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華絨螯蟹幼蟹(Eriocheirsinensis)為試驗對象,研究了低魚粉飼料中添加蛋氨酸、膽汁酸、牛磺酸及非淀粉多糖酶對幼蟹生長性能、體成分、消化酶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可為中華絨螯蟹低魚粉飼料開發(fā)提供一定的參考。主要結果和結論如下:1.低魚粉飼料中補充蛋氨酸、膽汁酸和牛磺酸對中華絨螯蟹幼蟹生長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試驗配制了 7組等氮等能低魚粉(魚粉含量為15%)飼料,分別為FM組、LFM 組、0.5%Met 組,0.5%Bile 組、1.0%Bile 組、0.5%Tau 組和 1.0%Tau 組,養(yǎng)殖中華絨螯蟹幼蟹(0.26±0.02g)八周。結果表明,(1)與LFM相比,FM組和0.5%Met組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顯著提高,FM組及各處理組的飼料系數(shù)顯著降低;FM組蛋白質效率最高。各組的全蟹體組組成差異不明顯,僅0.5%Met組的脂肪含量顯著高于1.0%Bile和1.0%Tau組。(2)LFM組肝胰腺和腸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最高,FM組最低;肝胰腺總蛋白酶的活性FM組最高,其次是0.5%Met組,兩者均顯著高于其他組;FM組和0.5%Met組的腸總蛋白酶活性最高,0.5%Bile組次之;0.5%Met組的肝胰腺脂和腸道脂肪酶活性最高,1.0%Tau組的肝胰腺、LFM組的腸道脂肪酶活性均最低。(3)LFM組丙二醛(MDA)含量顯著高于其他組;FM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過氧化氫(CAT)酶活性均顯著高于其他組。綜上,補充0.5%Met促進了幼蟹的肝胰腺和腸道總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分泌,顯著提高機體的生長和抗氧化性能;添加0.5%、1.0%Bile可有效提高幼蟹肝胰腺、腸道的總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降低飼料系數(shù),但是促進生長效果不顯著;而補充0.5%、1.0%Tau均能顯著提高幼蟹肝胰腺和腸道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2.低魚粉飼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對中華絨螯蟹幼蟹生長及消化酶活力的影響在低魚粉飼料的基礎上,分別添加微囊氨基酸、非淀粉多糖復合酶及同時添加兩者(記為a,b,a+b),以全魚粉組(FM)、低魚粉組(LFM)為對照,投喂中華絨螯蟹幼蟹(0.14±0.01g)8周。結果表明,與FM組和LFM組相比,各處理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飼料系數(shù)及肝胰腺指數(shù)均無顯著性差異。FM組及各處理組蛋白質效率、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顯著高于LFM組。在肝胰腺中,a組及b組的總蛋白酶活力顯著高于LFM組,FM組和a+b組則顯著高于以上各組。a,b,a+b組脂肪酶活力均顯著高于LFM組,同時與FM組無顯著性差異。在腸道中,a,b,a+b組總蛋白酶活力均顯著高于LFM組,與FM組無顯著性差異。FM組及a+b組的脂肪酶活力顯著高于LFM組。綜上,添加微囊氨基酸(0.5%)、非淀粉多糖酶(2500U/kg)能有效提高全蟹的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提高肝胰腺總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同時添加兩者可顯著提高腸道脂肪酶活力。3.低魚粉飼料中添加不同濃度非淀粉多糖酶對中華絨螯蟹幼蟹生長及消化酶活力的影響試驗在5種等氮等能低魚粉飼料的基礎上,分別添加0、625、1250、2500、5000U/kg非淀粉多糖復合酶(記為_A、B、C、D、E),以全魚粉組(FM)為對照,投喂中華絨螯蟹幼蟹(0.14±0.01g)8周。結果表明,各組之間增重率、特定生長率、蛋白質效率及肝胰腺指數(shù)沒有顯著性差異,E組飼料系數(shù)顯著低于其他各組。各處理組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均無顯著性差異,E組的粗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各組。C和D組的肝胰腺總蛋白酶顯著高于其他各組,D組和E組的腸道脂肪酶活力顯著高于其他各組。綜上,添加1250、2500U/kg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提高幼蟹肝胰腺總蛋白酶活力,添加2500、5000U/kg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提高腸道脂肪酶含量,其中添加5000U/kg使得幼蟹粗脂肪含量顯著提高。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S966.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田恩;王玲;張春曉;宋凱;李金寶;;飼料中添加膽汁酸對牛蛙生長性能、體組成和營養(yǎng)物質表觀消化率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15年04期
2 單玲玲;李小勤;鄭小淼;趙鑫鑫;冷向軍;;不同形式蛋氨酸對建鯉生長性能及血清游離氨基酸含量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15年02期
3 劉曉慶;朱曉鳴;韓冬;金俊琰;楊云霞;解綬啟;;飼料魚粉、菜粕比例對異育銀鯽生長和飼料利用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14年04期
4 聶琴;苗惠君;苗淑彥;陳塵悅;李靜;張文兵;麥康森;;不同糖源及糖水平對大菱鲆糖代謝酶活性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13年03期
5 王和偉;葉繼丹;陳建春;;;撬嵩隰~類營養(yǎng)中的作用及其在魚類飼料中的應用[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3年07期
6 冷向軍;田娟;陳丙愛;李小勤;文華;;羅非魚對晶體蛋氨酸、包膜蛋氨酸利用的比較研究[J];水生生物學報;2013年02期
7 陳超;陳京華;;;撬、晶體氨基酸對大菱鲆攝食、生長和飼料利用率的影響[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年23期
8 劉凱;張玲;聶國興;;小麥基礎飼料添加木聚糖酶對鯉魚體成分及消化酶活力的影響[J];飼料工業(yè);2012年14期
9 趙飛;吳志新;陳孝煊;姜蘭;;菜籽粕替代豆粕對異育銀鯽非特異性免疫機能的影響[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10 周金敏;曾福海;程時軍;張偉;;液體非淀粉多糖復合酶對草魚生長性能的影響[J];飼料博覽;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蔣正芳;陳薇;鐘誠;;SNSP非淀粉多糖酶與動物腸道健康[A];2010山東飼料科學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馬俊霞;張盛鵬;黎卓健;曾思銘;唐書懌;郭永麗;饒碧波;趙會宏;傅偉龍;劉麗;;含膽汁酸制劑對羅氏沼蝦脂肪代謝的影響[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林仕梅;奧尼羅非魚對植物蛋白源利用及提高利用率途徑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崔燕燕;中華絨螯蟹幼蟹飼料中適宜蛋白能量比及植物蛋白利用率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2 魏建軍;中華絨螯蟹幼蟹的葉酸營養(yǎng)生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3 孫建珍;添加膽汁酸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魚脂肪利用能力的影響[D];上海海洋大學;2014年
4 毛述宏;甘露聚糖酶對羅非魚生長、代謝和非特異性免疫力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4年
5 孫立梅;高比例棉粕飼料中添加蛋氨酸及其替代物對中華絨螯蟹攝食和生長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恒;不同脂肪源及膽汁酸對羅氏沼蝦生長性能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D];揚州大學;2010年
7 張璐;飼料蛋白源及抗營養(yǎng)因子對中華絨螯蟹生理生化影響的初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
23369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33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