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廣告設計與新聞受眾審美芻議
本文選題:傳媒廣告 切入點:新聞 出處:《新聞知識》2012年06期
【摘要】:隨著社會快節(jié)奏的發(fā)展,人們對新聞的渴望更傾向于視覺的傳播化、審美化。相比而言,圖像、文字和視聽影像的傳播途徑更加直接、醒目,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快節(jié)奏的社會步伐。不同類型的傳媒廣告如何在眾多的新聞信息中脫穎而出,仿佛變得越來越復雜,這就需要在版面布局設計和新聞信息的協(xié)調上做到完美統(tǒng)一、更勝一籌。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desire for news is more inclined to visual dissemination, aesthetic.In contrast, images, characters and audio-visual images are more direct, eye-catching, better and faster to adapt to the fast-paced pace of society.How different types of media advertisements stand out from each other in many news information seems to b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which requires a perfect unity in layout design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news information.
【作者單位】: 張家口教育學院藝術設計系;
【分類號】:F713.8;G2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綬;如何透視新聞事件的本質[J];新聞前哨;2002年03期
2 曾素萍;民生新聞應有固守的職業(yè)道德底線[J];聲屏世界;2005年07期
3 黎海濱 ,李劍軍;挖掘新聞事件的本質內核——“夏春松事件”報道引出的思考[J];新聞前哨;2004年01期
4 陳麗;;報紙如何增加“賣點”[J];記者搖籃;2005年08期
5 王保國;;想出名 造新聞[J];今傳媒;2006年08期
6 黃斌;;“十大新聞事件”評選:另類貼金的“政績廣告”?[J];聲屏世界;2006年03期
7 劉荃;新聞事件的采寫需要人性化參與[J];傳媒觀察;2005年02期
8 周志遠;報紙民生新聞的感性采訪與理性提煉[J];今傳媒;2005年06期
9 申啟武;;連線報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關于中央電臺《直播中國》的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年11期
10 趙天亮;;調動感官接近新聞事件——淺論新聞事件的采訪[J];新聞導刊;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泱育;;新聞事件“原因分析”的歷史檢視[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靜;;從事實到新聞:意義的生產(chǎn)和再生產(chǎn)[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上)[C];2011年
3 孫勇;;要重視突發(fā)性新聞事件的攝影報道[A];1985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5年
4 高弘杰;;新聞攝影記者意識談[A];兩翼齊飛昂首新世紀——第五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文集[C];2001年
5 薛時文;;揚長避短方能兩翼齊飛[A];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材料匯編[C];1990年
6 張燕輝;;新聞攝影瞬間把握斷想[A];圖文并重、兩翼齊飛——第四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0年
7 張映華;;從人物動作中表現(xiàn)人物[A];1985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5年
8 于惠通;;練幾式“偷”招[A];現(xiàn)狀、挑戰(zhàn)、展望——第五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3年
9 黃尚信;;新聞攝影的偶然性與必然性之規(guī)律[A];高揚鄧小平理論旗幟——第七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7年
10 劉愛民;;《時空連線》欄目的運作與管理[A];中國傳媒經(jīng)濟(第一輯)[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魏巍 本報農(nóng)村部記者 袁達;水中吶喊:第一時間傳送火線新聞[N];長春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姚志峰;精心盤點2007威海日報有新意[N];中華新聞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晉雅芬;意味深長 影響深遠[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4 本報編輯部;激情與責任:我們的2010[N];四川政協(xié)報;2011年
5 李新玲;巧、準、深[N];中華新聞報;2006年
6 潘清;“2006滬臺交流十大新聞”評選揭曉[N];中華新聞報;2007年
7 吳少華;縣市報奧運報道的三個啟示[N];中華新聞報;2008年
8 佛山傳媒集團聯(lián)合報道組記者 嚴瑾 曾慶斌 黃才文 陳淑妍;制作新聞大餐 展現(xiàn)佛山形象[N];佛山日報;2011年
9 雷衛(wèi)東;地方黨報同質化競爭中的策略與技巧[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10 ;創(chuàng)新黨報評論 有力服務大局[N];光明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軍芳;美國報紙報道模式的流變[D];復旦大學;2006年
2 王芳;當前我國大眾化報紙消息來源偏向研究[D];武漢大學;2007年
3 蔡海龍;傳媒生態(tài)視閾下的電視新聞敘事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4 毛家武;媒介生態(tài)視野下的普利策新聞獎特稿作品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5 劉成付;電視新聞頻道的理念與運作[D];復旦大學;2006年
6 董媛媛;深度報道的當代審視[D];復旦大學;2009年
7 郭詠萱;兩岸報紙科學新聞報導框架與新聞生產(chǎn)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安海崗;專題新聞文本集信息可視化理論模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靳慧;報網(wǎng)互動:個人、內容、組織的三維互動[D];復旦大學;2010年
2 黎偉軍;在新聞與娛樂之間[D];四川社會科學院;2010年
3 石拓;記者主客體角色特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王昕;從“中新體”的發(fā)展看我國對外傳播策略的轉型[D];暨南大學;2010年
5 王紅巖;穆青的新聞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6 蘆錦霞;媒體新聞事件策劃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7 任自靈;新聞信息傳播的共振效應探析[D];安徽大學;2010年
8 張世海;美聯(lián)社新聞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9 唐紅麗;城市頻道SNG的偽直播現(xiàn)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秦彤;羊城晚報“創(chuàng)世紀”策劃的操作分析[D];暨南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17241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72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