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國電影中戲劇美術對影視美術的影響
1 緒 論
1.1 研究背景
早在電影誕生之前,戲劇已經以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了 2000 多年,世界戲劇藝術最早是出現(xiàn)在距今約 2400 年前的愛琴海邊的古希臘。而中國戲曲雖然產生的比希臘、印度晚一些,但是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了記載,在 13 世紀已進入成熟期,其鼎盛時期是在清代。新中國成立之初,已經發(fā)展到 300 多個劇種,劇目更是難以數(shù)計,和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隨著中國戲劇藝術的不斷發(fā)展,其舞臺美術設計也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所說的“舞臺美術”指的是空間場景營造、舞臺景物用具、舞臺燈光運用、人物形象設計等等成分。這些元素也是戲劇的重要組成元素。隨后,電影興起,但中國的電影發(fā)展始終伴隨著戲劇的影子,特別是解放前的“文明戲”,“愛美劇”,“國防戲劇”,“抗戰(zhàn)戲劇”等的風靡,使得電影在中國的發(fā)展初期就受到了戲劇的深刻影響。在中國電影發(fā)展的初期,是通過大量借鑒戲劇優(yōu)秀元素而逐步發(fā)展壯大的,我們可以通過中國電影最早被稱之為“影戲”就可見其因果關系。“影戲”反映了中國早期電影拍攝的特殊性和中國早期電影價值觀,也反映了中國初期電影和中國戲劇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和源遠流長。中國早期的影片創(chuàng)造,大多借鑒于戲劇的劇本元素,哪怕是早期的電影演員大大部分也是戲劇演員,所以戲劇在中國電影誕生初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這種影響也必然的反應在了舞臺美術上。中國舞臺美術設計是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源動力之一,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由最初的戲劇舞臺場景元素搬運到電影場景中來,到現(xiàn)如今的電影場景完全建立有自己的美術設計體系。舞臺設計在電影或戲劇藝術當中依然展現(xiàn)著其最本質的魅力,保存有其存在的重要性。電影提攜戲劇,戲劇攙扶電影。而戲劇美術與電影美術均為其視覺領域重要組成部分。從早期的“樣板戲電影”中幾乎照搬戲劇中的美術設計到現(xiàn)在,特別是在當下《白鹿原》、《智取威虎山》等戲劇作品改編電影逐漸成為了我國電影一種潮流。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大多數(shù)人會從空間場景方面來對比中國戲劇美術設計與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異同。我們所知道的有關電影著作將中國戲劇美術設計與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概念劃分為:中國戲劇美術是在戲劇中一切與空間造型相關的事物,其中包含了戲劇空間場景、光線運用、人物形象造型、舞臺背景以及相關道具等。這些元素的整體運用被叫做戲劇美術設計。中國戲劇美術設計是結合了多方藝術,與事物之間有很多的關聯(lián)性,它是將各種因素相結合進行的再次創(chuàng)作,所以戲劇美術設計具有依賴性。中國電影美術設計是為影片造型進行設計和制作的美術創(chuàng)作,對于電影美術的工作任務及范圍也有明確的解釋,即通過環(huán)境造型為影片提供人物活動的典型環(huán)境。通過人物造型從人物外部的形象塑造來揭示人物的內在屬性,創(chuàng)造典型人物的內在形象。中國早期電影美術由于只包含了畫面與語言兩個方面,所以很多部分吸收了中國戲劇美術的空間造型方法,其中也包括了人物造型設計以及場景空間布置等。所以說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傳入中國的早期,深深受到中國影戲觀念的影響,早期中國電影美術只是單純的生存與影片制作,延續(xù)了中國戲劇美術布景的創(chuàng)作方式,那么在中國戲劇美術設計方面的文獻就有:胡妙勝學者強調舞臺不只是向觀眾提供物質世界的信息,它也對觀眾提供精神世界的信息。舞臺設計在整個戲劇系統(tǒng)內也可揭示劇作的意義和增強動作的精神情緒表現(xiàn)力。《戲曲舞臺美術概論》中話劇舞臺美術在近十多年來所顯得多姿多彩,生機勃勃,其原因之一就是敢于從戲曲傳統(tǒng)中汲取它的美學精神。例如:假定性、虛實結合、意境、不確定的流動空間、開放舞臺等理論。
........
