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基于PCB的芯片間無線互連及關鍵器件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2-13 00:05
【摘要】:隨著印制電路板(PCB)上芯片功能的增加和總線頻率的提高,芯片布局越來越密集、管腳數(shù)目越來越多。通過有線互連,芯片間信號傳輸?shù)姆瓷、串擾、寄生電感和電容、以及電源線對信號干擾等對信號完整性(SI)影響日益突出。芯片無線互連成為現(xiàn)今熱門研究領域之一。本文從理論及實驗研究了一種新穎的芯片無線互連方式,包括芯片-PCB無線互連和芯片供電能量無線互連,其中后者是尚未見報道的研究課題。另外本文還致力于實現(xiàn)無線互連關鍵器件所亟需的小型化、多頻段的帶通濾波器設計與研究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與貢獻如下:(一)提出了芯片-PCB無線互連,將電路板介質(zhì)層作為通信信道,芯片管腳設計成管腳天線,取代有線互連通信方式,實現(xiàn)芯片間信號通過PCB媒質(zhì)進行無線傳輸;(二)研究了在電路板介質(zhì)層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覆有金屬膜的芯片-PCB無線互連結(jié)構(gòu),并設計了中心頻率20GHz的管腳天線。根據(jù)轉(zhuǎn)折頻率,計算出直流到60GHz的天線散射參數(shù)矩陣,導入仿真電路SNP控件中。在發(fā)射天線上加載20GHz正弦波信號,接收天線的輸出信號比加載信號幅值降低約一半;加載偽隨機二進制序列信號,則輸出信號眼圖的上升沿時間和下降沿時間都比加載信號的要長,但眼寬和眼高不變。驗證了超寬帶數(shù)字脈沖信號可以通過金屬膜-金屬膜的芯片-PCB無線互連進行傳輸;(三)研究了電路板介質(zhì)層下表面覆有蘑菇型超材料的吸波器,而上表面覆有金屬膜的芯片-PCB無線互連結(jié)構(gòu),最大吸收率達到61.82%。在發(fā)射天線上加載不歸零偽隨機二進制序列信號,用虛擬示波器觀察接收天線輸出信號的眼圖。距離發(fā)射天線越近,輸出信號眼圖的“眼睛”睜開得越大。與金屬膜-金屬膜的芯片-PCB無線互連比較,通過該結(jié)構(gòu)傳輸信號的眼圖清晰端正,且“眼睛”睜開稍微大些;(四)研究了吸波層-吸波層的芯片-PCB無線互連結(jié)構(gòu),設計了一種單環(huán)八邊圓環(huán)型超材料的吸波器,分別置于電路板介質(zhì)層上表面和下表面,90%吸收率的相對帶寬達到1.52%。兩只管腳天線的反射系數(shù)及二者傳輸系數(shù)在中心頻率處都減小,且僅在中心頻率及附近有所改善。對比和分析了吸波層-吸波層/金屬膜-金屬膜/開放邊界三種芯片-PCB無線互連通信系統(tǒng)的誤碼率性能。然后,設計了一種三環(huán)八邊圓環(huán)型超材料的超寬帶吸波器,90%吸收率的相對帶寬為49.4%,頻率范圍是從15.5GHz到25.68GHz。分析了超寬帶芯片-PCB無線互連通信系統(tǒng)的誤碼率性能。當兩只管腳天線距離從10mm變化到20mm時,采用超寬帶吸波器的誤碼率非常接近開放邊界的;但隨著距離增加,前者誤碼率增加速度變快,且性能變差;(五)提出了芯片供電能量無線互連的傳輸方案,研究了直流電源供電而輸出直流電壓的無線輸能的基本原理。采用T型等效網(wǎng)絡電路和阻抗參數(shù)矩陣,提取了耦合電感的自感、互感以及耦合系數(shù)。分別設計和分析了采用Colpitts/Hartley振蕩器的發(fā)送電路,以及基于半波/全波整流器的接收電路。最后,制作和測試了Colpitts和Hartley型能量無線互連系統(tǒng),實驗驗證了芯片的無線供電是可行的,為將來在芯片級設計和集成提供重要參考;(六)研究了芯片-PCB無線互連的關鍵器件帶通濾波器的設計,討論了三種不同階躍阻抗諧振器結(jié)構(gòu)和兩個/三個通帶的形成機理,以及不同參數(shù)變化對中心頻率及帶寬的影響,實現(xiàn)了非對稱性階躍阻抗諧振器的雙頻帶通濾波器/階躍阻抗圓環(huán)諧振器的雙頻帶通濾波器/非對稱性階躍阻抗環(huán)諧振器的三頻帶通濾波器。加工制作、測試和對比了這三種濾波器原型,并驗證了設計思想的正確性。分別采用65nm CMOS工藝設計了對應貼片結(jié)構(gòu)的帶通濾波器,對完善芯片-PCB無線互連及芯片集成電路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松;芯片級系統(tǒng)[J];微電子技術(shù);1998年03期

