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明日報》的現(xiàn)代漢語日源新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2 14:53
【摘要】:中日文化交流已有2000年歷史,文化的交流必然帶來語言的接觸,中日兩國以漢字為媒介進行語言交流。近代以前的語言交流主要是從漢語流向日語,近代以后,語言交流主要是從日語流向漢語。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與日本的交流更加頻繁,在網(wǎng)絡,報紙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來自日本的新詞語。但是至今為止,現(xiàn)代中日交流都是具體詞語的交流研究,其中以媒體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并不多,日源新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如何使用,給漢語帶來怎樣的影響等進行大范圍的考察變得很有必要。因此本論文以《光明日報》為語言資料對現(xiàn)代漢語中的日源新詞進行考察。本論文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章,在先行研究的基礎上,闡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對象和方法。中日間有關于語言交流的研究很早就受到中日兩國研究者的注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成果并沒有期待中的那么多。雖然有關于具體詞語及整體趨勢的研究,但是以報紙為研究對象的使用狀況的研究卻很少。因此,本論文以被譽為三大報紙之一的《光明日報》為語言資料,從《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現(xiàn)代漢語新詞詞典》中抽取的300個詞語輸入到2010年到2018年的《光明日報》數(shù)據(jù)庫中,從而調查日源新詞在《光明日報》中的使用情況。第二章,從詞性,使用領域,語種,字數(shù),使用頻率上分析《光明日報》中日源新語的使用特征。其中名詞,動詞使用的最多。詞性上分為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其中名詞和動詞使用最多。使用領域上分為政治,經(jīng)濟,日常生活,社會現(xiàn)象,文藝,年輕人文化,健康管理,運動,環(huán)境這幾方面來考察,其中,日常生活和經(jīng)濟領域使用多。語種上分為和語,漢語,外來語,混種語來分析考察。字數(shù)上分為一字詞語,二字詞語,三字詞語,四字詞語來考察。使用頻度劃分為100次以上,10次以上,1次以上,并對使用頻度高的詞匯進行了調查。第三章,從詞形和意義變化上對日源新詞特征進行了考察。詞形上吸收了日語同形詞的同時也吸收了音譯,意譯,構詞要素構成的詞匯。意義上,從無詞義變化,意義擴大,意義縮小,意義轉移四個方面進行考察。第四章,從日源新詞的使用原因及日源新詞的使用對現(xiàn)代漢語的影響進行考察。日源新詞的使用原因從語言原因和社會原因兩方面來考察。日源新詞使用對現(xiàn)代漢語的影響從詞匯的多樣化和構詞法的多樣化兩方面來考察。最后,總結本論文考察的結果,反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點,提出今后的研究課題。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136.5
本文編號:2709691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13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凡夫;;黃遵憲詩與近代中日間的語言互動[J];東北亞外語研究;2014年04期
2 李誼;張玉鐸;;網(wǎng)絡視閾下“萌”的受容軌跡及語義演變的探討[J];東北亞外語研究;2014年04期
3 鄒嘉彥;游汝杰;;漢語新詞與流行語的采錄和界定[J];語言研究;2008年02期
4 張廣平,張慶盈;漢語中的日語語匯及對漢語的影響[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5 郭伏良;從人民網(wǎng)日本版看當代漢語中的日語借詞[J];漢語學習;2002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顧江萍;漢語中日語借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096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70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