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論翻譯思想史的研究對象與撰寫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9-03-03 19:41
【摘要】:翻譯思想史研究的興起是翻譯學科建設深化的體現和翻譯文化研究的結果,但現有的翻譯思想史研究沒有區(qū)分翻譯思想和翻譯理論,大多從譯者和翻譯研究者的角度總結理論、闡述個人思想,并沒有真正同翻譯理論史區(qū)別開來。以翻譯思想為研究對象的翻譯思想史不是個人學說和理論的集合,而是具有連續(xù)性的翻譯思想的演化進程,不僅包括對翻譯史及理論史上核心議題的反思,也涵蓋社會思潮和時代背景下的翻譯行為和事件及其背后更深層的理念、集體精神、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Abstract]:The rise of th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oughts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lation disciplines and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culture. However,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oughts do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translation thoughts and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most of them summarize the the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 researchers. The elaboration of personal thoughts is not really different from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ory.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oughts, which focuses on translation thoughts, is not a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 theories and theories, but a continuous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oughts, which includes not only the reflection on the core issues in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theoretical history, but also the evolution of translation thoughts. It also covers the translation behavior and ev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houghts and times, as well as the deeper ideas, collective spirit, values and ways of thinking behind them.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外文系;浙江財經學院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任淑坤;魯迅、錢鐘書翻譯思想比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周領順;;新史料求證嚴復的翻譯思想——從發(fā)展的角度看“信、達、雅”的包容性和解釋力[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陳琳;張春柏;;從玄奘與哲羅姆的比較看中西翻譯思想之差異[J];外語研究;2006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喬穎;趨向“他者的翻譯”[D];河南大學;2007年

2 楊全紅;錢鍾書翻譯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娟;翻譯研究中的歷時描寫[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李勇;;話語空間的拓展與話語秩序的建構——論文藝學學科體系中的教學目標設置[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王天根;《天演論》版本時間考析兩題[J];安徽史學;2005年03期

4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周茹薪;論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劉文華,梁燕;卡特福德翻譯等值論中的翻譯的轉移及對語言教學的啟示[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武景全;非要“在高于句子的層次上翻譯”嗎[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8 趙秀明;張文斌;;從翻譯的目的論角度重新審視嚴譯名著《社會通詮》[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張道振;;論周作人的兒童文學翻譯思想[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張運君;京師大學堂和近代西方教科書的引進[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小梅;;理學的“窮理盡性”與杜麗娘的游園驚夢——湯顯祖“以情格理”的再理解[A];'2006中國·撫州湯顯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文;戴吾三;;《汽機中西名目表》與中國近代機械工程術語的翻譯[A];機械技術史(3)——第三屆中日機械技術史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瑞明;雅人深致[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蔡靜平;明清之際汾湖葉氏文學世家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洪慶福;神秘主義文化視域中的中西詩學本質“合一”論[D];蘇州大學;2003年

5 衷海燕;儒學傳承與社會實踐[D];廈門大學;2003年

6 崔濤;董仲舒政治哲學發(fā)微[D];浙江大學;2004年

7 蔡堂根;中國文化中的人神戀[D];浙江大學;2004年

8 趙貞;唐五代星占與帝王政治[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剛;學與政[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汪祚民;《詩經》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革;中國文化局限詞及其翻譯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蔣童;中國傳統翻譯理論歷史分期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夏歷;“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的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李瑩瑩;[D];鄭州大學;2000年

5 沈繼誠;論功能對等原則與漢語廣告英譯[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陳延兵;譯者在處理文化類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

7 李建紅;奈達理論和旅游資料英語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8 吳潔;英漢翻譯與漢語歐化現象[D];外交學院;2001年

9 魏芳;翻譯情境對于翻譯策略的影響[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10 程漫春;以過程為取向的翻譯研究方法——兼對《飄》中譯本的過程取向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樹廣;寬恕的條件和界限——苦難意識、記憶理性和有限度的超越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鄭海凌;錢鐘書“化境說”的創(chuàng)新意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3 朱宏清;從《林紓的翻譯》看錢鐘書先生的翻譯觀[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4 王振復;;唐王昌齡“意境”說的佛學解[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陳逸;;從《林紓的翻譯》看錢鐘書的翻譯主張[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譚福民;錢鐘書的“化”論及其翻譯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02期

