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式語法理論下“V格式”構式義及其關系探析
本文選題:構式語法理論 + “V什么V”格式 ; 參考:《求索》2011年09期
【摘要】:本文以"構式語法"理論為指導,對"V什么V"格式與"V什么"格式的關系進行系統(tǒng)性梳理。"V什么V"格式意指說話者對動作行為、存在或狀態(tài)的主觀否定;"V什么"格式指說話者對動作行為、存在或狀態(tài)所關涉內容的主觀否定。"V什么V"格式與"V什么"格式是單向蘊涵關系,"V2"對區(qū)分兩種格式起到關鍵性作用。
[Abstract]:Guided by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 what V" format and "V what form". "V what V" format means the speaker's action behavior. The "V what" format refers to the subjective negation of the action, existence or state of the speaker. The "V what V" format and the "V what" format are unidirectional implicative relations, and "V2" plays a key role in distinguishing the two formats.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壽永明;疑問代詞的否定用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河寧;;組織意象圖式中的組織傳播隱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張志宏;董粵章;;習語演進的認知詮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王揚;語用預設的特征及其認知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陳勇;名詞謂語句研究綜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任風雷;;隱喻意識,隱喻能力和二語習得[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6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義現象[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宋然然;;語用層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徐志敏;圖式理論在語篇閱讀中的作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9 朱寧;陳潔;;“Head”語義擴展分析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3期
10 鄧莉;隱喻對語義變化的闡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冰清;;參見的認知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2 周紅紅;;外來詞的界定[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武繼紅;;論學習詞典中隱喻對搭配形成的影響——基于認知語義學的搭配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余建軍;;芻議英漢詞典例證的翻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侯麗娟;;認知語義學中的原型理論及其外語教學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盧水林;;隱喻在英語成語意義形成過程中的作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高軍;;隱喻與英語學習詞典中一詞多義詞匯的釋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8 郭中;;論語言符號任意性和理據性的對立統(tǒng)一[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鐘明榮;謝雙園;;古今介詞類型之比較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網絡語境下語音變異的認知淺解[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牛保義;相信和懷疑:附加疑問句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3 蔡金亭;語言因素對英語過渡語中使用一般過去時的影響[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4 王利眾;俄漢科學語言句法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5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6 徐默凡;現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8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9 樊中元;現代漢語一名多量現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劉佐艷;語義的模糊性與民族文化[D];黑龍江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寧;[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2 施棟琴;進行概念的表達和情狀類型——英漢對比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海運學院;2000年
3 劉東;英漢否定結構的對比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海運學院;2000年
4 吳潔;英漢翻譯與漢語歐化現象[D];外交學院;2001年
5 陳穎;宋代動量詞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6 彭文芳;元代量詞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7 何向花;時間在英漢詞匯中的隱喻表征[D];浙江大學;2002年
8 俞晨瑋;英漢指示代詞的功能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師璐;從認知角度看空間隱喻[D];河南大學;2002年
10 張巍然;命題及其表述:英漢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邱莉芹,鄧根芹,顧元華;淺談“哪里”的否定用法[J];常熟高專學報;2000年05期
2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3 袁毓林;;一價名詞的認知研究[J];中國語文;1994年04期
4 沈家煊;說“偷”和“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望妮;孫志農;;試論構式語法中的“構式”[J];外語教學;2008年06期
2 唐亮;李靈通;;關于構式語法理論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1年11期
3 陳玉英;;構式語法理論與現代漢語研究[J];語文學刊;2009年11期
4 吳長安;;“愛咋咋地”的構式特點[J];漢語學習;2007年06期
5 陸儉明;詞語句法、語義的多功能性:對“構式語法”理論的解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6 邵敬敏;;漢語框式結構說略[J];中國語文;2011年03期
7 陸儉明;;當代語言學理論與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03期
,本文編號:20112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01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