2 中國戲劇美術設計與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觀念形成
2.1 中國戲劇美術設計觀念的根源探析
“中國戲劇,從藝術形式、表現(xiàn)手法講,它有三個特點:程式化、虛擬化、節(jié)奏化。我們這里著重談程式化。戲劇是程式的,藝術都是有程式的。沒有一門藝術沒有程式。藝術形式是這個藝術作品總的形式,是表現(xiàn)它內容的手段方法的綜合。而程式,包括了表現(xiàn)內容的各種手法手段。單位跟組織藝術結構的方法。中國戲劇的程式尤其的明顯。比別的程式鮮明。程式,有民族的程式,也有西洋的程式。中國戲劇的程式就是傳統(tǒng)的程式,獨特的程式”[1]。中國戲劇以其獨特的面貌呈現(xiàn)于世人面前,其最大的特征就是程式,所謂程式,是指一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手段和規(guī)則,它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使生活可以更崇高、更自由的呈現(xiàn)在舞臺上。中國戲劇美術的發(fā)展朝著程式化的方向邁進。中國戲劇美術的程式性特征所決定了它的程式化所在。張庚先生曾經說過,“戲劇的程式化不限制與其自身,像中國戲劇中的角色扮演、聲音語調、形象造型等很多方面都有相對固定的表現(xiàn)手法,這就可以被稱為中國戲劇的程式化。對于戲劇而言程式化的東西需要保留下來,這樣才是戲劇本身所要表現(xiàn)出來的樣式!
.....
2.2 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起步源于戲劇
100 多年前的 1895 年 12 月 28 日,電影以世界藝術的形式誕生。電影是世界藝術史上人們所認知的獨一無二的藝術。自從電影誕生于法國的時候,與此同時也就出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藝術既電影美術。電影美術可以解釋為:電影美術是繪畫藝術與電影結合演變而成的,既包含有美術元素符號特點,也脫離不開電影的沃土的空間造型藝術。我們可以將電影美術的發(fā)展大致分為四個時期,分別為早期電影美術,改革開放前的中國電影美術,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電影美術以及新時代的中國電影美術。電影美術的場面設計最早受到戲劇舞臺布景的影響很大,戲劇的畫面每個場次里面是一成不變,但是轉化場景需要及時變化背景幕布。伴隨著當今中國電影的茁壯成長,電影美術逐步被認識到其重要性,隨著中國電影觀眾對鏡頭畫面,空間造型需求逐步增加,電影美術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登上了改革發(fā)展的大舞臺,它不僅能夠增強了電影的感染力和真實性的表現(xiàn),更容易使電影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與觀眾產生共鳴。[13]電影更是一門描繪真實空間造型的藝術,需要利用到空間造型來增強故事的表現(xiàn)力,加強故事的發(fā)展。從中國電影史來看,中國電影吸取了最早使用空間美術造型設計電影導演梅里愛的場景經驗,直接同外國的電影技術一起套用到了國產電影中來。電影美術伴隨著電影的發(fā)展,其本身也在變化發(fā)展,在電影發(fā)明早期,電影美術受舞臺美術的熏陶,基本效仿著舞臺美術發(fā)展,跟著舞臺美術前進,就連電影布景的稱呼都是從舞臺布景那里學習借鑒來的。經過不斷演變發(fā)展到如今,電影美術已經發(fā)展到脫胎換骨的形態(tài),他的發(fā)展和變化涉足到很多重要方面。
.........
