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譯者主體性看漢語新詞的英譯——以總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10個新詞為例
本文關鍵詞:從譯者主體性看漢語新詞的英譯——以總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10個新詞為例
【摘要】:本文從譯者主體性視角探討了2015年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xiàn)的10個漢語新詞的英譯。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譯員采用的翻譯技巧和方法體現(xiàn)了譯者文化維度和交際維度的適應與選擇,體現(xiàn)了譯者的主體性。
【作者單位】: 衡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第一作者主持的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1世紀以來高頻漢語新詞的翻譯研究”(項目編號:13C081) 第二作者主持的湖南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以韋利英譯〈道德經(jīng)〉為例”(項目編號:14YBA05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315.9
【正文快照】: 一、引論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xiàn)了10個漢語新詞。本文將從譯者主體性探討這10個新詞的英譯。二、譯者主體性理論簡介古羅馬翻譯理論家賀拉斯認為譯者是譯文的主宰。英國翻譯理論家德萊頓將譯者稱為藝術的天才,是原語和譯語的語言大師。德國譯論大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尚宏;;對外新聞報道中漢語新詞的翻譯[J];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8年02期
2 吳邦華;;淺談漢語新詞英譯[J];中外企業(yè)家;2009年08期
3 鄭杰;李寧;;試析漢語新詞韓譯問題及對策[J];當代韓國;2011年01期
4 孫利;;漢語新詞英譯與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J];中國科技翻譯;2012年02期
5 王國艷;鄭錦;劉磐磐;;漢語新詞的日譯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6 李艷;;漢語新詞英譯的特點和問題[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7期
7 顧文利;談漢語新詞的英譯問題[J];成人高教學刊;2001年01期
8 楊全紅;談談幾個漢語新詞及其英譯[J];辭書研究;2003年06期
9 高永偉;談談漢語新詞翻譯中的兩大問題[J];上海科技翻譯;2003年02期
10 鄒智勇,張敏;論漢語新詞的英譯[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越;;淺析漢語新詞的翻譯策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2 楊全紅;;從“雙贏”的釋義及英譯說開去[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輝修;;基于語料庫的漢語新詞英譯詞典的編纂[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趙剛;;也評《新華新詞語詞典》的英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湘君;淺析漢語新詞的英譯[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淑珍;當代中日間語言接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3 陳玉貞;解構主義視角下漢語新詞的不可譯現(xiàn)象及其變通策略[D];福州大學;2013年
4 萬叢叢;語言接觸理論視閾下漢語新詞翻譯[D];中南大學;2008年
5 屈昕;試論漢語新詞的英譯[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6 劉雄友;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漢語新詞的英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詹嘉;漢語新詞的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黨佳e,
本文編號:12510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125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