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試論漢語介詞從“所為”到“處置”的演變

發(fā)布時間:2018-08-20 09:11
【摘要】:宋代以來,漢語中出現(xiàn)"所為介詞→處置介詞"的演變路徑。漢語(包括方言)歷時、共時平面上的處置介詞"與"、"給"、"幫"、"搭"、"代"、"共"、"同"、"跟"等的直接來源都是"替"、"為"義的引進所為者的介詞。導致"所為→處置"演變的因素有二:一是代詞的語義指向模糊,即回指對象的暗中更換;二是"P(所為介詞)+N(他)+V"式中V部分的"非企盼"意義。前者在首發(fā)演變中起著重要作用,后者在后隨演變中起著重要作用。"與"是漢語史上"所為→處置"演變的首發(fā)者,它在"與+N+V"式中的意義和功能對后隨的介詞起著制約作用。介詞功能之間可以發(fā)生"所為→交互"或"交互→所為"的演變,所為介詞有可能向處置介詞演變;這就是現(xiàn)代漢語平面上眾多介詞兼具"處置"、"所為"、"交互"三種功能的原因。
[Abstract]:Since the Song Dynasty, the evolution of prepositions in Chinese appeared. The direct sources of Chinese diachronic, synchronic prepositions, such as "and", "give", "help", "tie", "substitute", "common", "same" and "follow" are all prepositions of "substitute" and "meaning". There are two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evolution of ") N (": one is the ambiguity of semantic direction of pronouns, that is, the implicit change of anaphora objects, and the other is the "non-expectant" meaning of the V part of "P () N (he) V". The form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first round, while the lat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bsequent evolution. And "is the first person in the evolution of" what to deal with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ts meaning and function in" and N V "play a restrictive role in the following preposition. The function of preposition can be changed into "interaction" or "interaction", and the preposition may change to disposal preposition. This is the reason why many prepositions in the plane of modern Chinese have the functions of "dispose", "do" and "interaction".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丹;北京話中的語法標記詞“給”[J];方言;1992年01期

2 曹逢甫;;臺灣閩南語的ka~7與賓語的前置[J];漢語學報;2005年01期

3 馬貝加;陳伊娜;;甌語介詞“代”的功能及其來源[J];漢語學報;2006年03期

4 林素娥;;北京話“給”表處置的來源之我見[J];漢語學報;2007年04期

5 何亞南;漢語處置式探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6 石毓智;;兼表被動和處置的“給”的語法化[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3期

7 A.貝羅貝;;早期“把”字句的幾個問題[J];語文研究;1989年01期

8 王健;“給”字句表處置的來源[J];語文研究;2004年04期

9 李崇興;;《元曲選》賓白中的介詞“和”“與”“替”[J];中國語文;1994年02期

10 朱景松;;介詞“給”可以引進受事成分[J];中國語文;199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婷雅;;三國志平話中的把字句和將字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2 時昌桂;;介詞“替”的用法及虛化歷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王禮正;;兩種復雜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陳瑤;;“給予”義動詞兼做處置標記和被動標記的動因[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張云峰;;近代漢語介詞研究六十年[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朱冠明;湖北公安方言的幾個語法現(xiàn)象[J];方言;2005年03期

7 李宇明;陳前瑞;;北京話“給”字被動句的地位及其歷史發(fā)展[J];方言;2005年04期

8 張美蘭;論《元曲選》中的“把/將OV在L”句型[J];古漢語研究;2000年01期

9 徐志林;;雙賓語的變式結(jié)構(gòu)和早期處置式[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褚俊海;;桂南平話“處置”義的表達[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瑤;;“給予”義動詞兼表“施受”的動因研究——以徽語祁門話的“分”為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玉國;《型世言》處置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黃彬;《訓世評話》句法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懷秋;虛詞“給”的句法語義接口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延苓;現(xiàn)代漢語介詞“把”“給”同現(xiàn)套用句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褚立紅;《鶴林玉露》介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寶;“把”字句的否定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亞晶;“這樣”的語法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程阿西子;介連兼類虛詞的語法化順序和習得順序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胡曉蘭;表祈使義的“給我+VP”的句法、語義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張娟;中古漢語連動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植田均;;近代漢語中介詞“和、同、替”的特殊用法[J];安慶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2 朱德熙;與動詞“給”相關(guān)的句法問題[J];方言;1979年02期

3 蔣冀騁;論明代吳方言的介詞“捉”[J];古漢語研究;2003年03期

4 郭錫良;介詞“以”的起源和發(fā)展[J];古漢語研究;1998年01期

5 戴昭銘;;弱化、促化、虛化和語法化——吳方言中一種重要的演變現(xiàn)象[J];漢語學報;2004年02期

6 A.貝羅貝;;早期“把”字句的幾個問題[J];語文研究;1989年01期

7 于紅巖;淺析“拿”字處置式[J];語文研究;2001年03期

8 王健;“給”字句表處置的來源[J];語文研究;2004年04期

9 劉堅;曹廣順;吳福祥;;論誘發(fā)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國語文;1995年03期

10 沈家煊;;“在”字句和“給”字句[J];中國語文;1999年02期

,

本文編號:21931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931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f1a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