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動漫對民間故事的借鑒
本文選題:動漫 + 故事類型; 參考:《新聞界》2012年08期
【摘要】:越富有民族色彩的動漫就越具有國際性,這是眾多動漫藝術(shù)家實踐的證明。本文從故事類型角度分析民間文學資源對動漫創(chuàng)作所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歸納中外經(jīng)典動漫對民間故事類型的借鑒方式,指出數(shù)量龐大、內(nèi)容豐富的民間故事是眾多動漫創(chuàng)意的重要來源泉,對民間故事的借鑒與生發(fā)是動漫民族化走向的重要選擇。
[Abstract]:The more national color of animation is more international, this is a lot of animation artists practice pro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folklore resources on animation 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ory type, sums up the reference method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lassic anime to folk story typ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quantity is huge. The rich folk story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any anime originality, and the reference and growth of the folk story is the important choice of anime nationalization.
【作者單位】: 鄭州師范學院;
【基金】: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10FWX020) 2010年河南省決策研究招標課題(B764)
【分類號】:J95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振塵;;論童話《小紅帽》在動漫中的運用[J];長沙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2 馬聰敏;;淺論新世紀以來戲劇改編電影及教學的啟示[J];當代戲劇;2010年04期
3 童文峰;;《小兵張嘎》之影視差異比較[J];電影文學;2006年07期
4 張鵬;;主旋律與現(xiàn)代主義人性藝術(shù)觀的痛苦糾結(jié)[J];電影文學;2011年23期
5 韓可;;自然類紀錄片的情節(jié)特征——以央視《綠色空間》暑期特別節(jié)目《探秘自然》為例[J];電影評介;2009年22期
6 張威;姚剛;;建筑創(chuàng)作中的空間情節(jié)——水御堂空間情節(jié)與電影創(chuàng)作的關(guān)聯(lián)性思考[J];華中建筑;2009年08期
7 竇志偉;;安逸生活與社會動蕩逼出來的小人物英雄——電影《葉問》人物性格解析[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8 吉平;張阿利;趙曉玲;;從《關(guān)中槍聲》看關(guān)中系列題材劇的美學風格[J];唐都學刊;2009年06期
9 楊戀;;電視劇翻拍的利弊分析[J];青春歲月;2012年14期
10 龔金平;;“電影本性”的沉浮——新中國至今話劇的電影改編研究[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永祥;1940年代后半期中國現(xiàn)代電影文學劇本論[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慶;文學的影像詮釋—張藝謀電影改編中的審美轉(zhuǎn)換[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成湘麗;對媒介轉(zhuǎn)換中電影和文學關(guān)系的透視[D];新疆大學;2004年
3 劉廣倩;文學與電影的成功聯(lián)姻[D];蘇州大學;2005年
4 彭玉寶;論《聊齋志異》的影視改編[D];山東大學;2008年
5 王淑婭;羅曼·波蘭斯基電影導(dǎo)演藝術(shù)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6 彭佼;改編性動畫劇本和原著的語言對比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7 陳小萍;數(shù)字動畫藝術(shù)專業(yè)本科教育教學特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胡玲芳;湘西題材影視作品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9 毛攀云;中國電影改編理論研究[D];吉首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建軍;“民間文學”不是“源”而是“流”[J];人文雜志;1959年03期
2 王永生;;民間文學的傳承性與革新創(chuàng)造問題[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3期
3 景文山;談車爾尼雪夫斯基與俄羅斯民間文學[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4 馬學良 ,白庚勝;中國民間故事分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民族文學研究;1993年01期
5 楊韌;;以《講話》精神加強民間文學研究工作[J];朔方;1982年05期
6 王暢;張士杰藝術(shù)思想初探[J];河北學刊;1984年06期
7 農(nóng)冠品;民間文學雙軌發(fā)展淺見[J];學術(shù)論壇;1988年05期
8 王迅;;論蒙古族民間文學流傳中的催化現(xiàn)象[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9 歐煬;關(guān)于盱眙東陽民間文學的調(diào)查和探討[J];東南文化;1991年06期
10 鄭伯成;湖北蘄春“孫大圣”形象芻議[J];明清小說研究;199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土有;;打通“民間文學”“俗文學”構(gòu)建“口傳文學”平臺——關(guān)于新時期民間文學學科建設(shè)的思考[A];《民族遺產(chǎn)》(第一輯)[C];2008年
2 戴紅;;淺談傣劇的形成過程與舞臺意識過渡[A];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戲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1年
3 鄭忠夫;;霞浦畬族婚禮歌謠淺談[A];畬族文化研究(下冊)[C];2003年
4 陳節(jié);;李白詩中民間文學精神的再現(xiàn)[A];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5 呂微;;反思的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的學術(shù)倫理(代前言)[A];民間敘事的多樣性——民間文化青年論壇[C];2004年
6 ;王善民個人簡歷及加入山東省民俗學會以來的學術(shù)成就[A];“當代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與開發(fā)”學術(shù)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座談會論文集[C];2007年
7 何學威;;新時期通俗文學的崛起與民俗文化的復(fù)興[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五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85年
8 楊亮才;;大家風范——記鐘敬文先生二三事[A];紀念鐘敬文誕辰一百年座談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王偉;;豐富多彩的布依族民間文學[A];布依學研究(之八)——貴州省布依學會布依文化與旅游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向云駒;;特殊的學科 特別的貢獻——鐘敬文民間文藝學思想管窺[A];紀念鐘敬文誕辰一百年座談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阿布都熱合曼·艾白;《維吾爾民間文學大典》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2 安德明;民間文學研究三十年[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3 阮居平;民間文學語言淺談[N];貴州民族報;2005年
4 曹保明;走進民間[N];吉林日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張賀;再現(xiàn)一個你不知道的民間[N];人民日報;2011年
6 阮居平;民間故事與民間文學語言[N];貴州政協(xié)報;2005年
7 ;既從民間來 還當民間去[N];中國文化報;2003年
8 華明;上海民間文學集成三部出齊[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杜潔芳;譚振山與他的一千零一夜[N];中國文化報;2010年
10 文化部副部長 周和平;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N];中國文化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雋;列斯科夫的創(chuàng)作與民間文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2 王文參;五四新文學的民間文學資源[D];蘭州大學;2006年
3 周忠元;論20世紀上半葉的“俗文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姚涵;從“半儂”到“半農(nóng)”[D];復(fù)旦大學;2009年
5 劉波;20世紀上半葉中國民間文藝學基本話語的嬗變[D];復(fù)旦大學;2007年
6 范學新;哈薩克族民間文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7 代興安;嘎達梅林之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8 徐金龍;從資源到資本[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晶紅;中國異類婚口傳敘事類型的地域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彭栓紅;元雜劇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加太;論安多拉伊的發(fā)展及其特點[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2 蘇秀玲;廣西賀州客家雞歌調(diào)查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麗丹;學習與借鑒,,創(chuàng)新與超越[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玉婷;比較文化視野下的動畫片與民間文學[D];山西大學;2007年
5 馬濤;托尼·莫里森小說的互文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6 顧楊;張飛形象的演變[D];黑龍江大學;2008年
7 裴亞蘭;保安族民間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龐瑞;《圣經(jīng)》的民間文學特征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9 覃芳;民間文學與審美教育研究[D];吉首大學;2012年
10 馬佳;俄羅斯民間文學中動物形象的文化內(nèi)涵[D];新疆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077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1807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