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職教平臺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三維制作基
發(fā)布時間:2022-02-12 16:14
"智慧職教"平臺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設和運營的職業(yè)教育數(shù)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和在線教學服務平臺。本文以《三維制作基礎》課程為例,從課程目標、課程原則、教學內(nèi)容、教學資源、教學效果等五個方面介紹了基于智慧職教平臺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實踐。
【文章來源】: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19(03)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AR云播放器課程拓展資源反映了課程特點,應用于課程
??ㄍ瓿煽緯萄?習的作業(yè)、測驗、討論等各項學習活動及評分的標準、測試數(shù)量及各部分成績構成比例等,學生考試截止日期后及時反饋考試成績,學生總得分=參與度分數(shù)*參與度權重+作業(yè)平均分*作業(yè)得分權重+測驗平均分*測驗得分權重+考試平均分*考試得分權重,智慧職教默認總分=參與度權重50%+作業(yè)權重15%+測驗權重15%+考試權重20%,互評設置作業(yè)測驗互評最少個數(shù)為6個,未參與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65%,未完成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85%,全部完成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100%。學生個人學習情況統(tǒng)計如圖3所示。圖3學生個人學習情況統(tǒng)計圖圖2智慧職教課程學習頁面*.Doc*.docx*.pdf*.xls*.xlsx*.txt pdf/!*.jpg*.png"#$%&’(1024*768!$%&’(72dpi)**.mp3+))*,-*&’(22.05KHZ.**.mp4.*/0,1H.2642343&3M567&’(25fps$%&’(1024*576(16:9)89.*:;<4-15$=>?*.swf*.mp4@ABC>?,1swfDABC>?,1mp4PPTEFG*.ppt,1ppsHIJKLMNOPQRST1UV<WXYZ[\QT1108
第3期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年(下轉第120頁)題講座、拓展視頻、素材資源等。各類教學資源具體技術參數(shù)如表2所示。表2各類教學資源具體技術參數(shù)(五)教學活動在智慧職教網(wǎng)絡課程中,教學活動包括課程公告、學習筆記、在線討論、信息提醒、測驗、教師答疑、作業(yè)、線下討論、問卷、實時討論和一對一輔導等,如圖2所示。每周的每個教學單元發(fā)布一次測試題,討論話題3次,教師針對學習活動開展及時有效的指導,運用了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模式,通過課程平臺教師及時開展在線指導與測評,學習者在線學習響應度較高,師生充分互動,能有效促進師生間、學生間進行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和自主式與協(xié)作式學習,增強教學吸引力。(六)課程考核《三維制作基捶課程制定了專門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法,線上和線下融合,課程成績由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課程有明確合理的考核評價策略,考核辦法明確具體,包括完成課程學習的作業(yè)、測驗、討論等各項學習活動及評分的標準、測試數(shù)量及各部分成績構成比例等,學生考試截止日期后及時反饋考試成績,學生總得分=參與度分數(shù)*參與度權重+作業(yè)平均分*作業(yè)得分權重+測驗平均分*測驗得分權重+考試平均分*考試得分權重,智慧職教默認總分=參與度權重50%+作業(yè)權重15%+測驗權重15%+考試權重20%,互評設置作業(yè)測驗互評最少個數(shù)為6個,未參與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65%,未完成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85%,全部完成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100%。學生個人學習情況統(tǒng)計如圖3所示。圖3學生個人學習情況統(tǒng)計圖圖2智慧職教課程學習頁面*.Doc*.docx*.pdf*.xls*.xlsx*.txt pdf/!*.jpg*.png"#$%&’(1024*768!$%&’(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生在線課程學習行為及改進策略研究——基于南京F大學“爾雅”通識課學習情況的調(diào)查[J]. 陳志琴.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8(11)
[2]國內(nèi)MOOC學術研究熱點領域構成的共詞可視化分析[J]. 藺艷娥. 高教探索. 2015(11)
[3]以MOOC支撐一個完整的高水平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一種現(xiàn)實可能性[J]. 孫茂松,薛宇飛. 計算機教育. 2014(21)
[4]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破壞性創(chuàng)新理論視角[J]. 袁莉,Stephen Powell,馬紅亮,吳永和.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4(02)
[5]“慕課”對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zhàn)與對策[J]. 李曉東.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2)
[6]大規(guī)模開放課程(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啟示研究——以英國愛丁堡大學EDC MOOC為例[J]. 馬武林,張曉鵬. 電化教育研究. 2014(01)
[7]MOOCs與現(xiàn)行高校教學融合模式舉例[J]. 汪瓊.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3(11)
