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七年級上數(shù)學輔導_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發(fā)布時間:2016-12-13 13:00

  本文關鍵詞: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章
來源 蓮山課
件 w w w.5 Y K
j.Co M

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試
一、 單項選擇題(在下面的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答案,請將其選出并填入相應的表格中,每個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⒈據(jù)考古發(fā)掘資料表明,目前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藍田人
⒉下列原始人類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居民
⒊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我國原始人遺址是(    )。
A.云南元謀人遺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C.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            D.陜西藍田人遺址
4、從猿進化到人,要經(jīng)歷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作用于這一過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發(fā)展         C.語言的產生         D.勞動
⒌從長相和智力水平來看,與現(xiàn)代人最接近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黑猩猩
⒍韓非子在描述遠古社會自然環(huán)境時,寫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币虼,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學會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驅趕野獸               D.過著群居生活
⒎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山頂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的特點的是(   )。
A.燒烤食物                            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C.共同勞動并共同分享成果              D.懂得人工取火
8.考古工作者在山頂洞人居住過的洞穴里發(fā)現(xiàn)了魚骨和海蚶殼,這說明(  )。A.山頂洞人生活在海邊
B.山頂洞人與海邊漁民交換
C.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頂洞人不僅采集、狩獵,還掌握了捕捉水生動物的本領
9在我國古代,較早種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長江流域的(  )。
A.元謀人       B.長陽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0下列遠古人類中,已經(jīng)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頂洞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11.距今約6000年前,活動在黃河流域一帶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糧食作物是(   )。
A.小麥       B.米飯       C.小米       D.玉米
12.下列關于氏族聚落時代生產生活狀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已經(jīng)懂得了飼養(yǎng)家禽家畜       B.開始從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欄式房屋
13.通過考古發(fā)掘資料表明,原始社會末期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情況。其主要判斷依據(jù)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隨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隨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產工具         D.隨葬品的多少
14.隨著氏族聚落時代原始農業(yè)的出現(xiàn),,帶來的直接影響是(  )。
A.“竭澤而漁”成為主要生產方式          B.開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緣關系組成生活集體                D.促進了家畜飼養(yǎng)業(yè)的產生
15.下列現(xiàn)象中,能反映原始農耕時代文化特征的有(  )。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飼養(yǎng)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          ⑥用耒耜耕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16.我國下列古文化遺址中,其地理位置在最東面的是(  )。
A.北京人遺址             B.河姆渡文化遺址
C.半坡文化遺址            D.大汶口文化遺址
17.不符合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居民生活實際的是(  )。
A.飼養(yǎng)豬狗家畜           B.種植粟等農作物
C.住干欄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18.形成后來華夏族主體的部落是(  )。
A.黃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黃帝、炎帝部落           D. 黃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19.傳說時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  )。
A. 堯           B. 舜           C.  鯀           D.禹
20.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發(fā)明醫(yī)藥,成為中華原始農業(yè)和醫(yī)藥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的是(   )。
  A.黃帝           B.炎帝           C.舜           D.禹
21.傳說遠古時代誰教人鉆木取火?(    )
A.神農氏         B.燧人氏         C.伏羲氏         D.黃帝
22.我國神話傳說中,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了三個有名的人物叫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產生首領的辦法稱為(    )。
   A.選舉制       B.投票制        C.世襲制        D.禪讓制
23. “禪讓制”是一種部落首領更替的制度,他在什么情況或條件下替代(  )。
A.父子           B.母女           C.叔侄           D.有才有德的人
24.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龍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國人善于想象                   B.華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華民族的銳意進取精神           D.中華民族的團結友愛傳統(tǒng)
25.考古學家在半坡遺址發(fā)掘出了船形彩陶壺。下列表述中與此無關的是(  )。
A.當時的制陶技術已十分高超           B.當時的人們已掌握了造船技術
C.船已經(jīng)作為了交通工具           D.當時已出現(xiàn)了文字萌芽
二、填寫下列表格(根據(jù)所學知識填寫下表,每空1分,共5分)
26.
時間 遠古人類
約170萬年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約7000年 
 半坡人
三、識圖題(共30分)
 
27.讀上圖回答問題:(10分)
(1)圖A的名稱是                   ,出土于                   遺址;
圖B的名稱是                   ,出土于                   遺址。
(2)由圖得知,原始農耕時代陶器主要有兩種,即         和        
(3)仔細觀察陶器上的圖案,想一想,這些圖案說明了什么?
 

28.讀上圖回答問題:(8分)
(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什么結構的房子?


(2)這種房子的設計者考慮到了哪些問題?


(3)你知道目前還有哪些少數(shù)民族住這種樣式的房子?


29.讀圖回答問題:(12分)
(1)根據(jù)圖示,說明黃帝對中華文明所作的貢獻。

(2)你認為上述發(fā)明是否都是黃帝發(fā)明的?為什么?

(3)黃帝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還有哪些貢獻?

四、材料分析題(5分)
30.閱讀下列材料:
“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幾處較厚的灰燼堆,埋著燒裂的石頭和獸骨……”
 閱讀材料回答:
(1)這則材料證明了什么?


(2)材料所證明的事實有什么意義?
 


五、簡答題(10分)
31.比較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異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D C D D D D D C D D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B C C D B B D D B D 
二、填表
26、填寫下列表格(根據(jù)所學知識填寫下表,每空2分。共10分)
時間 遠古人類
約170萬年 元謀人
約50--20萬年 北京人
約1.8萬年 山頂洞人
約7000年 河姆渡人
約6000年 半坡人
三、識圖題
27.(1)豬紋黑缽、河姆渡;魚紋彩陶盆、半坡
 (2)黑陶、彩陶
(3)A—說明當時有了飼養(yǎng)業(yè);B—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漁獵生活。
28.(1)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干欄式建筑。
(2)南方悶熱潮濕,通風效果好,可防蚊蟲野獸。
(3)傣族。
29.(1)制造房屋、車船、兵器、衣裳;讓下屬官員發(fā)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其妻發(fā)明養(yǎng)蠶、抽絲技術。
(2)不是。是古代先民發(fā)揮聰明才智、辛勤勞動的結晶。早在黃帝之前,許多發(fā)明已出現(xiàn)。后人在追述歷史時,將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集中在當時的杰出人物黃帝身上。
(3)聯(lián)合炎帝打敗蚩尤,征服炎帝,統(tǒng)一黃河流域,炎黃部落走向聯(lián)合,形成后來華夏族的主體,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四、材料解析題
30.(1)證明北京人已經(jīng)使用火。
(2)火可以燒烤、照明、御寒、保護自身安全等,火的使用增強了人類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促進體質的發(fā)展和腦的進化。
五、問答題
31.相同點:(1)都從事農業(yè)生產。
           (2)都過著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點:(1)房屋的結構不同。
          (2)種植的農作物不同。
          (3)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不同。

 

文章
來源 蓮山課
件 w w w.5 Y K
j.Co M


  本文關鍵詞: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16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hecizhici/2116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ca1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