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脆性破裂時破裂發(fā)射機理的研究——博士學位論文
本文關鍵詞:巖石脆性破裂時破裂發(fā)射機理的研究——博士學位論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地震發(fā)生前和地震發(fā)生時的地光、電磁異常和電磁輻射等現(xiàn)象由于與地震前兆現(xiàn)象有關而日益受到地球物理學家們的重視,但這些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為了揭示這類自然現(xiàn)象的本質,人們提出了各種假說,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實驗證據(jù)和定量的理論計算,還沒有一種假說得到公認.實驗發(fā)現(xiàn),一些簡單的晶體材料在破裂時存在各種波和粒子發(fā)射,在物理學上稱為破裂發(fā)射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七系地球物理專業(yè)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學教學部
【關鍵詞】: 電磁輻射 破裂面 巖石破裂 地震 地球物理學家 電子發(fā)射 發(fā)射機理 電磁異常 前兆現(xiàn)象 理論計算
【正文快照】: 地震發(fā)生前和地震發(fā)生時的地光、電磁異常和電磁輻射等現(xiàn)象由于與地震前兆現(xiàn)象有關而日益受到地球物理學家們的重視,但這些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為了揭示這類自然現(xiàn)象的本質,人們提出了各種假說,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實驗證據(jù)和定量的理論計算,還沒有一種假說得到公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建國;結構巖體變形、破壞與地震前兆關系的實驗研究[J];地震地質;1980年01期
2 丁文鏡;b值預報的物理基礎[J];地震學報;1980年04期
3 范安輔;光子簡并度的物理意義[J];激光雜志;1980年02期
4 植村武 ,譚禮國;斷層面的構造和斷層運動的發(fā)展過程:再論“粗滑法則”[J];地球與環(huán)境;1980年01期
5 呂大炯;突變前兆用于臨震預報[J];科學通報;1980年01期
6 吳雄標,申榕年,谷銑之,忻旅明,張敬愛,王樹威;利用射頻波加熱治療腫瘤[J];科學通報;1980年13期
7 劉圣康,林進福;用中子β衰變檢驗β理論的V-A定律[J];原子能科學技術;1980年06期
8 雷米·萊斯蒂安 ,米歇爾·帕蒂;量子理論的創(chuàng)立[J];自然雜志;1980年06期
9 劉頌豪,赫光生;激光科學20年[J];自然雜志;1980年07期
10 B.C.Giblert;李曉南;;分子結構的研究——光譜和衍射技術[J];廣西農業(yè)科學;198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迎春;田文飛;關鳳晨;;利用天體引力變化對地震進行預測基本方法的探討[A];1999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9年
2 馬先鶴;鄒飛;;高溫環(huán)境復合因素對戰(zhàn)士血中電解質及相關激素水平的影響[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六屆微量元素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3 童時中;;電磁環(huán)境對人-機系統(tǒng)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7年
4 李興才;;震前斷層蠕動對唐山地震發(fā)生的作用[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5 王麗華;孫正江;張德華;王衛(wèi)東;;巖石樣品破裂面上的電荷與光反射[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6 劉斌;楊海濤;郭自強;;巖石破裂強度與斷面分維[A];199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1年
7 王赤;郭自強;;破裂電磁輻射的縫隙振子模型[A];199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1年
8 劉斌;郭自強;;巖石脆性破裂過程中電磁輻射的物理機制[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9 王雁暉;郭自強;胡天躍;;巖石破裂電子發(fā)射的有限勢壓縮原子模型[A];1993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10 彭豐林;朱崗昆;;S變化調和分量與地磁活動和太陽電磁輻射的分析[A];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希;手機降價有原因[N];安徽經濟報;2000年
2 宋文;綠色服裝今日新寵[N];北京日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劉英赫;透視手機電磁輻射[N];中國電子報;2000年
4 王毅 徐輝 麻桂榮 郭幼英;關注身邊的電磁環(huán)境[N];中國環(huán)境報;2000年
5 黃海;電磁輻射[N];福建日報;2000年
6 沈;手機響時別忙接聽[N];廣東科技報;2000年
7 薛禮;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行徑?[N];國際商報;2000年
8 趙村;小心身邊的電磁污染[N];河北經濟日報;2000年
9 記者 王晶珠;中外專家研討電磁輻射與健康[N];健康報;2000年
10 記者 王一娟;手機輻射標準又起波瀾[N];經濟參考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多龍;印刷電路板的電磁輻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
2 高江平;網狀加筋擋墻結構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1年
3 巫正中;RF-MEMS天線理論、建模仿真及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4 潘立友;沖擊地壓前兆信息的可識別性研究及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03年
5 胥廣銀;潛在震源三維空間模型及其在地震危險性概率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6 丁衛(wèi)平;電磁散射與輻射問題中基于矢量有限元的混合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3年
7 王海云;近場強地震動預測的有限斷層震源模型[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4年
8 匡立新;基于土拱作用的土釘支護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9 唐樹名;碎裂結構巖體路塹邊坡錨固機理分析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10 馬曉光;真實體系中原子和分子光電離散射截面的理論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偉;VDT作業(yè)女性外周血淋巴細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微核及絨毛微核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0年
2 高昕;手機輻射近場對人體作用的電磁劑量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3 陳其科;城市環(huán)境電磁輻射的計算機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4 李越;信息戰(zhàn)中的信息防御技術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5 白曄;時域有限差分法在移動通信電磁輻射研究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2年
6 姜健;金屬導體上細天線的電磁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2年
7 周陽霖;應用等效磁流和矩量法進行任意近場到近場/遠場的變換[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2年
8 王愛國;時域有限差分法及其在開關電源電磁輻射計算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2年
9 仇豐;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工頻電磁污染的空間分布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10 張莉;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射頻電磁污染的時空分布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巖石脆性破裂時破裂發(fā)射機理的研究——博士學位論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52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shkx/39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