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政治、歷史、文化的發(fā)展,長征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也在不斷的發(fā)展與變化。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發(fā)表了重要講話,回顧了工農(nóng)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鑄造的壯麗史詩,深刻闡述了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及現(xiàn)實意義。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長征題材的電影作品采用不同的視角審視了這一中國革命的偉大壯舉,鑄造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屈不撓和革命理想大于天的長征精神,塑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形象,體現(xiàn)了中國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情感世界。這一題材的電影在美學和藝術的追求上都具有不同的特點,這些影片取材長征,揭示革命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或表現(xiàn)軍事,或展示人物。本研究主要是從四個方面對長征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進行研究。第一部分是電影主題的演變:在長征題材電影的發(fā)展過程中,電影的主題演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革命”為主題,通過《翠崗紅旗》等幾部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的概述,展示中國紅軍的革命信仰,贊揚了紅軍的革命精神;第二階段以“英雄成長”為主題,以“成長”為線索,通過數(shù)部電影主人公從開始的革命認知懵懂到最終走向革命道路,堅定革命信仰的個人成長之路;第三階段以“人文”為主題,在“革命”的背景下,論述了各種不同人物的性格品質(zhì),使影片更加真實生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凸顯人情與人性。第二部分是電影人物形象特征分析:該部分主要描述不同影片是如何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影對人物的形象塑造經(jīng)歷了從最初的“概念化”到“個性化”到“生活化”的轉(zhuǎn)變。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更是影視作品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第三部分是電影敘事模式的分析:該部分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長征題材中電影的敘事模式。首先是“政治詩意化”的敘事模式,贊揚革命精神、歌頌革命英雄,展現(xiàn)革命先烈對革命的信仰,以此來進行影片的制作;其次是采取“悲情化”與“泛情化”的敘事模式,“悲情化”敘事模式主要是在1979興起,“泛情化”敘事模式到1989年興起,都是為了給影片增添人文性與人情性;再次是“個人化”的敘事模式,基于個性化細節(jié)的琢磨,以個人來突出主題;最后是“原生態(tài)”敘事模式,影片逐漸還原到本真,回歸歷史現(xiàn)實。第四部分主要是從電影的藝術風格來分析:以長征為題材的電影創(chuàng)作分析,就決定了該題材的電影主要是紀實風格,該部分主要是從革命現(xiàn)實主義風格和革命浪漫主義風格來論述。革命現(xiàn)實主義風格主要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fā),展現(xiàn)在長征途中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以及展現(xiàn)出的人文情懷;革命浪漫主義在本文主要是指樂觀主義革命精神及情感上的沖擊與革命情懷所產(chǎn)生的共鳴。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9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寧蘭;堅斌;;新時期主旋律電影的“泛情化”人物塑造——談《建國大業(yè)》主流思想與大眾娛樂的和鳴[J];電影文學;2010年01期
2 巴隴鋒;;長征電影的敘事策略分析[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邊國立;;新中國戰(zhàn)爭影片回眸[J];電影藝術;2007年05期
4 皇甫宜川;;價值新發(fā)現(xiàn)——新世紀軍事題材影視劇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J];當代電影;2007年04期
5 景獻力;;陳祚明詩論的“泛情化”傾向[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章柏青;;聚焦當代中國電影發(fā)展史[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7年01期
7 張嘯濤;;電影中的“長征”[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6年06期
8 周星;李艷;;紅軍長征題材影視創(chuàng)作歷史狀況與現(xiàn)實思考[J];當代電視;2006年11期
9 張巨成;論長征文化的歷史啟示及其意義[J];學術探索;2001年01期
10 洪偉;論政治社會化[J];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端木晨陽;;將軍導演翟俊杰:文韜武略[N];中國電影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解建峰;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的意識形態(tài)表達及其困境(1990-2011)[D];上海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倪晨羚;長征題材紀錄片比較研究[D];南京大學;2017年
2 王晶晶;延安影像[D];西南大學;2016年
3 姚倩;翟俊杰導演影視作品藝術特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年
4 王晶;新時期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5 王思思;當代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化突圍[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建平;贛南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fā)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09年
7 巴隴鋒;銀幕上的長征[D];蘭州大學;2007年
8 鄭國棟;當前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鄧江波;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chuàng)作的重大突破[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
27949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9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