7 余承法;黃忠廉;;化——全譯轉換的精髓[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唐培;;從翻譯倫理透視文學翻譯中的文化誤讀[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朱鴻亮;;化境的缺席與在場[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10 蔡新樂;;《翻譯適應選擇論》簡評[J];中國科技翻譯;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淵藝;王翡;;對翻譯可譯性及不可譯性的探討[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年06期

2 姜風華;;文體學與翻譯芻議[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第三屆中南六省區(qū)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研討會在廣州召開[J];民族翻譯;2010年03期

4 劉寧;;淺談一些翻譯理論在翻譯『始める前』一文時的運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年08期

5 ;本刊稿約[J];民族翻譯;2010年02期

6 鄭鈺潔;;淺談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與傳統譯論[J];大眾文藝;2011年13期

7 周秀蘭;;翻譯的本體論及其流變[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8 王正英;;評《翻譯研究新視野》[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9 張春梅;;翻譯中的文化旅行[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年03期

10 孫麗;;簡論維特根斯坦對劉宓慶翻譯理論形成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賀顯斌;;韋努蒂翻譯理論的局限性[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張志;;淺談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吳春蘭;李曉燕;;譯學“特色派”與研究生翻譯理論教學[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麗君;;紐馬克翻譯理論在漢英外事翻譯中的運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5 張映先;于潔;;優(yōu)選論及其在翻譯研究中的跨學科移植[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楊曉榮;;翻譯協調論的哲學基礎——兼談中國當代哲學研究對翻譯理論的啟示[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旭;;奈達與紐馬克翻譯理論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馬一寧;;再論翻譯寫作學的建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前言[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劉邦凡;;論金岳霖的翻譯思想及翻譯哲學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輝;“信、達、雅”與翻譯理論[N];福建日報;2003年

2 賀愛軍;翻譯理論與實踐[N];文藝報;2005年

3 李玉民;永遠的巴別塔[N];北京日報;2003年

4 記者 次仁羅布;第十一次全國民族語文翻譯學術討論會在拉薩召開[N];西藏日報;2005年

5 許鈞;譯可譯 非常譯[N];文匯報;2006年

6 世文;堅持正確導向 促進翻譯繁榮[N];文藝報;2007年

7 記者 李新雄 實習生 黃一婧;泛珠三角翻譯研討會在邕召開[N];廣西日報;2005年

8 楊一帆;韋努蒂解構主義的異化翻譯策略及在中西語境下的兩種文化立場[N];中華讀書報;2010年

9 姜秋霞;翻譯學:科學與藝術、共性與個性的統一[N];光明日報;2002年

10 本報實習記者 劉稚;外國文學翻譯亟需“重整河山”[N];文藝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駱賢鳳;后現代語境下的譯者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黃遠鵬;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科學評價探索[D];山東大學;2009年

3 徐艷利;翻譯與“移情”:共產主義視角下的翻譯主體建構[D];河南大學;2012年

4 王曉鳳;郭建中翻譯思想與實踐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楊全紅;錢鍾書翻譯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鄭意長;近代翻譯思想之演進及其現代闡釋[D];復旦大學;2009年

7 賀愛軍;譯者主體性的社會話語分析[D];蘇州大學;2012年

8 朱湘軍;從客體到主體[D];復旦大學;2006年

9 莊智象;我國翻譯專業(yè)建設—問題與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蔡平;文化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劍;翻譯的語用順應觀:以《紅樓夢》為個案[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姚緒寧;翻譯中的銜接[D];山東大學;2005年

3 周靜;認知隱喻框架下的翻譯思維過程探索[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4 李娜;部分與整體的動態(tài)關系:在非專業(yè)用途翻譯中基于法位學理論重構意義[D];南昌大學;2007年

5 史丁丁;認知推理模式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D];黑龍江大學;2007年

6 楊立斌;德里達與女性主義翻譯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7 晏小花;奈達翻譯理論對中國翻譯研究的影響[D];南華大學;2008年

8 韓佐君;意識形態(tài)對翻譯過程的操縱[D];天津外國語學院;2009年

9 孫際惠;嚴復翻譯中的文化傾向[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胡艷;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3403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43403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b99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