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西鐘山清塘壯語第六調(diào)看嘎裂聲
本文選題:音節(jié) + 壯語; 參考:《民族語文》2011年01期
【摘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鐘山縣清塘鎮(zhèn)的壯語方言的第六調(diào)是個帶嘎裂聲的聲調(diào),它有多種表現(xiàn):當嘎裂聲發(fā)生在音節(jié)中央時是降升調(diào),發(fā)生在音節(jié)前部時是升調(diào),發(fā)生在音節(jié)后部或整個音節(jié)都是嘎裂聲時是低降/低平調(diào)。可以分析為:這個聲調(diào)的語言學目標就是較低沉的嘎裂聲。嘎裂聲對音高和調(diào)型的影響是聲調(diào)演化研究中可以著眼的一個方面。
[Abstract]:The sixth tone of the Zhuang dialect in Qingtang Town, Zhongshan Coun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s a cracked tone. It has a variety of manifestations: when the crack occurs in the middle of the syllable, it is descending and ascending, and when it occurs in the front of the syllable, it rises. A low / low tone occurs at the back of a syllable or when the entire syllable is cracked. It can be analyzed that the linguistic target of this tone is the low creak. The effect of cracked sound on pitch and tone type is an aspect of tone evolu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分類號】:H21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伍巍;廣東曲江縣龍舊土話的小稱[J];方言;2003年01期
2 朱曉農(nóng);浙江臺州方言中的嘎裂聲中折調(diào)[J];方言;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稱[J];方言;2003年04期
2 朱曉農(nóng);浙江臺州方言中的嘎裂聲中折調(diào)[J];方言;2004年03期
3 麥耘;;廣西八步鵝塘“八都話”音系[J];方言;2008年01期
4 麥耘;;廣西賀州八步鵝塘八都話入聲的語音分析[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5 劉巖;楊波;;德昂語廣卡話聲調(diào)實驗分析[J];民族語文;2006年02期
6 朱曉農(nóng);周學文;;嘎裂化:哈尼語緊元音[J];民族語文;2008年04期
7 朱曉農(nóng);;實驗語音學和漢語語音研究[J];南開語言學刊;2005年01期
8 李冬香;;粵北土話小稱變音的變異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侯小英;;東江中上游本地話形成的歷史概述[J];嘉應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馮瀟;;略談歷史音變中的循環(huán)現(xiàn)象[J];唐都學刊;2008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仲黎;祁陽方言語音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2 王懷榕;茶洞語的漢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侯小英;東江中上游本地話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4 李永新;湘江流域漢語方言地理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區(qū)的漢語方言接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許們;中古上聲字在現(xiàn)代方言中的演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瞿建慧;湘語辰溆片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崔淑慧;山西北區(qū)方言語音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9 胡萍;湘西南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曾春蓉;湘語聲調(diào)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燕;湖南臨武(楚江曉言塘)土話語音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2 張米香;豐城市鐵路鎮(zhèn)方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3 賀晨吟;西班牙語國家留學生習得漢語聲調(diào)偏誤實驗分析[D];暨南大學;2009年
4 呂泉;桂北平話陰聲韻的演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5 馬潔瓊;梅州客家話齒音聲母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6 車慧;河北臨西方言語音調(diào)查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7 袁舒婕;黎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黃拾全;皖西南方言語音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9 王琳;祁門(箬坑)方言語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10 萬小梅;江西贛語詞匯變音探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鄭張尚芳;;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一)[J];方言;1980年04期
2 陳昌儀;;余干方言入聲調(diào)的不連續(xù)成分[J];方言;1992年02期
3 莊初升,林立芳;曲江縣白沙鎮(zhèn)大村土話的小稱變音[J];方言;2000年03期
4 伍巍;廣東曲江縣龍舊土話的小稱[J];方言;2003年01期
