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料庫語言學方法的德語版《共產黨宣言》語篇分析——以復數人稱代詞和修辭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11-18 07:52
本文借助語料庫語言學方法對《共產黨宣言》的德語版進行了篇章文體層面的分析。研究發(fā)現,馬恩通過表述人稱的巧妙轉換實現了篇章人際互動、政治立場展現、拉近讀者距離和分立敵對陣營等多種政治和語用目的。同時,還綜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段,如隱喻、擬人、平行結構、重復等。這既是《宣言》簡化和形象化敘事風格的體現,也使全文風格統(tǒng)一,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以上兩種篇章特點皆使語篇更具說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也是《宣言》的語言魅力所在。
【文章來源】:德語人文研究. 2017,5(01)
【文章頁數】:8 頁
【圖文】:
表述人稱“ihr”(你們)的詞圖
人稱,這顯然是由于文中所指對象大多為群體。因此,本研究以具有典型性的復數人稱代詞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索引行分析和分類標注。研究發(fā)現,馬恩所采用的表述人稱及其所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話語側重點的轉變相應發(fā)生了變化。1.作為“他者”的sie第三人稱代詞sie是全文使用最多的人稱代詞,它的出現頻數高達157次,遠超wir(我們,27)和ihr(你們,17)〔19〕。通過AntConc的詞圖功能可直觀地觀察三個表述人稱在語料文本中的分布:圖1表述人稱“sie”(它/它們/他們)的詞圖圖2表述人稱“ihr”(你們)的詞圖圖3表述人稱“wir”(我們)的詞圖如詞圖所示,人稱代詞sie在全文皆有較密集的分布,其使用遍布全文。第三人稱表述一般用于拉遠心理距離,便于自由、客觀地表達思想與情感。〔20〕作者選取其為全文使用最頻繁的人稱代詞,符合他們作為客觀中立的歷史觀察者的角色定位。人稱代詞sie唯一較大的空白處是在文本中段。而當我們將其與ihr(你們)的文本分布圖相比較,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段空白處恰好便是ihr(你們)人稱代詞所出現的片段。也就是說,在這一部分,sie(他們)消失了,ihr(你們)出現了,而且也僅且出現于此段空白處。最后,我們還觀察到,wir(我們)在這一文本片段中的使用也是最密集的,呈現出與ihr(你們)同步增加的變化。而具體促成文本人稱分布變化的原因將在以下章節(jié)進行進一步的探討。2.作為“我們”的wir圖3表述人稱“wir”(我們)的詞圖如圖所示,第一人稱代詞wir在語料文本的前中后段都有出現。下面將根據筆者手動標注的類別進行·37·《德語人文研究》2017年第1期
《宣言》所選的人稱代詞多為復數人稱,這顯然是由于文中所指對象大多為群體。因此,本研究以具有典型性的復數人稱代詞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索引行分析和分類標注。研究發(fā)現,馬恩所采用的表述人稱及其所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話語側重點的轉變相應發(fā)生了變化。1.作為“他者”的sie第三人稱代詞sie是全文使用最多的人稱代詞,它的出現頻數高達157次,遠超wir(我們,27)和ihr(你們,17)〔19〕。通過AntConc的詞圖功能可直觀地觀察三個表述人稱在語料文本中的分布:圖1表述人稱“sie”(它/它們/他們)的詞圖圖2表述人稱“ihr”(你們)的詞圖圖3表述人稱“wir”(我們)的詞圖如詞圖所示,人稱代詞sie在全文皆有較密集的分布,其使用遍布全文。第三人稱表述一般用于拉遠心理距離,便于自由、客觀地表達思想與情感!20〕作者選取其為全文使用最頻繁的人稱代詞,符合他們作為客觀中立的歷史觀察者的角色定位。人稱代詞sie唯一較大的空白處是在文本中段。而當我們將其與ihr(你們)的文本分布圖相比較,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段空白處恰好便是ihr(你們)人稱代詞所出現的片段。也就是說,在這一部分,sie(他們)消失了,ihr(你們)出現了,而且也僅且出現于此段空白處。最后,我們還觀察到,wir(我們)在這一文本片段中的使用也是最密集的,呈現出與ihr(你們)同步增加的變化。而具體促成文本人稱分布變化的原因將在以下章節(jié)進行進一步的探討。2.作為“我們”的wir圖3表述人稱“wir”(我們)的詞圖如圖所示,第一人稱代詞wir在語料文本的前中后段都有出現。下面將根據筆者手動標注的類別進行·37·《德語人文研究》2017年第1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術會話中人稱代詞身份建構功能研究[J]. 任育新. 外語研究. 2016(02)
[2]新世紀以來《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翻譯傳播研究述評[J]. 陳紅娟. 中共黨史研究. 2015(02)
[3]《共產黨宣言》的修辭和邏輯——從文本學研究到文體學研究[J]. 程廣云. 天津社會科學. 2014(06)
[4]力量的抗爭——《共產黨宣言》的認知語言學解讀[J]. 韓艷梅.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04)
[5]主觀化與人稱代詞指稱游移[J]. 劉正光,李雨晨.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2(06)
[6]《共產黨宣言》的英譯本解讀——基于語料庫的分析[J]. 方喜,詹宏偉. 英語教師. 2012(10)
[7]《共產黨宣言》重要俄文版比較研究[J]. 姚穎. 高校理論戰(zhàn)線. 2012(06)
[8]從“幽靈”到“精靈”——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的魅力解讀[J]. 張立群.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7(29)
[9]詞匯化擬人和修辭性擬人——英漢擬人法使用對比研究[J]. 邵志洪,邵惟韺.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7(02)