[8]MIT開放課程與我國精品課程的學習支持對比分析[J]. 岳秋,閆寒冰,任友群. 遠程教育雜志. 2013(01)
[9]從開放教育資源到“慕課”——我們能從中學到些什么[J]. 焦建利.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2(10)
本文編號:3622032
【文章來源】: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19(03)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AR云播放器課程拓展資源反映了課程特點,應用于課程
??ㄍ瓿煽緯萄?習的作業(yè)、測驗、討論等各項學習活動及評分的標準、測試數(shù)量及各部分成績構成比例等,學生考試截止日期后及時反饋考試成績,學生總得分=參與度分數(shù)*參與度權重+作業(yè)平均分*作業(yè)得分權重+測驗平均分*測驗得分權重+考試平均分*考試得分權重,智慧職教默認總分=參與度權重50%+作業(yè)權重15%+測驗權重15%+考試權重20%,互評設置作業(yè)測驗互評最少個數(shù)為6個,未參與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65%,未完成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85%,全部完成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100%。學生個人學習情況統(tǒng)計如圖3所示。圖3學生個人學習情況統(tǒng)計圖圖2智慧職教課程學習頁面*.Doc*.docx*.pdf*.xls*.xlsx*.txt pdf/!*.jpg*.png"#$%&’(1024*768!$%&’(72dpi)**.mp3+))*,-*&’(22.05KHZ.**.mp4.*/0,1H.2642343&3M567&’(25fps$%&’(1024*576(16:9)89.*:;<4-15$=>?*.swf*.mp4@ABC>?,1swfDABC>?,1mp4PPTEFG*.ppt,1ppsHIJKLMNOPQRST1UV<WXYZ[\QT1108
第3期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年(下轉第120頁)題講座、拓展視頻、素材資源等。各類教學資源具體技術參數(shù)如表2所示。表2各類教學資源具體技術參數(shù)(五)教學活動在智慧職教網(wǎng)絡課程中,教學活動包括課程公告、學習筆記、在線討論、信息提醒、測驗、教師答疑、作業(yè)、線下討論、問卷、實時討論和一對一輔導等,如圖2所示。每周的每個教學單元發(fā)布一次測試題,討論話題3次,教師針對學習活動開展及時有效的指導,運用了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模式,通過課程平臺教師及時開展在線指導與測評,學習者在線學習響應度較高,師生充分互動,能有效促進師生間、學生間進行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和自主式與協(xié)作式學習,增強教學吸引力。(六)課程考核《三維制作基捶課程制定了專門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法,線上和線下融合,課程成績由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課程有明確合理的考核評價策略,考核辦法明確具體,包括完成課程學習的作業(yè)、測驗、討論等各項學習活動及評分的標準、測試數(shù)量及各部分成績構成比例等,學生考試截止日期后及時反饋考試成績,學生總得分=參與度分數(shù)*參與度權重+作業(yè)平均分*作業(yè)得分權重+測驗平均分*測驗得分權重+考試平均分*考試得分權重,智慧職教默認總分=參與度權重50%+作業(yè)權重15%+測驗權重15%+考試權重20%,互評設置作業(yè)測驗互評最少個數(shù)為6個,未參與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65%,未完成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85%,全部完成互評的學生將給與所得分數(shù)的100%。學生個人學習情況統(tǒng)計如圖3所示。圖3學生個人學習情況統(tǒng)計圖圖2智慧職教課程學習頁面*.Doc*.docx*.pdf*.xls*.xlsx*.txt pdf/!*.jpg*.png"#$%&’(1024*768!$%&’(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生在線課程學習行為及改進策略研究——基于南京F大學“爾雅”通識課學習情況的調(diào)查[J]. 陳志琴.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8(11)
[2]國內(nèi)MOOC學術研究熱點領域構成的共詞可視化分析[J]. 藺艷娥. 高教探索. 2015(11)
[3]以MOOC支撐一個完整的高水平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一種現(xiàn)實可能性[J]. 孫茂松,薛宇飛. 計算機教育. 2014(21)
[4]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破壞性創(chuàng)新理論視角[J]. 袁莉,Stephen Powell,馬紅亮,吳永和.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4(02)
[5]“慕課”對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zhàn)與對策[J]. 李曉東.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2)
[6]大規(guī)模開放課程(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啟示研究——以英國愛丁堡大學EDC MOOC為例[J]. 馬武林,張曉鵬. 電化教育研究. 2014(01)
[7]MOOCs與現(xiàn)行高校教學融合模式舉例[J]. 汪瓊.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3(11)
[8]MIT開放課程與我國精品課程的學習支持對比分析[J]. 岳秋,閆寒冰,任友群. 遠程教育雜志. 2013(01)
[9]從開放教育資源到“慕課”——我們能從中學到些什么[J]. 焦建利.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2(10)
本文編號:36220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362203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