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劑量維生素C對膽管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及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劑量維生素C對膽管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及機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維生素C 抗壞血酸 膽管癌 ROS SVCT-2 維生素C AA 肝內膽管細胞癌 ICC 早期復發(fā)
【摘要】:第一部分高劑量維生素C對膽管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及機制研究膽管細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是一種惡性度極高的腫瘤,其常發(fā)現(xiàn)較晚,對常規(guī)化療藥物不敏感,預后較差。近期研究報道維生素C(vitamin C,ascorbic acid,AA)可以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發(fā)揮抑制作用。然而其對CC的作用尚未見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AA可以在胞內產(chǎn)生大量活性氧物質(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繼而誘發(fā)ATP耗竭和DNA損傷,最終抑制m TOR通路,發(fā)揮對惡性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另外,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我們還證實了AA與傳統(tǒng)化療藥物順鉑之間有很好的協(xié)同作用。機制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SVCT-2分子表達量與膽管癌細胞系對AA的敏感性呈正相關。干擾掉SVCT-2的表達可以緩解AA誘導的DNA損傷、ATP耗竭和m TOR通路抑制。而且,干擾掉SVCT-2的表達還可以部分逆轉AA對膽管癌細胞的毒性作用。最后,我們在小鼠PDX模型中再次證實了高劑量AA對膽管癌的生長抑制作用。因此,我們認為高劑量AA在膽管的治療中有潛在應用價值,其敏感性與腫瘤組織中SVCT-2表達水平相關。第二部分高劑量維生素C對肝內膽管細胞癌早期復發(fā)的影響分析肝內膽管細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指起源于肝內膽管上皮的惡性腫瘤,是發(fā)病率僅次于肝細胞癌的肝臟惡性腫瘤。手術切除仍是治愈ICC的主要手段,但術后復發(fā)早、復發(fā)率高嚴重影響ICC患者遠期預后。除了ICC本身惡性程度高、易發(fā)生局部及遠處轉移,缺乏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也是造成其預后差的因素之一。近期,AA的抗腫瘤作用在體內外實驗和臨床試驗中再次得到了證實。且本課題組通過多種基礎研究手段證實了高劑量AA對膽管癌抑制作用。在臨床實踐中,AA作為一種經(jīng)典的保肝藥,被廣泛應用于肝臟急慢性損傷后的肝功能恢復。在我院,一部分臨床醫(yī)生在肝臟部分切除術后圍手術期給予患者維生素C 2g/日,靜脈滴注,持續(xù)約4-10日不等。且有文獻報道,給予健康成人1.25g維生素C靜脈注射,其血藥濃度可以達到1200μM。此藥物濃度在體外足以殺傷多種腫瘤細胞。因此,我們回顧性研究了370于我院性根治性手術切除的ICC患者的病歷資料。分析結果顯示,高劑量AA對ICC患者根治性切除術后的早期復發(fā)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在具有早期復發(fā)危險因素(腫瘤直徑5cm、鏡下血管侵犯陽性)的患者中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我們認為高劑量AA靜脈滴注有望成為ICC患者的安全、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
【學位授予單位】:第二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歐陽永忠,孫文兵;下段膽管癌85例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0年09期
2 孟興凱,楊成旺;膽管癌的診斷及治療進展[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李蓉,蔡中起,張靜;膽管癌診治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2年04期
4 黎靖,馮春紅,張旭,雷正明;膽管癌病理誤診一例[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3年09期
5 吳高松,羅先文,吳劍宏,鄒聲泉,裘法祖;先天性膽總管囊腫膽汁對膽管癌細胞系的作用[J];中華消化雜志;2004年01期
6 孔琦,黃強;膽管癌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肝膽外科雜志;2004年05期
7 彭創(chuàng);湯恢煥;;膽管癌的分子生物學進展[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07年02期
8 李惠珍;Aqeel ahmed;傅華群;;膽管癌的早期診斷[J];江西醫(yī)藥;2008年12期
9 王健東;全志偉;;膽管癌基礎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年04期
