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雙語詞典編纂中“的”字詞綴化探因

發(fā)布時間:2017-11-20 00:16

  本文關鍵詞:雙語詞典編纂中“的”字詞綴化探因


  更多相關文章: 雙語詞典 形容詞譯義 “的”字詞綴化 譯義標準 主體性


【摘要】:現(xiàn)在通行的外漢類雙語詞典形容詞譯義均帶"的"字,這與漢外詞典和漢語單語詞典形容詞形態(tài)與釋義不帶"的"相矛盾。文章指出,外漢類雙語詞典形容詞譯義存在"的"字詞綴化現(xiàn)象。通過考察,提出外漢雙語詞典形容詞"的"字詞綴化有主客觀兩方面原因:即詞典譯義標準和譯者主體性,進而指出外漢雙語詞典形容詞譯義時,譯者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適當添加符號標注等策略,減少"的"字使用。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黑龍江工程學院外語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2008年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俄漢)全譯轉(zhuǎn)化機制及其應用研究”(08JJD740057)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俄漢)全譯語境作用機制及其應用研究”(11YJC740029)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引言外漢"漢外雙語詞典為外語初學者和翻譯工作者提供了便利條件。隨著中外文化、政治、經(jīng)濟交流的深入,專業(yè)或非專業(yè)雙語詞典編纂與出版發(fā)展迅速。查閱各種外漢"漢外雙語詞典會發(fā)現(xiàn),在形容詞的編輯與翻譯上,外漢詞典和漢外詞典存在一定差異。外漢類雙語詞典譯義中,“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黃建華;改進雙語詞典的翻譯[J];辭書研究;1998年02期

2 王馥芳;;傳統(tǒng)主題下的新思考——評《雙語詞典譯義研究》[J];辭書研究;2010年02期

3 李如龍;;談規(guī)范意識——兼評兩部規(guī)范性辭書[J];辭書研究;2011年03期

4 劉公望;;現(xiàn)代漢語的關系助詞“的”[J];蘭州大學學報;198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紅;;動結式中補語語義歧指現(xiàn)象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孫銀新;;黎錦熙的漢語構詞法研究及其貢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3 馮宏;;《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釋義問題探討[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楊榮祥;語義特征分析在語法史研究中的作用——“V_1+V_2+O”向“V+C+O”演變再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陳平原;;晚清辭書視野中的“文學”——以黃人的編纂活動為中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6 梁德潤;關于外向型漢英詞典框架研究的探討[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7 歐陽曉琴;;淺析《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中的語用信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馮春波;;英語學習者對詞典插圖的需求調(diào)查[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9 劉瀟萌;;當代漢語新“被”字句淺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劉川民;從兩種版本的比較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收詞[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后塵;;關于雙語詞典的特色[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2 游淑芬;;值得推薦的一本工具書——1995年新版《漢英詞典》[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陳梅;康旭;;漢英雙解詞典:讀者分析及其必要性[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梁德潤;;外向型漢英詞典框架的研究和探討[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盛培林;;關于英漢、漢英貿(mào)易詞典的翻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傅維賢;;對比與雙語詞典[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尹學義;;由一枝獨秀到百花爭妍——新中國的日漢雙語辭書出版事業(y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鄧小玲;;積極型雙語詞典的例證[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魏向清;;關于構建雙語詞典批評理論體系的思考[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董素芬;;簡評德范克的《ABC漢英詞典》[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構轉(zhuǎn)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劉志富;現(xiàn)代漢語領屬性偏正結構及其相關句法現(xiàn)象[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林新宇;漢語和韓國語話題句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金錫永;現(xiàn)代漢語外來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劉穎;漢語矛盾格的多維觀照[D];安徽大學;2011年

7 陳憲濤;汽車造型設計的領域任務研究與應用[D];湖南大學;2009年

8 肖珊;基于概念語義的言說動詞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徐東輝;加克“語言轉(zhuǎn)化”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10 孫凡;現(xiàn)代漢語結果體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宇紅;《俄漢詳解大詞典》視域下的觀念詞счастье[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萍;“動賓動詞+賓語”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馮忠萍;俄漢語比喻成語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正科;漢語“一量名”結構的句法語義解讀[D];湘潭大學;2010年

