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公元前3世紀末—公元2世紀末漢代與古羅馬道德語言觀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15 04:35

  本文選題:倫理文化 + 漢代和古羅馬語言觀 ; 參考:《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博士論文


【摘要】:漢代和古羅馬分別是中國傳統語言學和拉丁語語法的創(chuàng)建時期。這一時期,兩國人們的語言研究都表現出對道德文化的高度重視,并在道德文化的發(fā)展中大大豐富和發(fā)展了這一方面的語言表達和功能。但國內、外學界從道德文化視角,對漢代和古羅馬人們的語言觀進行比較研究的學術成果還未出現。因此,本論文本著整體對應性的原則,對漢代和古羅馬人們對各自道德文化生發(fā)出來的語言現象的看法進行比較研究。我們希望通過對漢代和古羅馬道德語言觀的比較研究,大致勾勒出公元前3世紀末到公元2世紀末漢代和古羅馬倫理文化所呈現的語言狀態(tài),較透徹把握中、西方人們語言認知和思維規(guī)律的共性特征與差異所在,以期對當代歷史語境中中國與西方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應對的思路與考量。 漢代和古羅馬倫理文化在公元前3世紀末到公元2世紀末期間的發(fā)展過程非常相似,都可劃分為四個發(fā)展階段,即順乎自然的道德觀階段、盡忠君王的道德觀階段、神學化的忠君道德觀階段和追求個人幸福的道德觀階段。本論文正是據兩國道德文化發(fā)展所呈現出的相似階段性特征,分別對處于特定發(fā)展階段的道德觀存在于文學、哲學、史學乃至語言學層面的語言表現形式進行研究和比較研究,并最終利用阿爾都賽意識形態(tài)理論中有關主體建構的理論觀點,對漢代和古羅馬不同道德觀階段語言觀形成的內在機制進行研究。 論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對順乎自然的道德語言觀進行比較研究。對“順乎自然”的道德觀在官方哲學、文學和語言學層面的語言表現形式分別進行比較研究后發(fā)現,官方哲學層面的語言倫理形式,與現代語言學中對詞、物關系的理解非常相近,都體現為從“語言本質論”轉變?yōu)椤罢Z言約定論”的進步語言觀。而文學層面的比較研究則發(fā)現,思想文化的繁榮對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促使語言表達形式出現棄樸實就華美的趨勢。而兩國總結性語言學著作《爾雅》與《論拉丁語》的成書,則是人類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中的必然總結。但漢語的語義型性質,因與拉丁語的形態(tài)型語言的性質存在巨大差異,因而造就了兩書不同的研究方向與研究內容——語義學與語法學。 第二章對盡忠君王的道德語言觀進行比較研究。對盡忠君王的道德觀在官方哲學、文學和史學三層面的語言表現形式分層面比較研究后發(fā)現,在官方哲學層面的語言倫理形式都表現為類似于“語言本質論”的現代語源觀,語言被視作溝通天人的神秘工具,其本體地位也得到承認。文學層面對漢大賦與羅馬史詩的語言倫理表達形式比較研究后發(fā)現,都主要表現為對書面語言“粉飾”太平的政教功能的強調,羅馬史詩甚至還將語言視作了溝通天人的工具。史學家司馬遷和李維異于主流的道德觀的語言表現形式,則反證了主流社會對語言政教功能的高度重視。 第三章對神學化的忠君道德語言觀進行比較研究。對神學化的忠君道德觀在官方哲學、文學和語言學層面的語言表現形式分別進行比較研究后發(fā)現,邏輯思維模式的倒退使得彼時中、西方人們的語言認知能力也出現了倒退,兩國官方哲學都將語言神學化為溝通天人的工具,并將語言的政教功能進一步細化為“規(guī)范”和“粉飾”兩大功能。揚雄和昆體良對兩國官方哲學出現的神學化傾向進行了反思,并依據口語較書面語有更好交際功能的口語語言觀,力圖使官方哲學回歸神學化前的哲學正道。通過對班固和塔西陀史著中語言倫理形式的研究,我們發(fā)現,原始思維的思考模式促使?jié)h代和古羅馬人們對于語言的認識也進入了停滯期或守成期,但對“盡忠君王”與否的兩類態(tài)度,卻確認了其時人們對于語言風格服務于思想內容已經有了較好的認識。 第四章對追求個人幸福的道德語言觀進行比較研究。主流道德觀與官方道德觀徹底決裂出現于本章研究時間段的后期。因此,漢代和古羅馬道德文化在本章研究時期內的發(fā)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這也是本章分三節(jié)從多層面對兩國道德觀的語言呈現形式進行研究和比較研究的原因。對許慎和弗隆托的語言學層面比較研究發(fā)現,漢代學者較古羅馬學者更早地認識到語言文字與思維間的密切關系,并試圖通過規(guī)范文字來實現思想的正本清源;而對漢代和古羅馬道德觀在文學層面的語言表現形式進行比較研究后則發(fā)現,兩國人們對語言的認知及語言功能的認識越來越擺脫官方哲學對其政教工具的角色設定影響,正自覺回歸到溝通交流、表達思想的本來面目。 第五章作為全文的總結,對本文要點進行了回顧,并稍作理論分析。 首先,通過對漢代和古羅馬主流道德觀發(fā)展脈絡的梳理發(fā)現,兩國主流道德觀的發(fā)展都呈現為一個從“修身”到“修身”的回旋。其次,在主要運用阿爾都賽意識形態(tài)理論中的主體建構論,對不同道德觀發(fā)展階段某特定語言狀態(tài)的內在機制進行理論分析后得出結論:在中國和現代西方的主要文化源頭時期,人類相似的認知方式和思維規(guī)律的共通性,是漢代和古羅馬語言觀的發(fā)展呈現出的共性遠多于差異的根本原因。而這一結論的得出,必將對解決當代文化語境中中、西方文化交往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應對的有益思路。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0-0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永賢;官方哲學地位對儒學發(fā)展的影響及其啟示[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2 方立天;漢代經學與魏晉玄學——論我國前期封建社會中官方哲學的演變[J];哲學研究;1980年03期

