富;姚秦漢譯佛經助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偉;現(xiàn)代漢語代詞隱現(xiàn)的動態(tài)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唐鳳燕;現(xiàn)代漢語“即使”復句探析[D];暨南大學;2003年
2 劉潛;漢語假設復句的演變[D];吉林大學;2004年
3 王磊;《真誥》連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4 巢穎;《三遂平妖傳》助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莉;明清時期山東方言假設連詞及相關助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沈威;基于渡越矩陣與語境計算模型的復句關系詞的自動標注[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白君堂;現(xiàn)代漢語連詞研究綜析及若干個案探微[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于超;副詞“還是”的多角度考察[D];延邊大學;2007年
9 陳玲;漢語復句的虛實轉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付開平;《樸通事諺解》助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彭小川;論副詞“倒”的語篇功能——兼論對外漢語語篇教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2 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J];當代語言學;1999年03期
3 董秀芳;“不”與所修飾的中心詞的粘合現(xiàn)象[J];當代語言學;2003年01期
4 謝留文;客家方言的一種反復問句[J];方言;1995年03期
5 豐競;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語義分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6 吳中偉;主述結構和關聯(lián)副詞的句法位置[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7 馬清華;強程度標記的疊加[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劉衛(wèi)寧;宋元明時期疊加式判斷句的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9 余東濤;;說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賓語[J];漢語學報;2007年02期
10 彭睿;;構式語法化的機制和后果——以“從而”、“以及”和“極其”的演變?yōu)槔齕J];漢語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周靜;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張尹瓊;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D];復旦大學;2005年
3 李敏;現(xiàn)代漢語非現(xiàn)實范疇的句法實現(xiàn)[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羅曉英;現(xiàn)代漢語假設性虛擬范疇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5 王曉凌;論非現(xiàn)實語義范疇[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劉謙功;外國學生漢語讓步式復句習得研究及教學新思路[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2 曹硯輝;現(xiàn)代漢語條件句的邏輯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唐鳳燕;現(xiàn)代漢語“即使”復句探析[D];暨南大學;2003年
4 肖任飛;非疑問用法的“什么”及其相關格式[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毛哲詩;關于形容詞前的“再”的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6 戴幸;焦點副詞語義功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武瓊;現(xiàn)代漢語條件類關聯(lián)詞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5648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56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