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研究
【學位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4
【中圖分類】:G529;H059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起及意義
二、學術史的回顧
(一) 有關同文館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二) 有關京師大學堂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三) 有關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京師大學堂的早期曲折與譯學館的設置
一、戊戌變法與京師大學堂的創(chuàng)辦
(一) 維新派的教育改革主張
(二) 京師大學堂的創(chuàng)辦與停辦
二、京師大學堂的恢復與譯學館的設置
(一) 京師大學堂的恢復與發(fā)展
(二) 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的設置
第二章 譯學館章程的制定及課程體系的確立
一、譯學館章程的制定及實施
(一) 《擬定譯學館章程》
(二) 《奏定譯學館章程》
(三) 章程的細化和實施
二、“中西并用”:譯學館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建立
(一) 課程指導思想的探索
(二) 譯學館課程體系的建立
三、教員聘用與學生招錄
(一) 教員的聘用
(二) 譯學館的招生
四、理想與現實的沖突:譯學館課程教育與實踐的考察
第三章 學生的畢業(yè)考試及其職業(yè)選擇
一、畢業(yè)考試與“獎勵出身”
(一) 畢業(yè)考試
(二) “獎勵出身”制度的存與廢
二、畢業(yè)獎勵與職業(yè)選擇
(一) 畢業(yè)獎勵
(二) 職業(yè)選擇
第四章 譯學館的終結與得失
一、分科大學規(guī)劃與譯學館的終結
二、譯學館對近代教育與社會的意義
(一) 對晚清政局與社會的影響
(二) 對民初外語觀及大學外語教育的影響
三、譯學館的歷史局限性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香菊;易靈杰;;京師大學堂分科監(jiān)督:我國大學院長角色的萌芽[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2 鮑寧;;清末京師大學堂建設中的房地產問題研究[J];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研究;2013年02期
3 王李金;山西大學堂的“英國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18期
4 王志強;;山西大學堂[J];文物世界;2008年06期
5 陳遠;;北大為何四次被停辦?[J];文苑(經典選讀);2012年03期
6 胡柏彥;劉金蘭;;淺談山西大學堂的發(fā)展與演變[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8年23期
7 王李金;;山西大學堂與壬寅大學堂的興衰[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任鏷;王文劍;白雪飛;;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山西大學堂建筑復原[J];計算機仿真;2012年11期
9 葉云生;;李端棻與京師大學堂[J];貴陽文史;2010年06期
10 王偉國;;奉天大學堂開創(chuàng)遼寧近代高等教育先河[J];年輕人;2019年1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苗素蓮;中國大學組織特性歷史演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李金;從山西大學堂到山西大學(1902-1937)[D];山西大學;2006年
3 黃啟兵;我國高校設置變遷的制度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劉軍;中國近代大學預科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實施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清;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2 杜鵬程;李提摩太在華教育活動和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田晶潔;近代山西留學生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4 謝京國;李提摩太與中國近代改革[D];齊齊哈爾大學;2013年
5 陳艷華;近代政府與北京大學的關系之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6 徐國萍;京師大學堂教科書編譯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09年
7 容思慧;臺灣地區(qū)幼兒園大班主題課程實施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8 王穎;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年
9 魏曉會;在線開放課程的設計研究與開發(fā)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8年
10 孫佳玥;美國學前課程評價的歷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367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83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