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與實踐智慧 ——在利科反思詮釋學的視野內
發(fā)布時間:2025-03-19 03:10
面對現(xiàn)代性的危機和后現(xiàn)代性對“大寫的人”的否定,哲學界出現(xiàn)了兩種聲音:一種是對現(xiàn)代性的形而上學完全持否定態(tài)度,如德里達和羅蒂;一種是對現(xiàn)代性下的形而上學抱有復興之意,如羅爾斯和哈貝馬斯。相對于同時期哲學家們較為激進的道德主張,利科在這兩種哲學聲音中顯得比較溫和,他始終以現(xiàn)象學-詮釋學為方法論,建構一個以人的形而上學為基礎的倫理學體系。該體系與主體哲學息息相關,倫理學本身是關于人類自身的詮釋,而經(jīng)過倫理學詮釋的自身概念也得到了擴大與升華。利科由此建立起了以語言和反思為方法論的詮釋學。對自身的理解與詮釋,就是主體從內在反思到外在實踐的詮釋學循環(huán)過程。主體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反思自身性與相同性、主體性與自身性、自我與他者的辯證關系,并對自身的能力進行認識與肯定,從而樹立起自尊與自善相統(tǒng)一的自我形象。利科認為自我在他者處認識自身、建構自身,在與他人的遭遇中更新與發(fā)展自身。所以人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倫理學的根本問題。我們必須放棄在笛卡爾主義下的直觀自我來回答“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放棄對終極的倫理主張的妄想,轉而在反思詮釋學的哲學視野內去發(fā)現(xiàn)更為具體的倫理生活方式。在當代的道德境遇中,與他人一起生活意...
【文章頁數(shù)】:22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目的與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綜述
三、論文的理論框架與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緣起
第一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產(chǎn)生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復興
二、法國倫理思想的當代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理論來源
一、對亞里士多德善與實踐智慧概念的繼承
二、對伽達默爾實踐哲學思想的吸收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詮釋學視域
第一節(jié) 方法論基礎:反思詮釋學
一、現(xiàn)象學與詮釋學的雙重遺產(chǎn)
二、語言與反思的雙重迂回
第二節(jié) 本體論基礎:反思詮釋學與主體哲學的辯證融合
一、打破自身:主體的危機與重建
二、詮釋自身:文本理論與行動理論
三、證明自身:自身的詮釋學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理論建構
第一節(jié) 倫理目的論的優(yōu)先性
一、以善的生活為目標的倫理意向
二、關心他人的倫理意向
三、在公正的制度中生活的倫理意向
第二節(jié) 倫理目的論與道德義務論的辯證法
一、善的生活倫理意向與義務間的關系
二、關心他人的倫理意向與尊重他人的規(guī)范間的關系
三、正義的倫理意向與正義法則間的關系
第三節(jié) 實踐智慧:道德判斷的試驗場
一、由悲劇引發(fā)的倫理與實踐的疑難
二、實踐智慧對道德沖突的解決對策
三、基于敘事的道德境遇判斷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反思與評價
第一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與反思詮釋學的內在聯(lián)系
一、目的·義務·實踐智慧:詮釋學循環(huán)的倫理哲學
二、詮釋的主體與主體的詮釋:倫理與道德規(guī)范的自身
第二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從道德到制度:倫理與政治的實踐智慧
二、存在的希望之鄉(xiāng):反思詮釋學的本體論意義
三、向自身的回歸:負責任的倫理主體
第三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局限性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4036601
【文章頁數(shù)】:22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目的與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綜述
三、論文的理論框架與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緣起
第一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產(chǎn)生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復興
二、法國倫理思想的當代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理論來源
一、對亞里士多德善與實踐智慧概念的繼承
二、對伽達默爾實踐哲學思想的吸收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詮釋學視域
第一節(jié) 方法論基礎:反思詮釋學
一、現(xiàn)象學與詮釋學的雙重遺產(chǎn)
二、語言與反思的雙重迂回
第二節(jié) 本體論基礎:反思詮釋學與主體哲學的辯證融合
一、打破自身:主體的危機與重建
二、詮釋自身:文本理論與行動理論
三、證明自身:自身的詮釋學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理論建構
第一節(jié) 倫理目的論的優(yōu)先性
一、以善的生活為目標的倫理意向
二、關心他人的倫理意向
三、在公正的制度中生活的倫理意向
第二節(jié) 倫理目的論與道德義務論的辯證法
一、善的生活倫理意向與義務間的關系
二、關心他人的倫理意向與尊重他人的規(guī)范間的關系
三、正義的倫理意向與正義法則間的關系
第三節(jié) 實踐智慧:道德判斷的試驗場
一、由悲劇引發(fā)的倫理與實踐的疑難
二、實踐智慧對道德沖突的解決對策
三、基于敘事的道德境遇判斷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反思與評價
第一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與反思詮釋學的內在聯(lián)系
一、目的·義務·實踐智慧:詮釋學循環(huán)的倫理哲學
二、詮釋的主體與主體的詮釋:倫理與道德規(guī)范的自身
第二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從道德到制度:倫理與政治的實踐智慧
二、存在的希望之鄉(xiāng):反思詮釋學的本體論意義
三、向自身的回歸:負責任的倫理主體
第三節(jié) 利科倫理哲學思想的局限性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40366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4036601.html
上一篇:“聽說+讀寫”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證研究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