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轉基因大豆的毒理學評價
本文選題:轉基因 + 大豆; 參考:《延邊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轉基因大豆是世界上最早引入并商業(yè)化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之一,已成為世界大豆生產的主流品種,而自轉基因大豆問世以來,它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其安全性問題也成為人們探討的焦點,其焦點主要圍繞著是否會危害人類健康及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加快開展關于轉基因大豆安全性評價的研究。本文通過毒理學試驗評價了轉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為確定四種轉基因大豆對人體的潛在隱患,以灌胃的方式對雌雄小鼠進行了急性毒性試驗、以染色體完整性改變和染色體分離改變?yōu)檫z傳學終點的微核試驗、反映潛在的致突變性和生殖毒性的精子畸形試驗。比較了兩種非轉基因親本大豆和四種轉基因大豆的臨床表現(xiàn)和組織病理學參數(shù)。實驗結果表明:(1)4種轉基因大豆的急性毒性試驗使用固定劑量法替代傳統(tǒng)霍恩氏法進行研究,認為4種轉基因大豆的LD505000mg/kg-BW,屬實際無毒級別。各項指標也顯示,轉基因大豆組未對小鼠生長發(fā)育產生不良影響,體重、主要器官及生殖器官質量均未見變化,其中高油酸轉基因大豆"EB8011”組的小鼠心臟/體重比與高抗疫霉根腐病轉基因大豆"B3W1009"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判斷結果是差異不具有生物學意義。(2)4種轉基因大豆的精子畸形試驗結果顯示,與空白對照組、受體親本大豆組相比,轉基因大豆組精子畸形率無顯著性差異,即4種轉基因大豆均未對雄鼠生殖細胞產生致突變作用。(3)4種轉基因大豆的骨髓細胞微核試驗結果顯示,與空白對照組、受體親本大豆組相比,轉基因大豆組小鼠的骨髓細胞微核率無顯著性差異,即4種轉基因大豆均未對小鼠骨髓細胞產生致突變作用。
[Abstract]:Transgenic soybea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transgenic crops introduced and commercially planted in the world and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variety of soybean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Since the advent of transgenic soybean, it has brought enormou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o th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s safety has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its focus is mainly on whether it will harm human health and destro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urgently requires us to speed up the research on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transgenic soybeans. The edible safety of transgenic soybean was evaluated by toxicological tes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danger to human body caused by four kinds of transgenic soybean, acute toxicit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male and female mice by gavage, and micronucleus test with chromosome integrity change and chromosome separation change as genetic endpoints was carried out. Sperm abnormality test reflecting potential mutagenicity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hist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of two kinds of non-transgenic soybean and four kinds of transgenic soybea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ute toxicity test of four transgenic soybean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fixed dose method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Horne method. The LD505000mg / kg-BWs of the four transgenic soybeans were considered to belong to the actual non-toxic grade. The indexes also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soybean group had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ice, and the body weight, the quality of main organs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did not change. The heart / body weight ratio of the transgenic soybean "EB8011" with high oleic aci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transgenic soybean "B3W1009"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but the result was that the difference had no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The results of the deformity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perm deformity rate in transgenic soybean group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recipient parent soybean group. The results of micronucleus test of bone marrow cells of four kinds of transgenic soybeans were as follows: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recipient parent soybean group, four transgenic soybeans had no mutagenic effect on germ cells of male mic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icronucleus rate of bone marrow cells in transgenic soybean group, that is, none of the four transgenic soybeans had mutagenicity on bone marrow cells of mice.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18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雁鵬;趙宏偉;位昕禹;;轉基因大豆的主要特性及安全性評價[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2 翟永冠;;轉基因大豆掀波瀾 公共決策不應讓民意缺席[J];科技致富向導;2013年19期
