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具象雕塑語言的中國本土化嘗試
發(fā)布時間:2020-03-26 17:18
【摘要】:在世界文化發(fā)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西方具象雕塑本土化的實踐,對于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理解中國美學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研究中國藝術家們西方具象雕塑本土化的實踐歷程,探討學院派的藝術家們如何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本民族的藝術特征,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氣質。全文共分三個部分:首先以我國雕塑事業(yè)開拓者之一的程曼叔先生為例,探討其長期在接受西方寫實訓練的情況下,是如何在其作品中顯現(xiàn)出具有獨特韻味的東方之美。其次,自從西方具象雕塑傳入中國以來,以各個時期的中國藝術家們進行本土化實踐的優(yōu)秀作品為例,分析西方具象雕塑本土化的實踐歷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藝術家們學習西方雕塑藝術并在此基礎上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和元素融入到雕塑創(chuàng)作之中,探索本土語境,讓本土雕塑藝術擁有自身的民族化特征及審美理念。本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參觀考察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為主要手段,來明確這些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路以及他們作品中所運用的塑造方法,并進行相應的分類梳理,最后得出西方具象雕塑本土化實踐的意義及影響,證明雕塑藝術中國本土化的意義以及在當今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的重要性。
【圖文】:
術氛圍和思想對中國留學生院教學模式下》,1984 年第 2 期,,第 24 頁。院的雕塑教學》,《雕塑》,2007 年第 3 期,第 41 頁。(圖 1-1)《白利城的青年農婦》西格羅斯
《女人體》程曼叔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305
本文編號:2601725
【圖文】:
術氛圍和思想對中國留學生院教學模式下》,1984 年第 2 期,,第 24 頁。院的雕塑教學》,《雕塑》,2007 年第 3 期,第 41 頁。(圖 1-1)《白利城的青年農婦》西格羅斯
《女人體》程曼叔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3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慧;;《八十七神仙卷》賞析[J];大眾文藝;2015年10期
2 范景中;;材料和形式:讀曾成鋼的雕塑[J];中國美術;2013年01期
3 錢曉鳴;;精到的厚重——曾成鋼雕塑的個案考察[J];美術;2008年04期
4 楊奇瑞,張海軍,一茗;訪談雕塑家楊奇瑞教授[J];藝術探索;2004年01期
5 李松;心無掛礙 運斤成風——錢紹武和他的雕塑創(chuàng)作[J];美術觀察;1997年07期
6 孫振華;論曾成鋼的雕塑藝術[J];美術;1994年10期
7 高照;;耀眼星辰——青年雕塑家曾成鋼[J];新美術;1991年04期
8 劉驥林;憶王臨乙先生[J];美術研究;1991年03期
9 劉士銘;王臨乙先生的雕塑藝術[J];美術;1987年06期
10 沈海駒;程曼叔教授的雕塑課教學[J];新美術;1984年02期
本文編號:26017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60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