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inect的三維人體識別與重建
本文關鍵詞:基于Kinect的三維人體識別與重建
更多相關文章: 三維人體模型 Kinect PCL 點云配準 點云融合 降采樣
【摘要】:如今,三維人體模型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因此對于各種識別和獲取人體三維模型方法的研究也愈加深入。本文首先講述了三維人體重建研究意義以及發(fā)展現(xiàn)狀,對于各種方法和原理實現(xiàn)的人體三維重建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本文的核心工作是利用微軟的體感設備Kinect進行人體三維信息的獲取,并結合PCL點云庫實現(xiàn)三維人體的重建。對于基于Kinect的三維人體重建過程,首先是同時利用兩臺Kinect設備,分別獲取了人體上下半身的三維信息,在比較了多種利用Kinect獲取人體信息的方法之后,最終確定使用Processing進行編程獲取人體三維信息。其優(yōu)點是可獲得較為完整的三維人體數(shù)據且得到信息后不需過多復雜的處理過程。接下來是將人體三維信息轉換為點云數(shù)據,并在PCL點云庫中進行處理。PCL點云庫作為現(xiàn)今進行點云處理的最大開源平臺,提供了實現(xiàn)點云處理的多種途徑。本文中,首先對獲得的目標點云進行預處理,如去除背景,選擇參考模型,進行坐標轉換等。然后在PCL中進行對點云的進一步操作:先對上下兩組點云進行點云融合,融合后的點云要配準到誤差最小化,才能將融合后的全身點云進行點云降采樣,最后將最佳采樣模型作為最終的三維人體目標模型,使參考人體模型向此目標模型進行配準,經過不斷的調整參考人體模型的體型系數(shù)來完成對三維人體的重建。結果表明:利用Kinect結合PCL對三維人體模型進行識別和重建是可行的,其成本低,具有快速,方便,實時性強的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三維游戲及動漫中。
【關鍵詞】:三維人體模型 Kinect PCL 點云配準 點云融合 降采樣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P391.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6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9-10
- 1.2 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10-14
- 1.3 本文研究內容14-16
- 第二章 利用Kinect獲取三維人體模型16-27
- 2.1 關于Kinect16-19
- 2.2 三維人體模型的識別19-20
- 2.3 獲取三維人體模型的方法20-22
- 2.4 獲取最佳人體模型22-26
- 2.5 本章小結26-27
- 第三章 點云初期處理27-35
- 3.1 點云數(shù)據的轉換27-31
- 3.2 選取參考模型31
- 3.3 坐標轉換31-34
- 3.4 本章小結34-35
- 第四章 點云融合和配準35-43
- 4.1 ICP算法35-36
- 4.2 點云融合36-40
- 4.3 點云配準40-42
- 4.4 本章小結42-43
- 第五章 三維人體模型的重建43-49
- 5.1 點云降采樣43-44
- 5.2 選取最佳采樣模型44-46
- 5.3 全身人體模型的重建46-48
- 5.4 本章小結48-49
- 第六章 總結及展望49-52
- 6.1 結論49-51
- 6.2 展望51-52
- 參考文獻52-56
- 致謝56-57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成果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云,尹愛國;三維人體數(shù)據的加工與顯示[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04年09期
2 鄧浩龍;申抒含;劉允才;;多目相機的三維人體運動分析[J];微型電腦應用;2007年12期
3 楊云;郝建朋;;三維人體頭像數(shù)據的采集與處理[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年09期
4 ;科技熱詞掃描[J];廣東科技;2010年23期
5 楊思堯;Fractal Design Poser2三維人體造型及動畫生成軟件[J];電腦;1998年03期
6 方金;任立紅;丁永生;郝礦榮;;一種采用單照相機的三維人體測量方法[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7 宋順林,詹永照,薛安榮,伏勁松;三維人體行走模型的研究與實現(xiàn)[J];計算機學報;1996年06期
8 畢建良,薛安榮,詹永照,,宋順林;三維人體下半身行走動畫模型的研究與實現(xiàn)[J];江蘇理工大學學報;1996年01期
9 劉賢梅;趙丹;;面向內容的三維人體運動檢索技術研究綜述[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2年18期
10 隆輝;;非接觸式三維人體測量系統(tǒng)[J];紅外與激光技術;199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孔凡棟;張欣;吳宇;;移動式三維人體掃描系統(tǒng)比較及在服裝業(yè)中的應用[A];2005現(xiàn)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訓林;鄧堯;屈同鈞;袁武;邵珩;;交互式三維人體脊柱學習軟件的研制與應用[A];中國解剖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1年
3 張旎;;服裝數(shù)字化技術在服裝業(yè)的創(chuàng)新應用[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4 齊靜;張欣;;三維人體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預處理研究[A];2005現(xiàn)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黃新民;張欣;朱欣娟;;三維人體數(shù)據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A];2005現(xiàn)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鄭艷;張欣;;Tecmath三維人體掃描系統(tǒng)應用評價[A];2005現(xiàn)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盧曉彥 方勇 ;我國最大“三維人體數(shù)據庫”啟動[N];中國紡織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朱洲;三維人體信息獲取及虛擬服裝試穿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鈕建偉;面向適配設計的三維人體數(shù)據多分辨率描述與聚類分析[D];清華大學;2009年
3 李曉潔;提高激光三維人體掃描系統(tǒng)性能的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王征;基于視頻的三維人體重建和運動捕捉[D];天津大學;2009年
5 李佳;多視角三維人體運動捕捉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6 李娜;面向人機交互的單目視頻三維人體姿態(tài)估計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關景火;三維人體的彈性表面分層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仝明磊;非標定單目序列圖像的三維人體運動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黎章宇;體外超聲碎石探測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迪;基于運動捕捉數(shù)據的三維人體運動合成[D];長安大學;2015年
3 周璐;基于多特征的人體骨架運動檢索[D];山東大學;2015年
4 張廣霖;基于Kinect的三維人體識別與重建[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曹之江;面向個性化服裝定制的三維人體測量研究[D];東華大學;2008年
6 胡文淵;三維人體運動分類識別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7 李端;基于骨骼蒙皮模型的三維人體與服裝對象的姿態(tài)聯(lián)動[D];東華大學;2010年
8 錢凱;三維人體縮放模型[D];東華大學;2006年
9 李曉志;基于非接觸式三維人體測量技術的人體數(shù)據處理與三維建模的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8年
10 林存瑞;面向個性化服裝定制的三維人體重建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103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61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