2 本刊編輯部;芯片粘接設備的選擇策略[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2年02期

3 解振華,黃蕊慰;芯片的制造過程[J];機電工程技術(shù);2004年11期

4 劉彪;王明湘;林天輝;;多芯片疊層封裝中的芯片應力分析及結(jié)構(gòu)優(yōu)化[J];半導體技術(shù);2005年11期

5 張政;;談談芯片的封裝技術(shù)[J];電子制作;2008年07期

6 郭福洲;;芯片級檢測與維修應用人才培養(yǎng)探析[J];計算機教育;2012年13期

7 越志海;美國芯片載體發(fā)展動向[J];電子元件與材料;1986年04期

8 張鵬;王新成;周慶;;基于電磁輻射信號分析的芯片硬件木馬檢測[J];電子學報;2014年02期

9 丁輝文;芯片級嵌入式溫度穩(wěn)定裝置確保高精度和低成本測試[J];半導體技術(shù);2003年09期

10 翁壽松;;3D封裝的發(fā)展動態(tài)與前景[J];電子與封裝;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解振華;黃蕊慰;;芯片的制造過程[A];首屆泛珠三角先進制造技術(shù)論壇暨第八屆粵港機電工程技術(shù)與應用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4年

2 王方;;移動探針測試設備的實際應用[A];全國第六屆SMT/SMD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曾理;江蕓;楊邦朝;徐蓓娜;;SIP封裝及其散熱技術(shù)[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四屆電子元件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高軍翔;林琦;馮嚴霄;梁錫輝;王巧彬;;功率對GaN基LED芯片級白色光源光學特性的影響[A];“廣東省光學學會2013年學術(shù)交流大會”暨“粵港臺光學界產(chǎn)學研合作交流大會”會議手冊論文集[C];2013年

5 石紅;湯亮;季磊;支萌輝;喬東海;;芯片級原子鐘射頻模塊阻抗匹配設計[A];2013中國西部聲學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上)[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IC卡芯片設計企業(yè)尋求新市場突破口[N];中國電子報;2007年

2 主持人 曾銘 采訪記者 曾銘;彩電企業(yè),“芯”夢怎成真?[N];中國電子報;2005年

3 樂天邋編譯;芯片冷卻不容忽視[N];計算機世界;2007年

4 陸雨;國產(chǎn)服務器突破芯片級應用開發(fā)[N];光明日報;2002年

5 祁金華;向芯片要節(jié)能[N];網(wǎng)絡世界;2008年

6 記者 孫文博 羅翠欽;TD-SCDMA芯片等待商用檢驗[N];中國電子報;2005年

7 高禾;聯(lián)想欲入芯片領域[N];中國保險報;2002年

8 《網(wǎng)絡世界》記者 李夏艷;綜合布線管理步入芯片級[N];網(wǎng)絡世界;2012年

9 解寧;國產(chǎn)服務器:在芯片上進行突破[N];人民郵電;2002年

10 劉洪宇;“安全芯”開啟PC安全之門[N];中國計算機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操;3D封裝工藝及可靠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2 王文松;基于PCB的芯片間無線互連及關鍵器件設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3 陳翔;微流路醫(yī)學診斷芯片的制作及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3年

4 鄧俊勇;深亞微米芯片設計中的電源完整性相關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周清軍;嵌入式SRAM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與測試技術(shù)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6 朱福龍;基于工藝力學的MEMS封裝若干基礎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程婷;大功率白光LED照明器件中散熱問題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趙夢戀;SPIC設計方法與IP設計技術(shù)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海洋;汽車級芯片封測、失效分析及質(zhì)量管理[D];天津大學;2012年

2 楊立功;高密度系統(tǒng)集成工藝技術(shù)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張明;眾核芯片熱建模與功耗管理技術(shù)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4 張路;基于重分布封裝的芯片熱力特性分析[D];天津大學;2014年

5 石慧明;基于IEEE P1687網(wǎng)絡的單鏈全掃描結(jié)構(gòu)測試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6 李連慶;芯片電熱特性仿真模型及測試方法[D];天津大學;2009年

7 章濤;三維芯片熱分析技術(sh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8 劉彪;疊層CSP封裝結(jié)構(gòu)應力有限元分析及結(jié)構(gòu)優(yōu)化[D];蘇州大學;2005年

9 龍爽;一種基于改寫策略的安全SRAM芯片的研究與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孟維佳;覆蓋率驅(qū)動的Garfield芯片Bottom-up功能驗證方案的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754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23754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483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