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學科的公民教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02 17:30
本文關鍵詞: 中學教育 地理學科 公民教育 課程內容 出處:《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公民教育始終是世界發(fā)達國家高度關注的重大教育課題,也是我國教育領域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由于中學教育在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具有廣泛的普及性,同時這個階段也是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中學階段實施公民教育對學生公民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中學時期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關鍵學段。中學開展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yǎng),中學開展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其課程與教學。中學地理學科體現(xiàn)非常明顯的綜合特征,它與公民教育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具有獨特的公民教育價值。當今困擾世界的許多問題,如:人口、資源、環(huán)境等,都與地理有密切的關聯(lián),因此,地理教育對于培養(yǎng)活躍而又負責任的公民具有重要的意義,地理學的公民教育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個人教育、國際教育、環(huán)境和發(fā)展教育三個方面。隨著我國中學地理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課程改革以“以培養(yǎng)活躍的、有責任感的現(xiàn)代公民”為宗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了“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中學生的地理公民素養(yǎng)。但是,在公民教育視域下,地理學科具備怎樣的公民教育價值?地理學科對公民教育的“貢獻”具體是什么?也就是說,在“公民教育”這一理念或框架下,地理究竟能做些什么或者說重點能做些什么?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地理教育國際憲章的內容,還是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內容,針對這個問題都沒有明確而清晰的闡述。進一步講,無論是地理教育理論研究,還是中學地理教育實踐,都沒有較為完善地解決這個問題。因此,解決這一問題,應以公民教育的理念和內容為依托,從深入挖掘地理學科自身的公民教育價值去尋找突破口。研究中學地理學科的公民教育內容體系,能夠為中學地理學科實施公民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基礎的教學活動內容依據(jù),從教學意義上看,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體系對于地理學科公民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方法論”價值。研究地理學科公民教育要點內容維度的構成,可以有效地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公民素養(yǎng)”這一問題做出解答,為教師駕馭和把握地理公民教育教學提供方法論依據(jù),充分實現(xiàn)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所承載的對于學生發(fā)展的獨特價值。因此,以“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為邏輯起點,將地理學科中的公民教育內容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與梳理,是一項具有基礎意義的研究工作。論文主要圍繞著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梳理、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體系構建、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檢驗、分析中學地理課程標準的公民教育內容這四部分展開研究。(一)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梳理地理教育研究中系統(tǒng)總結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的文獻極少,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通常滲透在眾多的地理文獻資料中。在紛繁的地理文獻中梳理出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要點,特別要把握“適宜作為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要點”這一根本方向。在文獻梳理過程中,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確定“地理學科公民教育要點”梳理的基本范疇,即從“公民教育內容”研究和“地理教育價值”研究的兩個范疇來做梳理;第二,以這兩個基本方面為對象,運用“詞頻”統(tǒng)計方法,對“公民教育內容”研究文獻中,所含的公民教育內容元素,進行篩選和整理,作為“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的第一個層級構成;運用“詞頻”統(tǒng)計方法對“地理教育價值”研究文獻中,所含的地理教育價值元素,進行篩選和整理,作為“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的第二個層級構成;運用比對分析方法,找到公民教育內容元素與地理教育價值元素的“交集”成分,建立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的要點。通過一系列深入、系統(tǒng)地分析,本研究對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梳理,取得了如下成果:“公民政治、公民社會能力和公民倫理”是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的一級核心構成;其中,公民政治包括“家國情懷”和“國際理解”兩個方面;公民社會能力包括“認識世界”和“生存適應”兩個方面;公民倫理包括“人口倫理”、“資源倫理”和“環(huán)境倫理”三個方面。(二)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體系構建通過對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的分析與梳理,歸納出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體系的層次結構和基本內容,并進一步確定了內容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本研究對于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體系構建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一是通過對梳理和歸納后的內容維度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證明了所有內容維度是可信的,是有效的;二是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內容維度的邏輯結構,通過賦予內容維度權重,明確各內容維度之間的相互定量關系。(三)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專家認可度驗證選擇專家意見咨詢法進行研究,目的是為了取得專家對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劃分的一致認同,以及專家對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選擇的一致認同。選擇調查問卷為主要咨詢工具,同時加以訪談,以提高專家問卷的準確性。(四)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學生適用性驗證通過對中學生進行調查,進一步驗證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的適用性。選擇問卷調查的方法,驗證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的適用性。通過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了解中學生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的認知情況。(五)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公民教育內容分析本研究以地理學科的公民教育內容體系為依托,統(tǒng)計分析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地理學科公民教育內容在“內容標準”中的呈現(xiàn)狀況。從一級維度層面看,在256個“內容標準”描述中,體現(xiàn)公民社會能力最多,其次是公民倫理,再次是公民政治。說明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最側重公民社會能力,第二是公民倫理,第三是公民政治。從二級維度層面看,在256個“內容標準”描述中,體現(xiàn)“認識世界”的描述最多。從三級維度層面看,在256個“內容標準”描述中,體現(xiàn)“用地理視角認識自然”最多,其次為“用地理視角認識社會”,說明地理標準課程內容,最側重以地理視角認識世界,這與地理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使學生獲取地理的基礎知識”是高度一致的。
[Abstract]:In the middle school stage , it is importa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 civic education . The aim of the geography course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 civic accomplishment . The aim of the geography course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 civic accomplishment .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arrangement of the contents of civic education in the geography subject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citizen education in geography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citizen education in geography subject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all content dimensions are credible and effective .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3.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維剛;王俊拴;;公民教育教育內容建構的邏輯與價值[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08期
2 王霞;;淺析公民教育的內容及方法策略[J];西部學刊;2015年03期
3 楊光;;2013年英國國家地理課程分析及其啟示[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年12期
4 謝馮浩;梁瑤;;淺析新加坡公民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學理論;2013年30期
5 姜英敏;;韓國“全球公民教育”的發(fā)展及其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6 陳明英;;全球化時代的加拿大“全球公民”教育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7 張鴻燕;;當代俄羅斯公民教育的嬗變及發(fā)展趨勢[J];教育探索;2012年03期
8 徐克飛;;法國中學的公民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2年02期
9 劉常慶;;多元自由的德國公民教育[J];上海教育;2011年21期
10 吳冠男;;社區(qū)建設中公民教育的主要內容[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7期
,本文編號:14850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sklbs/14850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