10 鄒聲泉;鄭順貞;;膽管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意義[J];腹部外科;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娉婷;房萌;高春芳;;膽管癌N糖標志物發(fā)現(xiàn)及其機制研究[A];第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檢驗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2 張豐深;馬寬生;何振平;董家鴻;;細胞凋亡相關基因與膽管癌臨床病理的關系[A];2001'全國腫瘤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3 張豐深;馬寬生;何振平;董家鴻;;CCK、Gastrin對bcl-2基因家族的調節(jié)作用[A];2001'全國腫瘤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余建華;崔云甫;;膽管癌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A];中國抗癌協(xié)會膽道腫瘤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全國膽道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張豐深;馬寬生;何振平;董家鴻;;CCK,Gastrin對凋亡基因的調節(jié)作用[A];第七屆全國腫瘤生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6 馬寬生;張豐深;何振平;董家鴻;;CCK,Gastrin對膽管癌細胞凋亡的作用[A];第七屆全國腫瘤生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韓鵬;邱乒乒;戴燕燕;練惠輝;李文崗;陳清西;;河蜆活性物質對肝癌、膽管癌細胞生長的影響[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李薇;曾祥元;李昆;;膽管癌QBC939細胞株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VEGF和b-FGF表達的影響[A];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2014年全國學術會議大會匯編[C];2014年
9 張昆松;梁力建;殷曉煜;;Wnt通路相關因子在膽管癌細胞系中的表達及其siRNA干擾實驗[A];中國抗癌協(xié)會膽道腫瘤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全國膽道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馬寬生;張豐深;何振平;董家鴻;;CCK、Gastrin在beauvericin誘導膽管癌細胞凋亡中的作用[A];2001'全國腫瘤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漢橋;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一院膽管癌基因治療研究獲重要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2 陳漢橋;基因治膽管癌研究有進展[N];健康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輝;FBXW7抑制膽管癌上皮—間質轉化、干細胞特性及轉移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戚大川;應用基因芯片篩選膽管癌相關差異表達基因及對其功能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高云姝;PRR11在消化道腫瘤中的表達變化及其在膽管癌中的作用機制[D];青島大學;2016年
4 趙鑫;B7-H4在膽管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和臨床意義的初步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5 李勇;CDC42過表達在膽管癌侵襲轉移機制中的作用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6 劉顏;aPKC-ι調控膽管癌細胞EMT及化療抵抗作用中的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7 楊彥;14-3-3ζ結合aPKC-ι經(jīng)上皮—間質細胞轉化促進膽管癌侵襲轉移[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8 李全朋;結合膽汁酸通過晚期糖基化終產(chǎn)物受體(RAGE)促進膽管癌生長及侵襲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7年
9 謝睿;NK4通過HIF-1α/VEGF途徑對膽管癌微血管生成和侵襲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7年
10 王長征;高劑量維生素C對膽管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陽民;SENP1對膽管癌細胞增殖與徖移能力的影響以及SENP1在膽管癌標本中的表達情況[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樸鶴云;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對人膽管癌QBC939細胞的影響[D];延邊大學;2015年
3 李志鋒;骨橋蛋白與CD44v6在膽管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黃朝君;γ-氨基丁酸在膽管癌細胞中的作用機制及相關效應基因的探討[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薛立新;Hedgehog信號轉導通路在膽管癌中作用機制初步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1年
6 趙殿堂;siRNA沉默Wip1基因對人膽管癌QBC939細胞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5年
7 劉暢;醛酮還原酶家族1的C1亞型在膽管癌發(fā)生發(fā)展中作用及機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8 周娉婷;惡性膽胰腫瘤N糖組標志物和相關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9 路健;煙堿型乙酰膽堿α7受體對膽管癌神經(jīng)浸潤的影響[D];青島大學;2015年
10 譚永輝;ErbB4在膽管癌中的表達變化及作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619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126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