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發(fā)展中的跨結構變化
本文選題:漢字 + 結構; 參考:《中國語文》2011年02期
【摘要】:漢字的跨結構變化是指漢字在演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跨越原有結構層級的變化。跨結構變化造成了漢字形體的重大變化,表現(xiàn)為構件粘合、構件分離和構件重組?缃Y構變化是在漢字書寫便捷的促動下形成的,屬于漢字形體的正常發(fā)展,同時也造成了漢字理據(jù)講解的困難和漢字基礎構件數(shù)量的增加,使?jié)h字的系統(tǒng)性降低。
[Abstract]:The cross-structural chan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fers to the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cross the original structure levels. The change of cross-structure results in great change of Chinese character form,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component bonding, component separation and component recombination. The cross-structure change is formed by the convenient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body, and also causes the difficulty of explaining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basic components of Chinese character, which makes the systematicness of Chinese character decrease.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隋唐五代碑刻文獻電子典藏及屬性描述》(08JJD740060)資金的資助
【分類號】:H1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趙學清;戰(zhàn)國東方五國文字的構形系統(tǒng)[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2 張曉明;二十世紀漢字字形結構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年05期
3 鄭振峰;論甲骨文字構形系統(tǒng)的特點及其演變[J];語言研究;200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婷珠;殷商甲骨文字形系統(tǒng)再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俊英;《說文解字》省形字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陳青峰;殷商金文構形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豐娟;《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形聲字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煥寶;;俄羅斯留學生漢字書寫狀況調查及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2 黃秀德;;高職生書寫錯別字的原因及其對策[J];廣西教育;2011年18期
3 江新;;解決漢字難學的對策[J];國際漢語;2011年01期
4 肖洋;;英漢書寫系統(tǒng)比較與普通語言學再思考[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6期
5 拜書婷;;漢字美的缺失[J];閱讀與寫作;2011年06期
6 劉建平;;對外漢語初級綜合課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探究[J];文教資料;2011年23期
7 雷蕾;;漢語對國外學生語言教學的重要性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8 陸華;李業(yè)才;;筆順規(guī)范問題與對外漢字教學應對[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9 ;2010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發(fā)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19期
10 張付敏;;小議對外漢語漢字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洪桂治;;淺談漢字教材與對外漢字教學[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陸丙甫;;增加漢字書寫系統(tǒng)的語法信息[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池昌海;;當前杭州市戶外用語與文字規(guī)范調查——兼與1990年代作對比分析[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鋒;;方塊白文的歷史發(fā)展和現(xiàn)狀[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輯)[C];1994年
5 江新;;針對西方學習者的漢字教學:認寫分流、多認少寫[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6 周有光;;文字改革(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更新稿)[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杜鵑;;漢之前的漢字統(tǒng)一與規(guī)范[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程文;;從法國漢語教材看法國漢字詞匯教學特點[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賈曉燕;漢字書寫等級標準將出臺[N];北京日報;2009年
2 金明魚;“提筆忘字”呼喚漢字書寫標準[N];人民法院報;2009年
3 教育部語用司;“首屆全國大中小學生規(guī)矩漢字書寫大賽”決賽作品評選工作在京展開[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4 記者 陳麗平;全國千萬學生參加規(guī)范漢字書寫大賽[N];法制日報;2009年
5 記者 王國平;首都師范大學孫學峰:利用寒假加強漢字書寫教育[N];光明日報;2010年
6 教育部語用司;教育部五司局共同商討加強規(guī)范漢字書寫教育[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7 崔健;讓漢字書寫在母國發(fā)揚光大[N];重慶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李玉蘭 靳曉燕;書寫,能否自己創(chuàng)造另一張面孔[N];光明日報;2010年
9 肖元媛;規(guī)范漢字書寫應從學生抓起[N];佳木斯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劉淼;青島首屆寫字節(jié)明日啟幕[N];青島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昕;預科班非洲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的個案研究與對策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艷娣;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及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3 李周能;泰國高中生對漢字字形的認識及其對漢字書寫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牟艷艷;沈陽市大學生漢字書寫與記憶情況調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5 童平;泰國零基礎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及教學策略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6 劉婷;初級階段對外漢字教材練習設置與編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安麗榮;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字教學及相關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詠云;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D];蘭州大學;2012年
9 何增丁;對中亞留學生的漢字書寫偏誤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10 袁炫芳;孟加拉達卡市漢字書寫教學情況調查分析[D];云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137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1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