5 蘇宇炫;泰國中學生漢語使用中的語言變異現(xiàn)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羅芳玲;漢語和老撾語句法比較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武曉琴;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表已然義“是……的”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江德能;顏色詞“紅”及語素“紅”參構語詞的語義—修辭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禚曉;《現(xiàn)漢》詞匯規(guī)范體系的建立與發(fā)展[D];魯東大學;2011年

10 張華;俄語文藝語體語篇中的反義現(xiàn)象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建華;;雙語詞典與翻譯[J];辭書研究;1988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翼群;;第一屆雙語詞典研討會在寧波舉行[J];辭書研究;1987年06期

2 張后塵;雙語詞典質(zhì)量標準與質(zhì)量保障對策[J];現(xiàn)代外語;1996年02期

3 胡逢建;語言文化差異與雙語詞典的編纂[J];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4 池巖;多視角、多層次、多維度的學術研討──第四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綜述[J];辭書研究;2001年06期

5 訥言;;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召開[J];辭書研究;2007年06期

6 薛相林;;《語言學和雙語詞典》簡介[J];當代語言學;1979年06期

7 黃建華;雙語詞典類型初議[J];辭書研究;1982年04期

8 И.加利佩林;蘇士蒙;;雙語詞典的認識論意義和比較詞典學[J];辭書研究;1983年04期

9 ;雙語詞典研究中心在上外成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5年03期

10 王永全;;談漢日類雙語詞典的收詞[J];辭書研究;198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明;;語料庫與雙語詞典[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2 達·巴特爾;;雙語詞典的文化差異問題[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陳叢梅;;雙語詞典中的“辭格”和“語域”問題[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黃建華;;第三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開幕詞(代序)[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黨軍;;雙語詞典的多模態(tài)化——用戶·詞典·編者[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吳建平;;雙語詞典增加文化信息的方法[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7 馮奇;殷琦樂;;淺談積極型雙語詞典的編纂[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編后語[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傅維賢;;對比與雙語詞典[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中國辭書學會全國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活動暫行條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娟;談談朗誦教學的活動性、主體性和開放性[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2 鄭述譜 《俄漢詳解大詞典》編委、黑龍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從《大俄漢詞典》到《俄漢詳解大詞典》[N];光明日報;2000年

3 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語言學所所長、著名漢學家 宋采夫;《俄漢詳解大詞典》序言[N];光明日報;2000年

4 ;我們要用漢語發(fā)出自己的聲音[N];深圳商報;2003年

5 ;著名學者評《俄漢詳解大詞典》[N];光明日報;2000年

6 記者 計亞男、邢宇皓;《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有了漢英雙語版[N];光明日報;2003年

7 鄭述譜;專業(yè)術語與專業(yè)名稱[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汪成法;文化交流的“拿來”與“送去”[N];中國文化報;2009年

9 記者 焦新;語言文字規(guī)劃綱要培訓會議舉行[N];中國教育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兵嬌;實踐哲學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湯(竹君);中國翻譯與翻譯研究現(xiàn)狀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正;翻譯中的合作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4 王文斌;隱喻構建與解讀的主體自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5 屈剛;英漢雙語短語對齊[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6 張再紅;詞匯文化語義的認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雪艷;漢蒙詞語對齊及相關技術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8 朱獻瓏;譯學范式轉(zhuǎn)換視域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9 趙中建;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解海江;漢語編碼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尚非;論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與控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瑞玲;論譯者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D];蘇州大學;2005年

3 唐yN蓓;譯者主體性下禮貌原則在口譯中的應用[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4 文嘉;譯者主體性在新聞翻譯中的體現(xiàn)[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5 陳大亮;翻譯研究范式的變革:從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zhuǎn)向[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玉環(huán);論譯者的主體性[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7 連俊;論影視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D];吉林大學;2007年

8 王東升;譯者主體性的闡釋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周玲;翻譯不確定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夏萍;傳播學視角下的電影字幕翻譯[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2054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054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06f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