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構·共享——首屆唐山德龍國際鋼鐵雕塑創(chuàng)作營”開啟藝術的多元模式變革
發(fā)布時間:2022-01-03 19:24
新的藝術交易模式,策展模式,新的藝術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極力地使市場更加細分化,并逐漸發(fā)現(xiàn)和推動更多未來價值的文化能量。藝術的創(chuàng)作因社會公共問題的介入而不再具有唯一性和單向性。我們有理由在一個新的時代語境和藝術視野中去理解社會公共文化現(xiàn)象以及它對于中國當下的意義和價值。廢棄鋼鐵褪去使用功能后,通過雕塑將其轉化,帶給我們視覺享受的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們對當代文明價值和社會公共問題的思考。
【文章來源】:藝術工作. 2019,(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語境下“紅色經典”雕塑的價值與示范意義——以中央黨校大型組雕《旗幟》為例[J]. 張磊. 藝術工作. 2018(04)
[2]認同與反思——關于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分析與研究[J]. 戚靈嶺. 美苑. 2014(03)
本文編號:3566839
【文章來源】:藝術工作. 2019,(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語境下“紅色經典”雕塑的價值與示范意義——以中央黨校大型組雕《旗幟》為例[J]. 張磊. 藝術工作. 2018(04)
[2]認同與反思——關于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分析與研究[J]. 戚靈嶺. 美苑. 2014(03)
本文編號:35668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56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