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比喻表達的對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4 21:27
本文關鍵詞:中日比喻表達的對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語言在反映文化方面尤以詞匯層面體現得最為突出,涉及的面亦最為廣泛。而詞匯中的大多數詞語都是直接反映客觀對象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人們根據相似聯想,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構成的。這種詞語可以說是比喻的思維模式在話語層面凝聚的最小表現形態(tài)。也就是說,在長期的語用過程中,某些比喻過程被濃縮成了一個詞語或一個詞語的義項。中國語言學界將這種語言現象稱為比喻造詞。日本語言學界稱之為“比喻語”。比喻造詞是漢日民族文化和語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它獨特的語言功能和文化象征意義,反映著一個民族獨到的修辭意識和文化傳統(tǒng)。通過分析比較中日比喻造詞,可從一個側面探求中日文化之根源。 本文從修辭學和詞匯學的角度入手,剖析漢語和日語中比喻造詞的結構方式和構詞成分的內在意義,并以人類共有的相似性思維模式導入相似學說。筆者從相似性來看漢語和日語中比喻造詞的異同,分析各自的語言特色。全文分別從構詞學、類似學說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對比分析中日比喻造詞,尋其共性,探其差異,揭示其內在規(guī)律,以便提高對漢語和日語中比喻造詞的認識,加深對其中所蘊涵的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理解。 因此,本文結構如下: 第1部分導入問題,并介紹研究動機和意義。 第2部分結合比喻的定義、比喻理論的相關研究簡單分析了比喻表達的認知作用。并由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導入本文的研究視角及研究目的。在考察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對本論文的研究范圍進行了限定。 第3部分從構詞學的角度就漢語和日語中的比喻造詞進行了對照分析。并根據本體和喻體是否出現和出現的位置對比喻造詞加以分類。然后又從數量到內在語素的結構特點揭示漢語和日語中的各類比喻造詞的的異同。 第4部分根據相似性將搜集到的比喻造詞進行分類,從類似性角度分析中日語言中比喻造詞的共性和個性。 第5部分將根據類似性分類的比喻造詞,從本體和喻體角度,做進一步分類,考察中日兩國語言特色和文化差異。 第6部分對產生差異的原因做了系統(tǒng)分析。人類都有共通的相似思維,能夠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顏色等相似性來命名事物、認識世界。相似性思維是人
【關鍵詞】:比喻造奮 本體 喻體 構詞 相似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H36
【目錄】:
- 中文摘要7-9
- 要旨9-11
- Ⅰ はじめに11-13
- Ⅱ 分析[螭窩芯郡葕-定13-21
- 1. 妽知言姙學の中の比U┧伎,
本文編號:3920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3920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