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注:今天,聽到用“玩人喪德,玩物喪志”這八個字形容玩古董的。第一反應,就想到了股票。從某種意義上講,股票也是玩人、玩物。特別是玩人,這是無法否認的。以后注意,不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來源:中國青年網(wǎng)
“玩物喪志”這句話大家也許比較熟悉,而這句話最初在前面還有一句“玩人喪德”,它們出自古代的經(jīng)典著作《尚書》。大約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滅商紂王之后,威德廣被四海。西方有蠻夷之邦進貢了一頭獒犬,高四尺有余,能曉解人意,威猛而善于和人搏斗,與當時中原之犬大不相同。當時任太保的召公奭,擔心武王會因喜好此犬而荒廢政事,于是寫了一篇文章,名曰《旅獒》,告戒武王不要“玩人喪德,玩物喪志”這篇文章就記載于《尚書·周書》。這里說的玩人,就是不尊重他人的人格,隨意狎侮與戲弄他人。玩物,就是沉溺于所喜好的事物之中,乃至于不能自拔。召公奭認為,有盛德的君主,是不會狎侮他人的人格的。如果你狎侮了君子,君子就不會為你的事業(yè)盡其心志;如果你狎侮了小人,小人就不會為你的事業(yè)盡其勞力。喜好玩人的君主,上失君子之心,下失小人之力,他的統(tǒng)治地位也就很難維系了。至于玩物,君主將大量的精力與時間,花費在自己所喜好的事物之上,哪里還有心思過問政事?
不狎侮與戲弄他人,就必須尊重他人的人格;而要真心做到尊重他人的人格,就必須具有謙下的精神。歷史上,凡尊重臣下人格的君主,大多能得賢臣的輔佐,成就一番事業(yè);反之,凡不尊重臣下人格的君主,其事業(yè)大多會由盛而衰,甚至遭到滅國之禍。三國時期,,劉備為求賢人輔佐,三顧茅廬而得諸葛亮,成就了與魏、吳并立的蜀國的繁盛。而在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詩人李白,經(jīng)過多方努力,最后好不容易經(jīng)人推薦,得以躋身在朝堂之上,以為從此可以施展他的政治抱負。但在唐玄宗的心目中,李白不過只是他蓄養(yǎng)的眾多美女、詩人、歌手中的一員。唐玄宗以這樣的態(tài)度對待李白,就有狎侮君子之嫌。
君主不喜好奇珍異物,民眾日用之物的滿足就會受到重視;君主不沉溺于自己所偏好的事物之中,人臣與民眾的作用才會受到尊重。重視物必然輕視人,而輕視人必然使任何宏圖大志化為空中樓閣。春秋時期,晉國因為晉獻公寵幸驪姬,導致國內(nèi)動亂。公子重耳逃亡到齊國,齊桓公以女姜氏嫁之,又贈馬二十匹供其使用,重耳由于經(jīng)歷長期顛沛流離的困苦,好不容易得到安寧的生活,大有滿足而不思進取之意。他的隨從深為不安,夫人姜氏也認為不能以這種舒適的生活荒廢了重耳的“四方之志”,于是合謀將重耳灌醉,然后離開齊國,最后終于返回晉國,成就了霸業(yè)。重耳的夫人姜氏和他的隨從,可以說是深知“玩物喪志”的危害。
本文編號:2255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xinhan/2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