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神經元上行特異激活延髓ON細胞易化慢性疼痛發(fā)生的新神經環(huán)路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7 05:56
背景:延髓頭端腹內側區(qū)(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是中樞痛覺下行調節(jié)系統(tǒng)的最后一個核團,被認為是疼痛調控的“閘門”。當外周出現疼痛刺激時,RVM這一“閘門”中存在放電活動立刻顯著增加的“開”神經元(ON細胞)和放電活動立刻顯著減少的“關”神經元(OFF細胞)。但這些能對疼痛刺激產生特異性放電變化,與疼痛關系如此密切的ON和OFF細胞,究竟對疼痛發(fā)揮怎樣的作用仍是未解之謎。解開這一謎團有助于探索疼痛機制,尋找疼痛治療的可能靶點。目的:探究特異性調控ON細胞對急慢性疼痛的影響并初步探索其所接受上行投射的神經環(huán)路。方法:本研究分為三個部分:1)使用CPRSPR-Cas9技術構建Gper1-Cre小鼠并通過短片段PCR聯合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基因型;采用含白喉毒素片段A(Diphtheria Toxin A-chain,DTA)病毒或光遺傳激活病毒分別特異性毀損或激活ON細胞,通過熱板、福爾馬林實驗和結直腸充脹(Colorectal Distention,CRD)等行為學實驗探討對生理痛閾和完全弗式佐劑(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文章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0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中文部分
1.緒論
1.1 中樞下行易化與抑制系統(tǒng)參與疼痛調節(jié)
1.2 RVM區(qū) ON細胞參與疼痛調節(jié)
1.3 脊髓與脊髓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投射聯系
1.4 脊髓水平存在軀體感覺特異性相關的神經元
2.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動物
2.2 實驗材料
2.2.1 主要實驗試劑
2.2.2 主要實驗儀器及耗材
2.3 主要實驗方法
2.3.1 Gper1-Cre小鼠構建
2.3.2 Gper1-Cre小鼠基因型鑒定
2.3.3 腦區(qū)和脊髓立體定位注射
2.3.4 腦組織和脊髓組織制片
2.3.5 免疫熒光染色
2.3.6 慢性足底炎性疼痛模型的制備
2.3.7 炎癥性腸病慢性內臟疼痛模型的制備
2.3.8 機械性痛閾值的檢測
2.3.9 熱痛閾值的檢測
2.3.10 炎性痛閾值的檢測
2.3.11 內臟痛閾值的檢測
2.3.12 光遺傳和化學遺傳調控方法
2.4 統(tǒng)計學處理
3.實驗結果
3.1 特異性調控RVM區(qū) ON細胞影響慢性疼痛
3.1.1 Gper1-Cre小鼠的構建與驗證
3.1.2 含白喉毒素元件的病毒毀損RVM區(qū) ON細胞可抑制慢性疼痛
3.1.3 光遺傳激活RVM區(qū) ON細胞易化慢性疼痛
3.2 脊髓存在一類興奮性神經元可上行激活下行易化系統(tǒng)
3.2.1 脊髓神經元可直接投射至RVM區(qū)
3.2.2 SNAPR神經元為一類興奮性神經元
3.2.3 調控SNAPR神經元可影響機械疼痛閾值
3.3 光遺傳直接刺激脊髓SNAPR神經元可激活RVM區(qū) ON細胞
3.3.1 脊髓神經元直接投射至RVM區(qū) ON細胞
3.3.2 傷害性刺激可直接導致RVM區(qū) ON細胞放電活動增加
3.3.3 光遺傳調控SNAPR神經元可激活RVM區(qū) ON細胞
4.討論
4.1 RVM區(qū) ON細胞在疼痛調節(jié)中的作用
4.2 脊髓存在一類興奮性神經元可易化慢性疼痛
4.3 脊髓神經元可上行激活RVM區(qū) ON細胞
5.結論
英文部分
1. Introduction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3. Results
4. Discussion
5. Conclusion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學術成果
八年制學位論文要求
本文編號:3162904
【文章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0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中文部分
1.緒論
1.1 中樞下行易化與抑制系統(tǒng)參與疼痛調節(jié)
1.2 RVM區(qū) ON細胞參與疼痛調節(jié)
1.3 脊髓與脊髓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投射聯系
1.4 脊髓水平存在軀體感覺特異性相關的神經元
2.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動物
2.2 實驗材料
2.2.1 主要實驗試劑
2.2.2 主要實驗儀器及耗材
2.3 主要實驗方法
2.3.1 Gper1-Cre小鼠構建
2.3.2 Gper1-Cre小鼠基因型鑒定
2.3.3 腦區(qū)和脊髓立體定位注射
2.3.4 腦組織和脊髓組織制片
2.3.5 免疫熒光染色
2.3.6 慢性足底炎性疼痛模型的制備
2.3.7 炎癥性腸病慢性內臟疼痛模型的制備
2.3.8 機械性痛閾值的檢測
2.3.9 熱痛閾值的檢測
2.3.10 炎性痛閾值的檢測
2.3.11 內臟痛閾值的檢測
2.3.12 光遺傳和化學遺傳調控方法
2.4 統(tǒng)計學處理
3.實驗結果
3.1 特異性調控RVM區(qū) ON細胞影響慢性疼痛
3.1.1 Gper1-Cre小鼠的構建與驗證
3.1.2 含白喉毒素元件的病毒毀損RVM區(qū) ON細胞可抑制慢性疼痛
3.1.3 光遺傳激活RVM區(qū) ON細胞易化慢性疼痛
3.2 脊髓存在一類興奮性神經元可上行激活下行易化系統(tǒng)
3.2.1 脊髓神經元可直接投射至RVM區(qū)
3.2.2 SNAPR神經元為一類興奮性神經元
3.2.3 調控SNAPR神經元可影響機械疼痛閾值
3.3 光遺傳直接刺激脊髓SNAPR神經元可激活RVM區(qū) ON細胞
3.3.1 脊髓神經元直接投射至RVM區(qū) ON細胞
3.3.2 傷害性刺激可直接導致RVM區(qū) ON細胞放電活動增加
3.3.3 光遺傳調控SNAPR神經元可激活RVM區(qū) ON細胞
4.討論
4.1 RVM區(qū) ON細胞在疼痛調節(jié)中的作用
4.2 脊髓存在一類興奮性神經元可易化慢性疼痛
4.3 脊髓神經元可上行激活RVM區(qū) ON細胞
5.結論
英文部分
1. Introduction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3. Results
4. Discussion
5. Conclusion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學術成果
八年制學位論文要求
本文編號:31629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31629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