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廣告在視覺傳播中的性別編碼研究
[Abstract]:Fashion advertisement is the reflection and reflection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magic mirror of fashion. The advertisement maker looks for the selling point and creativity from the cultural trend of thought, the art school, the social hot spot, and combines its brand image and advertisement appeal to show the complex and colorful appearance; As the sharp weapon of industrial sales, fashion advertising has become a key case of visual culture and image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the mapping of social ideology. By using the methodology of "intellectual arsenal" put forward by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Clifford Gil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der problems and power metaphors behind visual images, and can obtain meaningful and objective research results.
【作者單位】: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基金】:深圳大學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XQ0811)
【分類號】:G20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宋方圓;解析DV時代[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美術(shù)與設(shè)計版);2005年03期
2 謝宏聲;圖像時代的攝影與繪畫圖式演變之分析[J];裝飾;2005年10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云峰;鄉(xiāng)愁與中國現(xiàn)代生命詩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焦雨虹;消費文化與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都市小說[D];復(fù)旦大學;2007年
3 張歌明;有意復(fù)雜藝術(shù)中的復(fù)雜性問題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4 郝永華;作為表征的文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勇;媒介時代的審美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曉翠;西方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兩種發(fā)展傾向[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2 劉淵;西方現(xiàn)代繪畫藝術(shù)中的創(chuàng)作主體觀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甄曉文;海巖電視劇敘事話語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4 雷英;張藝謀電影美學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白云;論興趣在兒童美術(shù)教學中的多重作用及運行策略[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龔婷;顛覆與突圍[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婷婷;自我意識的覺醒—繪畫中女性形象的差異及產(chǎn)生的原因[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孫靜;女性攝影家的視覺緯度[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9 鄭曉敏;數(shù)字媒體時代的視覺文化與圖片編輯[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yN歌;卡通意識與卡通化藝術(shù)創(chuàng)作[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承周;;數(shù)字媒體時代視覺文化的特征[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8期
2 祁林;;傳播學視野中視覺文化研究的譜系[J];國際新聞界;2011年06期
3 肖偉勝;;視覺文化還是圖像文化——對巴爾反視覺本質(zhì)主義之批判[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6期
4 彭博;;視覺文化沖擊下報紙應(yīng)完善圖像化“救生衣”[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30期
5 羅一平;;媒介與藝術(shù)生產(chǎn)[J];藝術(shù)·生活;2003年05期
6 孔非;;“悅”讀時代的新聞操作——報紙新聞視覺化芻議[J];新聞愛好者;2011年18期
7 趙志剛;;從視覺信息到情景建構(gòu)——江宛柳軍事新聞作品圖像學意義探析[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鄭軍;劉國強;;后現(xiàn)代視覺消費與新媒體影像革命[J];媒體時代;2010年12期
9 王大為;;增強報刊插圖的藝術(shù)感染力[J];軍事記者;2011年08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中陽;楊清華;;“淺閱讀”若干認識誤區(qū)解讀[A];新聞學論集(第22輯)[C];2009年
2 馬敏;;電視包裝:作為影像文本的傳播透視[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3 溫華;;媒體圖像傳播與社會文化心理[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孫曉燕;;解讀“讀圖時代”[A];中國編輯研究(2005)[C];2005年
5 李文明;;中國網(wǎng)絡(luò)媒體的十年之癢與網(wǎng)絡(luò)電視的機遇及挑戰(zhàn)[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牛光夏;;電視媒體突發(fā)性事件報道中的民間影像[A];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楊發(fā)維;;讀圖時代不等于讀圖片時代[A];堅持科學發(fā)展 輝映偉大時代——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二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文集[C];2008年
8 郭紅梅;;新媒體藝術(shù)的空間敘事[A];2010青年藝術(shù)批評獎獲獎?wù)撐募痆C];2010年
9 孫清華;;從語言到影像——DV影像的傳播意義分析[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shù)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黃學建;;電視時代的審美機制:以“驚奇”重獲“距離”[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孟建;視覺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未來走向[N];科學導(dǎo)報;2009年
2 孟建;走進視覺文化時代[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3 海錦;圖像·觀看·文化[N];中華讀書報;2004年
4 董文婷;視覺文化傳播中若干問題的思考[N];甘肅日報;2006年
5 許靜;視覺文化備忘錄[N];中華讀書報;2005年
6 杜智芳(河南大學);視覺文化的后現(xiàn)代闡釋[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甄學寶;不要重創(chuàng)作輕記錄[N];中華新聞報;2004年
8 陳逸飛;建筑也是視覺產(chǎn)業(yè)[N];中國郵政報;2004年
9 金元浦(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陶東風(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視覺新景與文化焦慮[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10 李勇;“圖像”的寓言[N];中華讀書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偉斌;后現(xiàn)代視覺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劉琛;圖像敘事:當代文化的視覺轉(zhuǎn)向[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3 范欣;奇觀化生存[D];浙江大學;2009年
4 朱曉軍;形象流——電視媒介文化與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之關(guān)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盧鋒;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遲強;廣告文本的視覺文化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2 曹月娟;視覺文化的商業(yè)化與其自身發(fā)展的相互關(guān)系[D];新疆大學;2007年
3 于秀;當代視覺文化傳播的負效應(yīng)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4 唐亞蕾;視覺文化語境中的電視[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金霞;視覺文化語境中的電視女性形象[D];武漢大學;2005年
6 車潔;圖像時代與符號消費[D];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
7 蔣彥書;網(wǎng)絡(luò)PS圖片惡搞的視覺文化考量[D];西北大學;2009年
8 包宇;論我國新聞攝影的形象性問題[D];山東大學;2009年
9 徐長安;視覺文化傳播時代的人類生存狀況分析[D];武漢大學;2005年
10 楊婷婷;視覺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076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40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