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光學遙感圖像陰影檢測與補償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9-24 17:06
近幾十年來,空間光學遙感技術迅速發(fā)展。高分辨率遙感圖像在民用領域和軍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陰影是遙感圖像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遙感圖像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陰影可以反映地物幾何信息;另一方面陰影往往使得目標識別、地表參數(shù)反演、地物分類等遙感圖像解譯工作更加困難。隨著遙感圖像分辨率不斷提高,陰影對遙感圖像解譯的影響愈加嚴重。因此,在城市規(guī)劃、植被提取與制圖領域開展高分辨率空間光學遙感圖像陰影檢測和補償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雖然國內外很多學者致力于遙感圖像陰影處理技術研究,但是面對高分辨率遙感圖像中的陰影,現(xiàn)有陰影處理技術仍存在不足。本文從輻射傳輸理論和空間光學遙感成像機理出發(fā),開展了高分辨率空間光學遙感圖像陰影檢測和補償方法研究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創(chuàng)新性成果敘述如下。1.為有效緩解現(xiàn)有陰影檢測方法面向以城市建筑為主的高分辨率多光譜空間光學遙感圖像存在的典型非陰影誤檢問題,本文第3章結合色調、亮度和近紅外分量提出了一種基于對數(shù)陰影指數(shù)(Logarithmic Shadow Index,LSI)的陰影檢測方法。與典型陰影檢測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LSI陰影檢測方法將陰影檢測...
【文章頁數(shù)】:14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陰影檢測方法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陰影補償方法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3 論文主要研究問題
1.3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
1.3.1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LSI陰影檢測方法
1.3.2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MPSI陰影檢測方法
1.3.3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IRB陰影補償方法
1.4 論文章節(jié)結構
第2章 陰影處理原理與評估方法
2.1 陰影成因及分類
2.2 陰影檢測原理
2.2.1 不變色彩空間
2.2.2 閾值方法
2.2.3 典型陰影檢測方法
2.3 陰影補償原理
2.3.1 空間光學遙感成像光照組成
2.3.2 典型陰影補償方法
2.4 評估方法
2.4.1 陰影檢測結果定量評估方法
2.4.2 陰影補償結果定量評估方法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LSI陰影檢測方法
3.1 引言
3.2 LSI陰影檢測方法介紹
3.2.1 陰影區(qū)域不變色彩空間分量特征分析
3.2.2 LSI陰影檢測方法處理流程
3.3 LSI陰影檢測方法分析討論
3.3.1 對數(shù)運算影響分析
3.3.2 鄰域參數(shù)靈敏度分析
3.4 對比實驗及性能評估
3.4.1 主觀視覺評價
3.4.2 客觀定量評估
3.5 LSI陰影檢測方法有效性和適用性分析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MPSI陰影檢測方法
4.1 引言
4.2 MPSI陰影檢測方法介紹
4.2.1 陰影區(qū)域多光譜分量特征分析
4.2.2 MPSI陰影檢測方法處理流程
4.3 MPSI陰影檢測方法分析討論
4.3.1 合成方法影響分析
4.3.2 鄰域參數(shù)靈敏度分析
4.4 對比實驗及性能評估
4.4.1 主觀視覺評價
4.4.2 客觀定量評估
4.5 MPSI陰影檢測方法有效性和適用性分析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IRB陰影補償方法
5.1 引言
5.2 IRB陰影補償方法介紹
5.2.1 IRB陰影補償方法推導
5.2.2 IRB陰影補償方法處理流程
5.3 IRB陰影補償方法分析討論
5.3.1 路徑輻射亮度影響分析
5.3.2 輻射照度系數(shù)計算影響分析
5.3.3 優(yōu)化參數(shù)靈敏度分析
5.4 對比實驗及性能評估
5.4.1 主觀視覺評價
5.4.2 客觀定量評估
5.5 IRB陰影補償方法有效性和適用性分析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6.1 研究工作總結
6.1.1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
6.1.2 論文創(chuàng)新成果
6.2 未來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及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848409
【文章頁數(shù)】:14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陰影檢測方法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陰影補償方法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3 論文主要研究問題
1.3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
1.3.1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LSI陰影檢測方法
1.3.2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MPSI陰影檢測方法
1.3.3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IRB陰影補償方法
1.4 論文章節(jié)結構
第2章 陰影處理原理與評估方法
2.1 陰影成因及分類
2.2 陰影檢測原理
2.2.1 不變色彩空間
2.2.2 閾值方法
2.2.3 典型陰影檢測方法
2.3 陰影補償原理
2.3.1 空間光學遙感成像光照組成
2.3.2 典型陰影補償方法
2.4 評估方法
2.4.1 陰影檢測結果定量評估方法
2.4.2 陰影補償結果定量評估方法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LSI陰影檢測方法
3.1 引言
3.2 LSI陰影檢測方法介紹
3.2.1 陰影區(qū)域不變色彩空間分量特征分析
3.2.2 LSI陰影檢測方法處理流程
3.3 LSI陰影檢測方法分析討論
3.3.1 對數(shù)運算影響分析
3.3.2 鄰域參數(shù)靈敏度分析
3.4 對比實驗及性能評估
3.4.1 主觀視覺評價
3.4.2 客觀定量評估
3.5 LSI陰影檢測方法有效性和適用性分析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MPSI陰影檢測方法
4.1 引言
4.2 MPSI陰影檢測方法介紹
4.2.1 陰影區(qū)域多光譜分量特征分析
4.2.2 MPSI陰影檢測方法處理流程
4.3 MPSI陰影檢測方法分析討論
4.3.1 合成方法影響分析
4.3.2 鄰域參數(shù)靈敏度分析
4.4 對比實驗及性能評估
4.4.1 主觀視覺評價
4.4.2 客觀定量評估
4.5 MPSI陰影檢測方法有效性和適用性分析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面向多光譜圖像的IRB陰影補償方法
5.1 引言
5.2 IRB陰影補償方法介紹
5.2.1 IRB陰影補償方法推導
5.2.2 IRB陰影補償方法處理流程
5.3 IRB陰影補償方法分析討論
5.3.1 路徑輻射亮度影響分析
5.3.2 輻射照度系數(shù)計算影響分析
5.3.3 優(yōu)化參數(shù)靈敏度分析
5.4 對比實驗及性能評估
5.4.1 主觀視覺評價
5.4.2 客觀定量評估
5.5 IRB陰影補償方法有效性和適用性分析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6.1 研究工作總結
6.1.1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
6.1.2 論文創(chuàng)新成果
6.2 未來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及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8484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38484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