5 朱曉農(nóng);;基頻歸一化——如何處理聲調(diào)的隨機差異?[J];語言科學;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諶宗仁 ,蔡樹輝 ,雷正先;忠貞那惜頭顱擲 含笑刑場典范留——何功偉烈士傳節(jié)選[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Z1期
2 元元;拼音問答[J];漢語學習;1980年01期
3 時習之;要注意漢字的正確讀音——朝鮮族同志讀錯漢字音的幾個類型[J];漢語學習;1980年01期
4 ;美國漢語教學概況[J];漢語學習;1980年01期
5 李炳澤;漢語語音訓練的重點和難點[J];漢語學習;1980年03期
6 時習之;如何訓練聲母f的發(fā)音和認記帶聲母f的漢字[J];漢語學習;1980年03期
7 徐世榮;抓住聲調(diào)教學這一環(huán)——突破朝鮮族學漢語的難點[J];漢語學習;1980年05期
8 巴圖;從“行動重音”想到的[J];漢語學習;1980年05期
9 安國;“輕聲”念法淺說[J];漢語學習;1980年05期
10 延吉市教師進修學校漢語組;“一七八不”變調(diào)口訣[J];漢語學習;198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爾鋼;;辭典學是語言學的分支學科[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2 晁繼周;;把詞典編纂與詞匯研究結(jié)合起來[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3 徐時儀;;語源義研究與詞典釋義溯源[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4 馮華英;;《俄漢詞典》漢譯辨正[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5 黨懷興;;古漢語詞類活用研究與辭書編纂[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6 蘇寶榮;;漢語語素組合關系與辭書釋義[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7 謝仁友;;辭書中標注輕聲時應注意的三個問題[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8 李志江;;ABB式形容詞中BB注音的聲調(diào)問題[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9 李志江;;語文辭書中詞語的輕聲標注[A];中國辭書論集1999[C];1999年
10 胡曉東;;簡論黔東南苗族的支系構(gòu)成及其來源[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驊;繼往開來,推動我國語言學事業(yè)的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北京)毛志成;文化批評,,切忌不倫不類[N];重慶日報;2000年
3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浦魅 鐘細霞;人類哪些特征可遺傳(二)[N];廣東科技報;2000年
4 張巨齡;由一種語言現(xiàn)象想到的[N];光明日報;2000年
5 樊善國:北京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模糊語言 難得糊涂[N];光明日報;2000年
6 郭啟宏;有詞如劇[N];光明日報;2000年
7 唐作藩;語言學一代宗師——王力[N];光明日報;2000年
8 ;商務啟動《趙元任全集》工程[N];光明日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楊耕耘 見習記者 韓曉玲;現(xiàn)代漢語發(fā)展的第二次高峰[N];湖北日報;2000年
10 喬磊 鄔秀基;小留學生在美國[N];華東旅游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荻;論漢藏語言演化的歷史音變模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鐘金宏;基于音節(jié)的漢語連續(xù)語音聲調(diào)識別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1年
3 姜美玉;漢語口誤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謝建猷;廣西平話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陳佑林;外語教育網(wǎng)絡化的理論思考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謝留文;客家方言的語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昝飛;聾生漢字加工中語音編碼作用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淑玲;丹頂鶴繁殖行為的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9 楊蓓;上海兒童的上海話音系習得[D];復旦大學;2003年
10 任少英;韓漢聲韻比較[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婁(王廷);現(xiàn)代漢語分詞系統(tǒng)通用性設計及切分歧義處理[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0年
2 陳向陽;電視新聞話語分析舉隅[D];暨南大學;2000年
3 熊靜媛;關于莫扎特三部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diào)風格特點的探討[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4 楊小燕;廣告英語中常用修辭手法分析[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5 馬德生;許渾七言律詩創(chuàng)作論[D];河北大學;2000年
6 黃茶(HOANG TRA);略談現(xiàn)代漢語和越語名詞主要問題的比較[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7 印成姬;《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83年版與此同時1996年版詞義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8 張燕來;北京地名的語言學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9 李勇;[D];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
10 劉紅梅;論形賓動詞[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19745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97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