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學家群體科學形象建構——基于對《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文本的語義網絡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2-25 18:15
<正>本文運用語義網絡分析方法對"中國古代科學家群體形象"進行整體研究,對我國古代科學家介紹性文本予以模塊化分析和可視化處理,通過分析其家庭出身背景、學科背景以及所具備的精神特質等狀況,以期通過對代表性文本的模塊化分析,得出古代科學家群體取得科學成就所需的宏觀背景特質共性,為研究現代科學傳播活動提供一個科學參考坐標的同時,進一步建構出更為有效的科學傳播實踐策略。
【文章來源】:華夏文化. 2020年02期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語義網絡可視化圖譜
其中,在中國古代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出身官宦、世家的人數是最多的,在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與技術發(fā)明家之中,出身于官宦家庭或職業(yè)為官員的有如此之多,也是古代中國科學發(fā)展所特有的現象。官員從事科學研究,初衷大部分是為了政事的需要,但大都是從小受到家學或父母影響,受到良好教育,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對科學有濃厚興趣。如“張衡出身名門望族。其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圣童!(《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張衡》“裴秀出身于一個官宦之家。祖父裴茂、父裴潛,都官至尚書令!(《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裴秀》)“祖沖之出生在一個官宦人家!瓘那嗄陼r起,祖沖之便對天文學和數學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畬9敌g,搜煉古今’!(《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祖沖之》)2.學科背景分析
表4:《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語義網絡統(tǒng)計 數據概覽 傳記科學家總量 N=236 百分比 學科背景 醫(yī)學 20% 天文學 19% 地理學 16% 技術 14% 數學 13% 化學 8% 農學 7% 物理 3%由圖3可以看到,醫(yī)學方面作出貢獻的科學家詞頻尤為突出,且學科獨立性較強,而天文、數學、技術以及地理學科學家做出貢獻也很大,學科交融性大。
本文編號:2938151
【文章來源】:華夏文化. 2020年02期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語義網絡可視化圖譜
其中,在中國古代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出身官宦、世家的人數是最多的,在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與技術發(fā)明家之中,出身于官宦家庭或職業(yè)為官員的有如此之多,也是古代中國科學發(fā)展所特有的現象。官員從事科學研究,初衷大部分是為了政事的需要,但大都是從小受到家學或父母影響,受到良好教育,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對科學有濃厚興趣。如“張衡出身名門望族。其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圣童!(《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張衡》“裴秀出身于一個官宦之家。祖父裴茂、父裴潛,都官至尚書令!(《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裴秀》)“祖沖之出生在一個官宦人家!瓘那嗄陼r起,祖沖之便對天文學和數學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畬9敌g,搜煉古今’!(《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祖沖之》)2.學科背景分析
表4:《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語義網絡統(tǒng)計 數據概覽 傳記科學家總量 N=236 百分比 學科背景 醫(yī)學 20% 天文學 19% 地理學 16% 技術 14% 數學 13% 化學 8% 農學 7% 物理 3%由圖3可以看到,醫(yī)學方面作出貢獻的科學家詞頻尤為突出,且學科獨立性較強,而天文、數學、技術以及地理學科學家做出貢獻也很大,學科交融性大。
本文編號:29381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93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