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雜志》2009—2010年書評編譯
本文關鍵詞:《近代史雜志》2009—2010年書評編譯
更多相關文章: 馬克思主義史學 客觀性 作者 資本主義綱領 歷史知識 史學家 歷史研究 認識論問題 思想史 革命
【摘要】:正1.Allan Megill,Historical Knowledge,Historical Error:A Contemporary Guide to Practice(2007)(《歷史知識,歷史謬誤:當代史學實踐導論》)這部論文集并不試圖提出系統(tǒng)的理論。
【分類號】:G239.29
【正文快照】: 1.Allan Megill,Historical Knowledge,Historical Error:A Contemporary Guide to Practice(2007)(《歷史知識,歷史謬誤:當代史學實踐導論》)這部論文集并不試圖提出系統(tǒng)的理論。作者的意圖是“提醒”或“再次提醒”從事實際研究的史學工作者注意工作中的認識論問題。該著給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編后記[J];新聞戰(zhàn)線;1957年03期
2 楊田村;作品的客觀性與創(chuàng)作者主體意識[J];現(xiàn)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3 黃欣;;國際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和傾向性[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年09期
4 白麗;;新聞策劃的基本原則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孫倩;;淺談新聞的客觀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年02期
6 王志艷;;陳水扁涉金案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與傾向性分析——以2008年8月以來的相關報道為對象[J];新聞世界;2009年05期
7 戴雨果;英語國家新聞觀念中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問題[J];新聞大學;1999年04期
8 鄧濤;;試論新聞寫作中的客觀性和傾向性[J];寫作;2001年08期
9 白瑩;;淺論災難性新聞的標題[J];語文學刊;2007年01期
10 李淑瑛;;《大公報》的新聞客觀性理念[J];青年記者;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金春;;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質量 保證審計評價的客觀性和審計結果運用的有效性[A];福建省審計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李雙龍;;媒體報道與“闖館”事件——關于不明身份者闖入日本駐沈陽總領事館事件報道之述評[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3 李紅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三個三十年[A];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王中江;;“原意”、“先見”及其解釋的“客觀性”——在“方法論解釋學”與“哲學解釋學”之間[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5 陳雪琴;;大學生心理中介客觀性現(xiàn)狀及特點評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6 邢冬梅;;女性主義、客觀性與科學大戰(zhàn)[A];慶?茖W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Hsiao-Fan Yeh;;淺談Helen E.Longino的“科學探詢的新客觀性”[A];第6屆東亞科技與社會(STS)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金延;;客觀性問題:對實在論的批評與辨正[A];“西文知識論”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曹克剛;李煥芹;;試論中醫(yī)“證候”的客觀性[A];2008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分會中醫(yī)內科學科建設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10 曹克剛;李煥芹;;試論中醫(yī)“證候”的客觀性[A];全國中醫(yī)學方法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錦屏;加強馬克思主義史學習[N];光明日報;2002年
2 裘涵 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技術標準與客觀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漆志云;客觀性交易[N];期貨日報;2003年
4 周長山;公務員選拔需增加考核的客觀性[N];華夏時報;2005年
5 南開大學教授 逄錦聚;中國道路的客觀性[N];人民日報;2011年
6 曉為;準確評價馬克思主義史學[N];光明日報;2001年
7 陳新;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經典之作[N];中華讀書報;2001年
8 王哲晗;客觀性·趨勢·平均線[N];中華合作時報;2005年
9 覃里雯;客觀性新聞正在終結?[N];經濟觀察報;2003年
10 記者 孫覆海 通訊員 王白;山東:水質公報客觀性受質疑[N];工人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燕;觀察客觀性的認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裘涵;科學技術論視野中的技術標準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3 李殿森;論課程知識的社會建構[D];西南大學;2006年
4 林國華;范文瀾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D];山東大學;2007年
5 南成玉;韓國語和英語的時、體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6 高建為;左拉的自然主義詩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1年
7 武飛;法律解釋:服從抑或創(chuàng)造[D];山東大學;2006年
8 楊金華;走向主體間性的理解[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朱慈恩;20世紀上半期通俗史學述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黃廣友;劉大年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玉德;法律解釋的客觀性辯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s,
本文編號:12970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kcsz/129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