[10]人稱代詞在中外醫(yī)學作者撰寫的英文醫(yī)學科研論文前言部分中的使用[J]. 梁少蘭,葛廣純,皇甫衛(wèi)華,王嶸,彭帆. 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6(21)
本文編號:3502507
【文章來源】:德語人文研究. 2017,5(01)
【文章頁數】:8 頁
【圖文】:
表述人稱“ihr”(你們)的詞圖
人稱,這顯然是由于文中所指對象大多為群體。因此,本研究以具有典型性的復數人稱代詞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索引行分析和分類標注。研究發(fā)現,馬恩所采用的表述人稱及其所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話語側重點的轉變相應發(fā)生了變化。1.作為“他者”的sie第三人稱代詞sie是全文使用最多的人稱代詞,它的出現頻數高達157次,遠超wir(我們,27)和ihr(你們,17)〔19〕。通過AntConc的詞圖功能可直觀地觀察三個表述人稱在語料文本中的分布:圖1表述人稱“sie”(它/它們/他們)的詞圖圖2表述人稱“ihr”(你們)的詞圖圖3表述人稱“wir”(我們)的詞圖如詞圖所示,人稱代詞sie在全文皆有較密集的分布,其使用遍布全文。第三人稱表述一般用于拉遠心理距離,便于自由、客觀地表達思想與情感。〔20〕作者選取其為全文使用最頻繁的人稱代詞,符合他們作為客觀中立的歷史觀察者的角色定位。人稱代詞sie唯一較大的空白處是在文本中段。而當我們將其與ihr(你們)的文本分布圖相比較,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段空白處恰好便是ihr(你們)人稱代詞所出現的片段。也就是說,在這一部分,sie(他們)消失了,ihr(你們)出現了,而且也僅且出現于此段空白處。最后,我們還觀察到,wir(我們)在這一文本片段中的使用也是最密集的,呈現出與ihr(你們)同步增加的變化。而具體促成文本人稱分布變化的原因將在以下章節(jié)進行進一步的探討。2.作為“我們”的wir圖3表述人稱“wir”(我們)的詞圖如圖所示,第一人稱代詞wir在語料文本的前中后段都有出現。下面將根據筆者手動標注的類別進行·37·《德語人文研究》2017年第1期
《宣言》所選的人稱代詞多為復數人稱,這顯然是由于文中所指對象大多為群體。因此,本研究以具有典型性的復數人稱代詞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索引行分析和分類標注。研究發(fā)現,馬恩所采用的表述人稱及其所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話語側重點的轉變相應發(fā)生了變化。1.作為“他者”的sie第三人稱代詞sie是全文使用最多的人稱代詞,它的出現頻數高達157次,遠超wir(我們,27)和ihr(你們,17)〔19〕。通過AntConc的詞圖功能可直觀地觀察三個表述人稱在語料文本中的分布:圖1表述人稱“sie”(它/它們/他們)的詞圖圖2表述人稱“ihr”(你們)的詞圖圖3表述人稱“wir”(我們)的詞圖如詞圖所示,人稱代詞sie在全文皆有較密集的分布,其使用遍布全文。第三人稱表述一般用于拉遠心理距離,便于自由、客觀地表達思想與情感!20〕作者選取其為全文使用最頻繁的人稱代詞,符合他們作為客觀中立的歷史觀察者的角色定位。人稱代詞sie唯一較大的空白處是在文本中段。而當我們將其與ihr(你們)的文本分布圖相比較,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段空白處恰好便是ihr(你們)人稱代詞所出現的片段。也就是說,在這一部分,sie(他們)消失了,ihr(你們)出現了,而且也僅且出現于此段空白處。最后,我們還觀察到,wir(我們)在這一文本片段中的使用也是最密集的,呈現出與ihr(你們)同步增加的變化。而具體促成文本人稱分布變化的原因將在以下章節(jié)進行進一步的探討。2.作為“我們”的wir圖3表述人稱“wir”(我們)的詞圖如圖所示,第一人稱代詞wir在語料文本的前中后段都有出現。下面將根據筆者手動標注的類別進行·37·《德語人文研究》2017年第1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術會話中人稱代詞身份建構功能研究[J]. 任育新. 外語研究. 2016(02)
[2]新世紀以來《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翻譯傳播研究述評[J]. 陳紅娟. 中共黨史研究. 2015(02)
[3]《共產黨宣言》的修辭和邏輯——從文本學研究到文體學研究[J]. 程廣云. 天津社會科學. 2014(06)
[4]力量的抗爭——《共產黨宣言》的認知語言學解讀[J]. 韓艷梅.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04)
[5]主觀化與人稱代詞指稱游移[J]. 劉正光,李雨晨.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2(06)
[6]《共產黨宣言》的英譯本解讀——基于語料庫的分析[J]. 方喜,詹宏偉. 英語教師. 2012(10)
[7]《共產黨宣言》重要俄文版比較研究[J]. 姚穎. 高校理論戰(zhàn)線. 2012(06)
[8]從“幽靈”到“精靈”——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的魅力解讀[J]. 張立群.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7(29)
[9]詞匯化擬人和修辭性擬人——英漢擬人法使用對比研究[J]. 邵志洪,邵惟韺.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7(02)
[10]人稱代詞在中外醫(yī)學作者撰寫的英文醫(yī)學科研論文前言部分中的使用[J]. 梁少蘭,葛廣純,皇甫衛(wèi)華,王嶸,彭帆. 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6(21)
本文編號:35025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waiyufanyi/350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