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類型學視角下的韓國語和內蒙古語語音體系對比及習得難易度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4-02-29 20:30
此文首先分析了韓國語和蒙古語語音體系對比的先行研究并提出不足之處。并且以WALS(1A,2A,3A,12A,14A)提出的語音體系結構分類為基準對比并討論了韓國語和蒙古語的語音體系。根據(jù)陸丙甫,金立鑫(2015:28-31)提出的語言類型學語音蘊含共性提出了韓國語和蒙古語語音體系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此基礎上,根據(jù)(?)(2010:313-314)提出的“自然性、頻率性、復雜性、習得容易性”等標準中利用“頻率性”分別提出了韓國語和蒙古語語音體系的標記性等級。并且運用Eckman(1977)的“標記性差異假說”(Markedness Differential Hypothesis,MDH)、“結構一致性假說”(Structural Conformity Hypothesis)提出了蒙古族習得韓國語語音順序以及韓國人習得蒙古語語音順序。此文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創(chuàng)新點。首先,蒙古語主要使用地區(qū)為蒙古國和內蒙古自治區(qū),但是目前僅有的幾篇韓國語和蒙古語的語音對比,也局限于蒙古國使用的蒙古語。因此,此文將內蒙古語的語音體系與韓國語語音體系進行了對比。其次,韓國語和蒙古語的先行語音對比主要根據(jù)對比分析假...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摘要
目錄
正文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14885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摘要
目錄
正文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148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91488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