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種柿果實采后高濃度CO 2 處理脫澀難易比較及相關差異表達基因篩選
發(fā)布時間:2024-04-07 01:57
柿(Diospyros kaki,L.)果實,一般按照能否在樹體上進行自然脫澀可以分為甜柿和澀柿兩大類。甜柿果實在樹體上可以完全地完成自然脫澀過程,從而脫去澀味;而澀柿的果實不能在樹體上完成自然脫澀,所以它們在成熟時仍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單寧,使人們食用的時候感受到澀味,所以澀柿果實在采后必須經(jīng)過人工脫澀處理之后才能供人食用。并且不同品種的柿果實在進行脫澀處理時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脫澀效率,但由于不同溫度、不同處理、不同季節(jié)等原因,導致結(jié)果間的差異很難比較,且相應的機制也較不明晰。本研究關注了產(chǎn)業(yè)中最為常用的高濃度CO2處理,以42個不同品種的成熟澀柿果實作為實驗材料,通過高濃度CO2處理(95%CO2+1%O2)進行采后脫澀,通過單寧印跡、單寧含量測定等判定脫澀難易、利用RNA-seq結(jié)合WGCNA相關性分析等篩選出差異基因,并對其進行初步驗證。主要結(jié)果如下:1.42個不同品種的成熟澀柿果實的生理指標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品種間差異。本實驗使用的成熟澀柿果實于2017年10月采自陜西種質(zhì)資源圃。對未經(jīng)處理的新鮮柿果...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1 緒論
1.1 柿簡介
1.2 柿的不同分類
1.3 植物多酚
1.4 柿單寧
1.4.1 單寧及澀味來源
1.4.2 單寧的分類及功能
1.4.3 單寧的代謝及調(diào)控機制
1.5 柿果實脫澀機制
1.6 常用柿果實脫澀方法
1.7 影響柿果實采后脫澀快慢的因素
1.7.1 處理所用CO2的濃度和時間
1.7.2 處理時的環(huán)境溫度
1.7.3 品種差異
1.8 研究目標和內(nèi)容
2 高濃度CO2處理下柿果實中單寧的變化規(guī)律
2.1 材料與方法
2.1.1 植物材料及處理
2.1.2 柿果實硬度及色差測定
2.1.3 單寧印跡法
2.1.4 柿果實單寧的提取及其含量的測定
2.2 結(jié)果與分析
2.2.1 42種澀柿果實硬度及色差分析
2.2.2 單寧印記法初步分析高濃度CO2處理對42種澀柿果實脫澀效應
2.2.3 42個不同品種柿果實的單寧含量測定
2.3 討論
3 柿果實脫澀相關差異基因的篩選及初步驗證
3.1 材料與方法
3.1.1 實驗材料與處理
3.1.2 RNA的提取
3.1.3 cDNA的合成
3.1.4 基于RNA-seq的轉(zhuǎn)錄組數(shù)據(jù)分析
3.1.5 利用WGCNA篩選差異基因
3.1.6 基因序列克隆
3.1.7 差異基因表達分析(實時定量熒光PCR)
3.1.8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分析
3.2 結(jié)果與分析
3.2.1 轉(zhuǎn)錄組測序及WGCNA分析
3.2.2 基于模塊的差異基因篩選
3.2.3 初篩基因的功能預測
3.2.4 通過實時定量PCR對篩選差異表達基因進行驗證
3.2.5 利用CO2+1-MCP處理的柿果實樣品排除與軟化相關的基因
3.3 討論
4 總結(jié)與展望
4.1 總結(jié)
4.2 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947498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1 緒論
1.1 柿簡介
1.2 柿的不同分類
1.3 植物多酚
1.4 柿單寧
1.4.1 單寧及澀味來源
1.4.2 單寧的分類及功能
1.4.3 單寧的代謝及調(diào)控機制
1.5 柿果實脫澀機制
1.6 常用柿果實脫澀方法
1.7 影響柿果實采后脫澀快慢的因素
1.7.1 處理所用CO2的濃度和時間
1.7.2 處理時的環(huán)境溫度
1.7.3 品種差異
1.8 研究目標和內(nèi)容
2 高濃度CO2處理下柿果實中單寧的變化規(guī)律
2.1 材料與方法
2.1.1 植物材料及處理
2.1.2 柿果實硬度及色差測定
2.1.3 單寧印跡法
2.1.4 柿果實單寧的提取及其含量的測定
2.2 結(jié)果與分析
2.2.1 42種澀柿果實硬度及色差分析
2.2.2 單寧印記法初步分析高濃度CO2處理對42種澀柿果實脫澀效應
2.2.3 42個不同品種柿果實的單寧含量測定
2.3 討論
3 柿果實脫澀相關差異基因的篩選及初步驗證
3.1 材料與方法
3.1.1 實驗材料與處理
3.1.2 RNA的提取
3.1.3 cDNA的合成
3.1.4 基于RNA-seq的轉(zhuǎn)錄組數(shù)據(jù)分析
3.1.5 利用WGCNA篩選差異基因
3.1.6 基因序列克隆
3.1.7 差異基因表達分析(實時定量熒光PCR)
3.1.8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分析
3.2 結(jié)果與分析
3.2.1 轉(zhuǎn)錄組測序及WGCNA分析
3.2.2 基于模塊的差異基因篩選
3.2.3 初篩基因的功能預測
3.2.4 通過實時定量PCR對篩選差異表達基因進行驗證
3.2.5 利用CO2+1-MCP處理的柿果實樣品排除與軟化相關的基因
3.3 討論
4 總結(jié)與展望
4.1 總結(jié)
4.2 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9474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9474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