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_北郵_原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林金桐博士談“從優(yōu)秀到成功”
發(fā)布時間:2016-06-30 15:11
本文關鍵詞:林金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5月16日上午8時30分,原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林金桐博士的“從優(yōu)秀到成功”主題講座在圖書館6樓多功能報告廳拉開帷幕。廣西大學黨委副書記唐平秋、學工部(處)部(處)長冼季夏等領導出席本次講座。
(林金桐博士)
講座開始,林金桐博士首先講述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高錕博士的成功之路。“他的成功道路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他講到,高錕博士的學習環(huán)境寬松、自由。在上海上小學,在香港上中學,在英國上大學的高錕博士對學習、鉆研很有興趣,上學的時候家里專門有一個房間是用來做化學實驗的。高錕博士在一次報告會上回憶起來還有些后怕,如果房間爆炸了,他存的藥品可以把自己家和鄰居家全炸掉。“還有一點我必須要講,他不是一個多有名的大學的畢業(yè)生,所以我說,未必優(yōu)秀學生只存在于‘超一流大學’, 任何大學里面都有好的學生!” 林金桐博士總結道。
同時,林金桐博士強調人的潛能,他舉了劉偉、莫爾斯等成功人士的例子,說明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長。針對這一話題,林金桐博士還提出了對文理分科的看法。他表示,過早的文理分科不好,同學們現(xiàn)在還年輕,但是有很多的潛質潛能沒有發(fā)掘出來。
在講座尾聲,林金桐博士講述盧剛和鄧越凡的故事。兩個人曾經(jīng)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博士畢業(yè)后就業(yè)難,但是面對問題時兩個人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盧剛開槍自盡,,鄧越凡馬上攻讀應用數(shù)學,現(xiàn)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林金桐博士表示,兩位博士不同的人生之路,說明走向成功就要適應社會。
在接受采訪時,電氣工程學院的黎博同學說:“林博士全程講得都很好,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他講的成功人士的例子,特別是高錕博士的例子,可能是因為和我的專業(yè)有相關性吧。”
編輯:黎禹君 責任編輯:譚娟
本文關鍵詞:林金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39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jyzy/639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