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分級裝備設計與性能研究
【學位單位】:湖北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S969.3
【部分圖文】:
FJ-001型分級機
湖北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備有限公司和某公司制造的尤為出色。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FXJ-001是針對外皮較薄的水果研發(fā)的一款分級機,具有耗能低、噪音小和使用壽命久等特點。如圖1.2所示,該設備采用的是硅膠材質的分級帶,利用的是果品直徑的大小間隙來分級。首先將果品倒入設備的入果箱里,隨著傳送帶的轉動,果品自動落在輥軸軌道上,再用軌道之間的間隙大小來進行分級[11]。某公司生產的SST4512型,采用全銅電機提供動力,其外觀尺寸360×75×90厘米深受客戶的喜愛。該機型通過各機構配合有序完成水果的下料、分級、壞果挑級,適合各類圓形、橢圓形果蔬的分級。分級軌道與水果接觸部位采用硅膠帶材料,機身由高檔全不銹鋼材質制造,分級過程不傷果,分級尺寸任意可調[12]。圖1.2FXJ-001輥道式分級機智能傳感器式分級機多用于小規(guī)模產品分級,其生產商以某機械有限公司和某企業(yè)為代表。某機械作為國內研發(fā)第一臺小型重量分級機的公司,在分級機研發(fā)領域很有權威,推出了眾多機型。其于2017年推出的一臺小型稱重分級機在海鮮水產類、屠宰畜牧類和中草藥類分級具有出色的表現(xiàn),設備體積孝速度快、分級精確和設備耐用等特點深受到客戶高度的評價[13]。某企業(yè)于2018年推出一款轉盤式重量分級機,其具有自動追蹤、分級精度高等特點在市場上深受熱捧。如圖1.3所示,該機由傳送區(qū)、稱重區(qū)、加速區(qū)和分級區(qū)組成,每區(qū)設有輸送裝置,其輸送裝置皆帶有進口傳感器,檢測速度最高300次/分鐘,最高精度±0.1g,可以根據(jù)用戶需求設置分級重量范圍[14]。
湖北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4圖1.3轉盤式重量分級機1.2.2魚苗分級機械研究現(xiàn)狀魚苗分級機作為工廠化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分級方式一直是魚苗分級機械的研究內容。根據(jù)中國養(yǎng)殖狀況,目前應用最多的是重量分級。重量分級又分為傳統(tǒng)人工分級和智能傳感重量分級兩種方式實現(xiàn)魚苗分級與歸類等工作。傳統(tǒng)人工分級領域主要依靠分級工人師傅根據(jù)視覺和手感來判斷魚的大小及重量并分到不同的區(qū)域內,如圖1.4所示。此類分級方式需要較高的人力強度,且分級處于有水環(huán)境,分級效果較差。因此,21世紀魚苗分級機械研究主要在重量分級與傳感器相結合方面,將傳感器識別的魚苗通過擋板、托盤機械部件分到對應的區(qū)域,如圖1.5所示。2000年,加拿大學者SebastienCadieux等[15]首次利用紅外線傳感器獲取魚的輪廓,并經計算機處理輪廓,進而對魚類實現(xiàn)分級。2013年,珠海市大航工業(yè)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16]研制的分級機采用皮帶輸送魚苗,經激光識別重量信號和尼龍擋板對魚分級,其激光傳感器上設置擋風罩避免識別信號受外界干擾。2016年,中國海洋大學的彭磊等[17]針對現(xiàn)有分魚機械體積大,不易移動等缺點,研制出一臺小型轉盤式分魚機,該機不僅整合了傳感識別和轉盤分級功能,還增設了噴淋裝置,有效減少魚苗的表皮損傷。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彬;;魚苗春培春管實用技術[J];漁業(yè)致富指南;2020年07期
2 方瓊玟;;500年魚苗產業(yè)久盛不衰[J];海洋與漁業(yè);2018年10期
3 ;廣東魚苗小鎮(zhèn)的“蝶變”[J];農家之友;2019年05期
4 幸奠權;;魚苗的培育技術及注意事項[J];新農村;2018年02期
5 王文彬;;魚苗的培育管理與注意事項[J];新農村;2018年11期
6 張君;余戈;;魚苗的培育技術及培育期間常見病害的處理[J];漁業(yè)致富指南;2017年04期
7 王文彬;;魚苗安全運輸方法[J];農村百事通;2017年04期
8 ;正好魚苗 誠信好苗![J];漁業(yè)致富指南;2017年19期
9 水產世界;;魚苗進池后的管理工作有哪些[J];農家之友;2017年10期
10 ;正好魚苗 誠信好苗![J];漁業(yè)致富指南;2017年2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宇;魚苗分級裝備設計與性能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20年
2 郝明明;基于計算機視覺的魚苗自動分離系統(tǒng)的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6年
3 丁石春;醴陵市鲴魚良種場的建設與運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9年
4 梁仍昊;魚類疫苗自動注射機注射機理與關鍵機構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5 鄒琴;甲基睪丸酮在羅非魚體內的消解規(guī)律及其檢測方法的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0年
6 楊小猛;草魚苗種水族箱培育效果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2年
7 王永利;寧夏地區(qū)利用溫棚池塘進行早期魚苗培育的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8 葉田田;腰果殼油中銀杏酸的分離純化及其滅螺活性研究[D];江蘇大學;2009年
9 曾潔;瓦氏黃顙魚引種繁育和養(yǎng)殖技術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烏蘭·榮珍;烏倫古湖河鱸(Perca fluviatilis)繁育規(guī)律的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823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8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