3 尹業(yè)初;;真德秀理學與朱子學概論[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胡益民;;張岱散文初論[J];滁州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竇洪領;孔宇;;略論秦皇漢武的官方哲學政策[J];當代經理人(下旬刊);2006年12期

6 李世財;楊國學;;朱子學在朝鮮、日本和越南的建構特征比較[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7 裴登峰;;從敘事方式的轉變看先秦史傳散文的“文學化”進程——以人物描寫為中心的觀照[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何凌風;;駢偶藝術分析引入史傳散文語言風格教學之實證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嚴建新;在儒家思想中求解“李約瑟難題”[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10 王江;中國小說源流新探[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磊;;宋慶齡對儒教的批判——重讀《儒教與現代中國》[A];宋慶齡與二十世紀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全;“讖謠文化”在中國[N];中華合作時報;2001年

2 梁濤;儒家的制度化存在[N];中華讀書報;2003年

3 ;實用主義分析[N];網絡世界;2004年

4 吳祚麓 程志強;“徽州五大廉政人物”初探[N];黃山日報;2009年

5 記者 孟黎;先哲足跡 文化沃土[N];金融時報;2010年

6 李漢秋;精神解放 路在何方[N];光明日報;2002年

7 北京大學哲學系 聶錦芳;馬克思主義之后的馬克思[N];社會科學報;2003年

8 李平曄;經院哲學四名家[N];中國民族報;2002年

9 ;銳意進取 繁花似錦 薪火相傳 與時俱進[N];中國藝術報;2011年

10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和國際事務教授 哈羅德·詹姆斯 歐洲大學研究院歷史學者 馬泰奧·阿爾巴內斯 馬俊 翻譯;再見,“全球化”![N];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呂占軍;公元前3世紀末—公元2世紀末漢代與古羅馬道德語言觀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柯鎮(zhèn)昌;戰(zhàn)國散文文體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3 李成林;《漢書》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陸麗明;《左傳》與唐代散文[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柏倩;先秦文體的發(fā)生和文化學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牛月賀;金時習“擬屈原詩”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3 宋冰;論魏收的散文成就[D];山西大學;2003年

4 韋兵;斗極觀念與晚周秦漢的黃老之學——兼論楚簡“天心”[D];四川大學;2003年

5 周靜;《國語》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楊樺;《尚書》德政思想及其文學表述[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75257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75257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888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