3 中國戲劇傳統(tǒng)對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影響 ....13
3.1 中國戲劇符號性設計元素對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影響 ...... 13
3.2 中國戲劇“意境”觀對中國電影美術的影響 .... 15
4 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獨立變革.......20
4.1 從第六代導演時丟掉戲劇美術設計中的拐杖” ...... 20
4.2 數(shù)字 CG 技術推進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大跨步........ 23
5 結 語......26
4 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的獨立變革
4.1 從第六代導演時丟掉戲劇美術設計中的拐杖”——以影片《三峽好人》為例
從改革開放以來,誕生了一大批新時代的導演,他們不但接受了多元化的教育,并且更接觸到了很多外國的電影理論知識及影片拍攝方法,這就是中國快速經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造就的第六代中國導演。第六代導演們對中國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所帶來的重大變動有著自己的親身感觸和獨特見解,見證了電影藝術從高高在上的地位逐步被真實性、現(xiàn)實性所代替,進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所以他們的思想大多受到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與前幾代導演的創(chuàng)作風格大有不同,他們在電影創(chuàng)作上沒有向市場妥協(xié),不是單純地通過制造虛幻的快感,而是更多地表達出社會中所存在的真實社會現(xiàn)象,更顯出勇于面對現(xiàn)實的擔當和真實。在選取題材上,他們關注的是當代都市、特殊人物,盜賊、舞女、待業(yè)青年這些特殊任務頻繁在影片中出現(xiàn);在電影故事的敘事設計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與電影人物相結合,或多或少帶有自傳色彩;在電影拍攝風格上講,他們追求的是真的光線與聲音,大量運用長鏡頭,形成他們所需要的真實鏡頭畫面語言。他們注重以電影為媒介來反映出真實的當代中國社會狀態(tài)和人們的生活情況。在中國近現(xiàn)代電影時期,白景晟率先發(fā)表要電影要丟掉戲劇的拐杖。他認為人們長期以來的電影發(fā)展都受到戲劇的影像;白勞先生作出了這樣的反問,電影的出現(xiàn)是受到洗具深遠的影響,可以電影的發(fā)展就不能脫離戲劇而存在嗎?針對這個問題,他從戲劇故事情節(jié)、戲劇空間造型、臺詞聲畫三方面進行了詮釋。戲劇故事情節(jié)方面,故事沖突是戲劇的基礎,沒有情節(jié),沒有故事沖突,戲劇就不能很好地存在。中國電影,尤其是有情節(jié)的故事片,并沒有全部吸收戲劇故事情節(jié)沖突的來達到視覺沖擊效果。與戲劇相比,電影有著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表現(xiàn)形式;電影是一門綜合的學科。自從聲音出現(xiàn)在電影之中,便把太次對話接見到了電影的領域。臺詞與聲音的完美結合,不僅使電影拋棄了戲劇的呆板的臺詞與僵硬的畫面,更使得電影的發(fā)揮空間開闊很多,這就是電影的蒙太奇藝術。除此之外,音響作為電影里面的因素非常重要,它可以作為相對獨立的表現(xiàn)手段,在電影中起到一種非常重要的作用。
........
結 語
從改革開放以來,誕生了一大批新時代的導演,他們不但接受了多元化的教育,并且更接觸到了很多外國的電影理論知識及影片拍攝方法,這就是中國快速經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造就的第六代中國導演。第六代導演們對中國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所帶來的重大變動有著自己的親身感觸和獨特見解,見證了電影藝術從高高在上的地位逐步被真實性、現(xiàn)實性所代替,進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所以他們的思想大多受到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與前幾代導演的創(chuàng)作風格大有不同,他們在電影創(chuàng)作上沒有向市場妥協(xié),不是單純地通過制造虛幻的快感,而是更多地表達出社會中所存在的真實社會現(xiàn)象,更顯出勇于面對現(xiàn)實的擔當和真實。在選取題材上,他們關注的是當代都市、特殊人物,盜賊、舞女、待業(yè)青年這些特殊任務頻繁在影片中出現(xiàn);在電影故事的敘事設計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與電影人物相結合,或多或少帶有自傳色彩;在電影拍攝風格上講,他們追求的是真的光線與聲音,大量運用長鏡頭,形成他們所需要的真實鏡頭畫面語言。他們注重以電影為媒介來反映出真實的當代中國社會狀態(tài)和人們的生活情況。電影美術的構圖、形象塑造以及色彩在中國電影美術設計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促進性效果。總所周知,電影中的影視視覺效果決定了這部電影是否成功。是因為觀影者往往被電影的情節(jié)所打動時,不僅僅是因為電影賦予了人物語言和文字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因為電影美術中的聲音畫面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通過電影作為一門學科藝術的形成與發(fā)展,電影美術對其自身也必須有更高更嚴格的標準要求。電影美術本身從早期的戲劇美術中走了出來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多結構、多空間交叉的獨特藝術,影視美術在新的歷史時期更達到了一種更深層次的藝術層面。所以來說,提高一部電影的視覺感染力和沖擊力是需要電影其本身的素質涵養(yǎng)和電影美術的視覺效果。電影的被大眾所認可不但需要總導演的精心設計與計劃,電影美術的成功運用,以及畫面效果的正確營造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電影鼻祖是《定軍山》, 但中國電影的美學特征的源頭, 反而出現(xiàn)在了《定軍山》誕生之前!抖ㄜ娚健冯m然是受西方先進的與技術的影響, 但是《定軍山》的美學特征卻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對電影的理解與感知的綜合體。
............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408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4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