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戲曲命名初探
本文選題:明代戲曲命名 + 特點 ; 參考:《戲劇文學》2011年08期
【摘要】:明代戲曲命名有五個顯著特征,命名方式多樣,以物件、關(guān)目、關(guān)目發(fā)生地點等命名。這些命名特點與方式反映了明代戲曲源流、功能、藝術(shù)、編劇方面的思想觀念,以及揭示了明代戲曲命名的廣告效應(yīng),即書商給原有書名增加修飾語以促進銷售。
[Abstract]:The naming of opera in Ming Dynasty has fiv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naming methods are various. These nomenclature features and ways reflect the ideology of the origin, function, art and screenwriter of the Ming opera, and reveal the advertising effect of the Ming opera naming, that is, the booksellers add modifiers to the original titles to promote the sales.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
【分類號】:I207.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雅寧;論沈t熛非礪鄣睦方叫約吧鈐隊跋靃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5期
2 李肖,劉春玲;論唐朝的幽默藝術(shù)[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3 李小玲;從神話到現(xiàn)代——中國文學中的女媧原型[J];北方論叢;2002年02期
4 劉慶福;魯迅與托洛茨基的文學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5 張健;中國現(xiàn)代政治諷刺喜劇論綱[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范義臣,林倫才;秉持公心 諷時刺世——淺評《儒林外史》、《鏡花緣》的諷喻主題[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7期
7 王永健;獨特的審美魅力 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試論明清章回小說形式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8 鄭傳寅;節(jié)日民俗與古代戲曲文化的傳播[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鄭利華;論中國近世文學的開端問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10 張晨;魯迅“文學的自覺”說辨[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文師華;;淺談湯顯祖重“曲意”的戲曲觀[A];'2006中國·撫州湯顯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馬予靜;;西漢文章兩司馬——《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考論[A];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七輯)——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暨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伏俊連;俗賦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伍世昭;比較詩學視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靈詩學[D];暨南大學;2002年
4 歐明俊;現(xiàn)代小品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盧壽榮;李漁戲曲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胡建次;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7 郝青云;元雜劇曲文與其明傳奇改寫本的跨文化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
8 王鯤;上海風度[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波;論譯者的主體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鄭菡;“李卓吾”小說、戲曲評點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麗;元代婚戀雜劇對傳統(tǒng)題材的拓展與深化[D];河南大學;2003年
2 左其福;論湯顯祖的“唯情”文學觀[D];湘潭大學;2001年
3 李鳳蘭;中國現(xiàn)代女性小說女性意識的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任心慧;試論李漁商業(yè)化“治生”方式對其曲論及劇作的影響[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5 范增;魏晉南北朝賦學之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6 曾維芬;徐渭戲曲淺論[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楊飛;萬歷劇壇傳奇創(chuàng)作繁榮原因初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8 崔云偉;論魯迅文本中的表現(xiàn)主義繪畫感[D];青島大學;2003年
9 雷澤兵;感傷的行旅[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朱永香;梁啟超政治功能論小說觀[D];湘潭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愛華;關(guān)于金庸研究的思考[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2 鄧利民,郭謙;對新現(xiàn)實主義小說創(chuàng)作的審視和思考[J];菏澤師范?茖W校學報;2001年03期
3 黃柏青,曾遠航;憶君情悲滿,肝腸尺寸斷——談?wù)勚袊牡客鲈奫J];懷化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4 余德莊;冉莊的《詩文論談》[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5 蔣曉蘭;論丁玲早期小說的特點[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虎利平;因無端之事 作有關(guān)之想——小議納蘭性德悼亡詞[J];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7 韓彬;;清麗淡雅,婉約真摯——談蘇軾婉約詞的藝術(shù)特點[J];考試周刊;2011年24期
8 陶應(yīng)昌;清初的云南文學[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9 焦玉蓮;張恨水小說敘事模式的特點和文化意味[J];唐山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10 王芳;新時期現(xiàn)代主義文學人文精神的特點[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任永安;;古代通俗小說的命名方式及特點[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紅麗;宋人唐詩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其美羅布;論藏族伏藏文學的發(fā)展和特點[D];西藏大學;2009年
2 王家宏;《紅樓夢》稱謂語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王琳;劉禹錫樂府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陳秋芳;中晚唐悼妓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吳珊珊;歷史的另類言說[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志香;論“風”、“雅”、“頌”的文學性及其特點[D];延邊大學;2005年
7 王敏;元雜劇用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呂偉;論沈從文小說中的悲劇意識[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魯承發(fā);元代喜劇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10 格桑次仁;藏族小品初探[D];西藏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078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80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