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的近義詞、反義詞
本文關鍵詞:驚濤駭浪造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成語名字】驚濤駭浪
【漢語拼音】jīng táo hài làng
【成語解釋】
猛烈的風浪。語本三國魏.王粲〈浮淮賦〉。后亦用“驚濤駭浪”比喻險惡的環(huán)境。
【成語典故】
三國魏.王粲〈浮淮賦〉(據《初學記.卷六.淮第五.賦》引)
從王師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背渦浦之曲流兮,望馬邱之高澨;泛洪櫓于中潮兮,飛輕舟乎濱濟;建眾檣以成林兮,譬無山之樹藝。于是迅風興濤,鉦鼓若雷;旌麾翳日,飛云天回。蒼鷹飄逸,遞相競軼。凌驚波以高鶩,馳駭浪而赴質,加舟徒之巧極,美榜人之閑疾。白日未移,前驅已屆。群師按部,左右就隊,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茲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蔕芥,濟元勛于一舉,垂休績于來裔。
【成語注解】
1、高鶩:凌高疾馳。鶩,通“騖”,疾馳。
2、赴質:奔赴目標。質,箭靶,引申為目標。
3、榜人:船夫。
4、閑疾:熟習急速。閑,通“嫻”。
5、白日未移:白天還沒結束。
6、前驅:在最前方的引導部隊。
7、屆:至、到。
【成語出處】
1、宋.陸游〈長風沙〉詩:“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
2、宋.杜范〈軍器監(jiān)丞輪對札子〉:“天下大勢,如寄扁舟于驚濤駭浪之上,維楫不固,篙師不力,而安坐以幸其善濟,蓋亦難矣。”
3、明.唐順之《荊川先生文集.卷一一.書錢遇齋高尚卷》:“譬如賈人歲歲出沒于驚濤駭浪之中,既抵于岸,而得晏然。”
4、《孽;ǎ诙嘶亍罚“就為他們是海邊人,在驚濤駭浪里生長的,都是膽大而不怕死。”
【成語用法】
一、
語義說明 猛烈的風浪。
使用類別 用在“強風巨浪”的表述上。
【驚濤駭浪造句】
1、游艇在驚濤駭浪中劇烈搖晃,乘客飽受驚嚇。
2、臺風來襲,海邊盡是驚濤駭浪,游客千萬不可靠近!
3、這艘小船剎那間被驚濤駭浪吞沒,幸好船員都平安獲救。
4、對于在海上作業(yè)的船員而言,他們早已見慣海上的驚濤駭浪。
二、
語義說明 比喻險惡的環(huán)境。
使用類別 用在“處境艱難”的表述上。
【驚濤駭浪造句】
1、縱然前方有驚濤駭浪,我們也要勇往直前。
2、老王的閱歷豐富,不知經歷多少驚濤駭浪。
3、他受過許多艱苦的磨練,沒有什么驚濤駭浪能難倒他。
4、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滿了驚濤駭浪,需要靠毅力去戰(zhàn)勝它。
5、你連這點小苦都無法忍受,怎么面對日后商場的驚濤駭浪呢?
6、由于家人們的同心協(xié)力,這個家庭終于克服難關,渡過這場驚濤駭浪。
【近義詞】大風大浪,狂風巨浪,大風大浪,狂風巨浪
【反義詞】水波不興,風平浪靜,風平浪靜
辨似:
形音辨誤 濤,大波浪的意思。不可寫作“滔”。
【參考詞語】:驚波駭浪
【漢語拼音】:jīng bō hài làng
【成語解釋】:即“驚濤駭浪”。見“驚濤駭浪”條。
1、《初學記.卷六.淮第五.賦》引三國魏.王粲〈浮淮賦〉:“凌驚波以高鶩,馳駭浪而赴質。”(源)
【參考詞語】:洪濤駭浪
【漢語拼音】:hóng táo hài làng
【成語解釋】:猶“驚濤駭浪”。見“驚濤駭浪”條。
1、《藝文類聚.卷九.水部下.濤》引晉.蘇彥〈于西陵觀濤〉詩:“洪濤奔逸勢,駭浪駕丘山。”
【參考詞語】:駭浪驚濤
【漢語拼音】:hài làng jīng táo
【成語解釋】:猶“驚濤駭浪”。見“驚濤駭浪”條。
1、宋.吳淵〈采石虞忠肅公祠記〉:“譬如大舟巨艦,厄于駭浪驚濤。”
2、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如今便岳陽樓來了兩番,空聽的駭浪驚濤。”
【參考詞語】:驚風駭浪
【漢語拼音】:jīng fēng hài làng
【成語解釋】:猶“驚濤駭浪”。見“驚濤駭浪”條。
1、宋.歐陽修《歸田錄.自序》:“當其驚風駭浪,卒然起于不測之淵,而蛟鱷黿鼉之怪,方駢首而闖伺。”
2、《兒女英雄傳.第一一回》:“把一樁驚風駭浪的大案,辦得來云過天空。”
【驚濤駭浪的成語故事】
“驚濤駭浪”原作“驚波駭浪”,出自于三國魏時王粲的〈浮淮賦〉。〈浮淮賦〉內容主要描述軍隊出征的壯盛場景,其中“凌驚波以高鶩,馳駭浪而赴質”二句的意思是說:出征的戰(zhàn)船,凌駕于高起的浪頭上,奔馳于洶涌的波濤中,勇往直前地奔赴戰(zhàn)場。句中的“驚波”與“駭浪”,就是指極為兇猛激烈的波浪。后來“驚濤駭浪”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猛烈的波浪,如宋.陸游〈長風沙〉詩:“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此外,亦可引申用來比喻險惡的環(huán)境,如:“老王的閱歷豐富,,不知經歷多少驚濤駭浪。”
本文關鍵詞:驚濤駭浪造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12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xkhy/29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