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第一號征文通知
[Abstract]:Editorial Office, Institute of language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Xi'a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Modern languages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s scheduled to hold the 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nguistics at the Xi'a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from Friday to May 13, 2012.
【分類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第十四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第一號征文通知[J];當代語言學;2011年03期
2 張吉生;;第13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J];當代語言學;2011年01期
3 本刊記者;;第十三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將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J];語言科學;2010年02期
4 ;第十四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第一號征文通知[J];當代語言學;2011年02期
5 本刊記者;;第14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將在西安召開[J];語言科學;2011年03期
6 ;第十四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J];英語教師;2011年09期
7 ;中國第九屆當代語言學研討會征文通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6期
8 ;第八屆當代語言學研討會征集論文通知[J];現(xiàn)代外語;2000年01期
9 ;中國第十屆當代語言學研討會在重慶召開[J];語言科學;2005年03期
10 郭中子;;第三屆當代語言學圓桌會議暨《當代語言學》易名十周年紀念會在同濟大學順利召開[J];當代語言學;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洪寶;;參加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的一點體會[A];識字教育科學化教學匯粹——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文獻之三[C];2006年
2 劉煥輝;;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詞(代序)[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于偉昌;;漢譯外來語言學術語標準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鐘玖英;;零度偏離理論研究述評[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Contrastive Study on Euphemis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林大津;;中國人請講中國話——漫議學術論著中的“歐化漢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鄭希冰;;漢字教育史上的盛會[A];識字教育科學化教學匯粹——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文獻之三[C];2006年
8 ;中國《廣西教育》雜志社賀信[A];識字教育科學化教學匯粹——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文獻之三[C];2006年
9 丁文樓;;賀信[A];識字教育科學化教學匯粹——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文獻之三[C];2006年
10 羅益民;文旭;;編者的話[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璇;國內外專家聚深“咬文嚼字”[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2 趙強;新象形時代[N];中華讀書報;2007年
3 ;較量:翻譯、編譯背后的“語言”軟實力[N];解放日報;2008年
4 王黎黎;在不溫不火中謀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5 記者 劉茜;美國學者解析“刺激匱乏”論[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浙大漢語史研究中心;新世紀漢語史發(fā)展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在杭州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羅猛;專家縱論二十一世紀中國語言學[N];廣西日報;2005年
8 記者 武志成;培養(yǎng)造就更多高素質外語人才[N];天津日報;2006年
9 清衣;“翻譯全球文化:走向跨學科的理論構建”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N];文藝報;2006年
10 繆迅;大學生中文教育必須進一步得到重視[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進;語言類型學的詞匯語義研究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蔣本蓉;“意思—文本”模式的詞庫理論與詞庫建設[D];黑龍江大學;2008年
3 楊春雷;HPSG理論中“自己”和量化名詞短語的語用解釋的約束條件體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4 張瑩;譯學觀念的演進和沖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腦記者招待會語言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張穎;回應交際的動態(tài)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彭育波;“V1著V2”結構多角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彭家法;附加語的句法位置[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9 王偉;現(xiàn)代漢語歐化與翻譯策略之綜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10 馬樂東;作格結構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漢語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翟歡;法庭發(fā)問的預設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朱桂梅;當代寫作學視野下的隱喻思維機制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3 唐黎卿;禮貌研究述評[D];浙江大學;2006年
4 李霄;[D];浙江大學;2005年
5 王慧;二價動詞與賓語[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6 程呈;認知轉喻在語篇銜接與連貫中的體現(xiàn)[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7 黃藍丹;英漢新詞對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8 陳舜婷;語料庫驅動的空間量度形容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郝偉凡;以“口譯、譯員能力”評估模式淺議體育口譯應具備之能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劉欣;歷史文化語境下的語義變遷[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3047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0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