3 錢迎倩;許永松;;“轉基因熱”背后的冷思考[J];生命世界;2006年02期
4 ;歐洲專利局撤銷孟山都公司轉基因大豆專利[J];中國食品學報;2007年03期
5 王大元;;轉基因大豆產業(yè)化15年看轉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J];生命世界;2011年07期
6 朱德斌;邢曉波;;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檢測轉基因大豆[J];激光生物學報;2012年03期
7 王楓;;轉基因大豆食用油安不安全?[J];家庭醫(yī)學.新健康;2006年12期
8 王軒;;小心你被“鎖定”了[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7年06期
9 本刊綜合;;獲批的轉基因大豆安全嗎?[J];科技致富向導;2013年19期
10 張秀春;林俊揚;彭明;郭麗瓊;林俊芳;;表達γ-亞麻酸的無篩選標記轉基因大豆的鑒定[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黎明;歐秀元;魏東盛;張代文;邢來君;李明春;;無選擇標記轉基因大豆表達載體的構建[A];全國植物分子育種研討會摘要集[C];2009年
2 周霞;張文慶;;廣東省轉基因大豆和豆制品的監(jiān)測[A];植物保護與現(xiàn)代農業(y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周霞;徐正浩;;中國轉基因大豆大量涌入造成的危機與對策[A];第二屆全國生物入侵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歐仕益;曹柏營;米培芝;黃才歡;汪勇;;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中酚類物質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吳奇;彭煥;彭可維;陳強強;彭于發(fā);彭德良;;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對豆田主要害蟲發(fā)生動態(tài)的影響[A];科技創(chuàng)新與綠色植!袊参锉Wo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黃文坤;趙俊義;劉崇俊;彭德良;;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的基因漂移評價[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毛德倩;楊曉光;牟維鵬;;利用PCR方法檢測轉基因大豆和玉米中的GMO[A];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第十一期):轉基因食品及相關問題專題[C];2001年
8 周波;關榮霞;陶波;劉章雄;常汝鎮(zhèn);邱麗娟;;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基因逃逸檢測及分子驗證[A];全國作物生物技術與誘變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黃俊明;李文立;胡帥爾;楊杏芬;陳海珍;譚劍斌;;TaqMan探針檢測轉基因大豆含量方法的建立及應用[A];中國毒理學會放射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中國毒理學會免疫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五次、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致突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致畸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致癌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陳曉軍;葉春江;王超;呂慧穎;李葳;張利明;朱保葛;;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過量表達提高轉基因大豆的耐熱性[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秀榮;歐盟批準一種轉基因大豆進入市場[N];經濟參考報;2008年
2 鐘實;答案出乎意料,轉基因大豆并不增產[N];糧油市場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姜洪良;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大豆展開新一輪博弈[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9年
4 王妍;巴西本年度轉基因大豆獲準銷售[N];國際商報;2003年
5 金民;轉基因大豆進口要嚴檢 [N];國際經貿消息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石金功;轉基因大豆知多少[N];糧油市場報;2003年
7 ;亡羊補牢還不晚,黑龍江嚴防轉基因大豆混入糧庫[N];糧油市場報;2008年
8 記者 胡軍華;金龍魚陷轉基因風波 益海嘉里否認非法使用[N];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馮華 蔣建科 陳一鳴;轉基因大豆安全嗎?[N];人民日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馬愛平;轉基因大豆油真的會致癌嗎?[N];科技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田芳;飼料及原料中轉基因大豆檢測技術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2 張秀春;表達γ-亞麻酸的無標記轉基因大豆的培育[D];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2005年
3 陳曦;轉基因大豆專利的分析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4年
4 劉營;OsDREB3轉基因大豆品系特異性檢測方法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5 許小丹;利用寡核苷酸芯片對Roundup Ready轉基因大豆檢測及鑒定技術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紅實;四種轉基因大豆的毒理學評價[D];延邊大學;2015年
2 鄭祖亮;轉基因大豆流式熒光雜交檢測體系的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5年
3 葉增民;轉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研究分析[D];中北大學;2009年
4 趙光;轉基因大豆對土壤氮轉化及相關細菌多樣性影響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袁鐵琰;轉基因大豆及其加工產品的檢測技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6 蔣亦武;轉基因大豆發(fā)酵制品在發(fā)酵過程中內、外源基因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沈會平;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法檢測轉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楊文明;轉基因大豆分子檢測技術方法的建立與應用[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劉敏;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雜交轉育及栽培因子對品質影響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0年
10 郭旺;轉基因大豆玉米小麥信息平臺建設及轉基因大豆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194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81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