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競技體操的發(fā)展歷程、經驗及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12-29 14:59
采用文獻研究法、專家訪談法等,對日本競技體操的發(fā)展歷程及奪冠經驗進行梳理和分析,為中國競技體操后備人才培養(yǎng)和體操項目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認為:1)日本競技體操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引進與初步發(fā)展時期、崛起與鼎盛時期、衰退時期、恢復與強盛時期4個歷史階段。2)日本競技體操奪冠經驗主要包括:注重技術動作創(chuàng)新、重視精英運動員培養(yǎng)、運動員選材重視家庭競技體育背景、重視提升競技體操的國際話語權、完善了體操競賽體系和體操運動員選拔機制、形成了競技體操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社會管理模式、充足的體操教練資源、以動漫作品培養(yǎng)和教育競技體操后備人才。3)啟示:應提升大眾對體操運動的價值與功能的認識;加大對競技體操技術動作的創(chuàng)新;提升中國在競技體操國際賽事中的話語權;轉變競技體操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方式;加強對退役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的轉型就業(yè)引導;將家庭競技體育背景列入體操運動員選材依據。
【文章來源】: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9,3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由完善到轉變中的中國競技體操發(fā)展方式3.5加強對退役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的轉型就業(yè)引導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體操競技實力移位現象探究[J]. 彭召方,李佐惠,袁玲,劉鴻優(yōu),國偉. 中國體育科技. 2017(03)
[2]快樂體操發(fā)展解讀[J]. 彭召方,劉鴻優(yōu),李佐惠,國偉. 體育文化導刊. 2017(04)
[3]中日男子競技體操發(fā)展歷程的對比研究[J]. 陳宇.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6(05)
[4]日本近代學校體育的基石——體操傳習所[J]. 劉春燕,譚華. 體育學刊. 2014(02)
[5]世界男子體操競爭格局演變分析[J]. 張德智. 體育文化導刊. 2013(12)
[6]美國體操教育史上的四次爭論與啟示[J]. 李佐惠.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3(06)
[7]日本競技體操及其科研發(fā)展[J]. 翟慶元.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1994(02)
[8]丹麥體操在日本的興起與發(fā)展[J]. 董靜波,劉永煥. 哈爾濱體院學報. 1987(02)
博士論文
[1]論國際競技體育話語權[D]. 廖莉.湖南師范大學 2014
[2]我國競技體操市場開發(fā)研究[D]. 王愛民.北京體育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56357
【文章來源】: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9,3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由完善到轉變中的中國競技體操發(fā)展方式3.5加強對退役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的轉型就業(yè)引導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體操競技實力移位現象探究[J]. 彭召方,李佐惠,袁玲,劉鴻優(yōu),國偉. 中國體育科技. 2017(03)
[2]快樂體操發(fā)展解讀[J]. 彭召方,劉鴻優(yōu),李佐惠,國偉. 體育文化導刊. 2017(04)
[3]中日男子競技體操發(fā)展歷程的對比研究[J]. 陳宇.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6(05)
[4]日本近代學校體育的基石——體操傳習所[J]. 劉春燕,譚華. 體育學刊. 2014(02)
[5]世界男子體操競爭格局演變分析[J]. 張德智. 體育文化導刊. 2013(12)
[6]美國體操教育史上的四次爭論與啟示[J]. 李佐惠.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3(06)
[7]日本競技體操及其科研發(fā)展[J]. 翟慶元.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1994(02)
[8]丹麥體操在日本的興起與發(fā)展[J]. 董靜波,劉永煥. 哈爾濱體院學報. 1987(02)
博士論文
[1]論國際競技體育話語權[D]. 廖莉.湖南師范大學 2014
[2]我國競技體操市場開發(fā)研究[D]. 王愛民.北京體育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563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355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