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抗病分子標記的篩選及其關聯(lián)基因功能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1-01-18 13:14
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它的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人們對小麥產量與品質的需求隨著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逐步上升。小麥生產受到各種病原菌侵染的影響。選擇培育抗性品種是通過發(fā)掘新的抗病位點并克隆,經過設計雜交組合或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手段。隨著小麥及其祖先種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產生了大量可分析數(shù)據(jù)。生物信息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旨在利用研究基因組學與蛋白質組學。農業(yè)生物信息學產生于生物信息學,在農作物的應用,識別重要基因的組織結構與分布規(guī)律,預測新基因,研究抗性基因的進化有著重要作用。本文篩選出41個與小麥抗病相關的特異性分子標記,進行電子克隆。并通過功能預測、GO注釋獲得抗病性相關基因,通過KEGG分析揭示小麥與致病菌互作過程中相關功能基因的生物學信息和分子機制。本文試驗研究內容如下:(1)在Linux平臺上對小麥抗病標記在中國春及其祖先種烏拉爾圖小麥(Triticum urartu),粗山羊草(Aogilops tauschii)中進行電子定位,來確定抗病基因在染色體的實際位置。定位結果使用MapChart ...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分子標記研究進展
1.1.1 基于非PCR技術的分子標記
1.1.2 基于PCR技術的分子標記
1.2 小麥抗病基因研究進展
1.2.1 抗白粉病基因研究進展
1.2.2 抗條銹病基因研究進展
1.2.3 抗葉銹病基因研究進展
1.2.4 抗稈銹病基因研究進展
1.3 電子定位及電子克隆
1.4 生物信息學
1.4.1 基因預測
1.4.2 基因注釋(GO)
1.4.3 KEGG分析
1.5 試驗設計
1.5.1 目的和意義
1.5.2 技術路線
第二章 小麥抗病基因的電子定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結果與分析
2.3 討論
第三章 小麥抗病分子標記篩選
3.1 材料與方法
3.1.1 試驗材料
3.1.2 試驗方法
3.2 結果與分析
3.2.1 篩選結果
3.2.2 聚類分析
3.3 討論
第四章 小麥抗病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4.1 材料與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小麥基因功能預測
4.2.2 小麥功能基因的GO注釋
4.2.3 基于KEGG的代謝通路分析
4.3 討論
第五章 SSR標記驗證
5.1 材料與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結果與分析
5.3 討論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本文編號:2985013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分子標記研究進展
1.1.1 基于非PCR技術的分子標記
1.1.2 基于PCR技術的分子標記
1.2 小麥抗病基因研究進展
1.2.1 抗白粉病基因研究進展
1.2.2 抗條銹病基因研究進展
1.2.3 抗葉銹病基因研究進展
1.2.4 抗稈銹病基因研究進展
1.3 電子定位及電子克隆
1.4 生物信息學
1.4.1 基因預測
1.4.2 基因注釋(GO)
1.4.3 KEGG分析
1.5 試驗設計
1.5.1 目的和意義
1.5.2 技術路線
第二章 小麥抗病基因的電子定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結果與分析
2.3 討論
第三章 小麥抗病分子標記篩選
3.1 材料與方法
3.1.1 試驗材料
3.1.2 試驗方法
3.2 結果與分析
3.2.1 篩選結果
3.2.2 聚類分析
3.3 討論
第四章 小麥抗病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4.1 材料與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小麥基因功能預測
4.2.2 小麥功能基因的GO注釋
4.2.3 基于KEGG的代謝通路分析
4.3 討論
第五章 SSR標記驗證
5.1 材料與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結果與分析
5.3 討論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本文編號:29850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9850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