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先秦道家至樂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3-30 14:28
  “道”是道家思想的最高范疇,然而得道的目的并非限于認識和掌握客觀世界,而在于通過淡泊名利和排遣欲望的精神修養(yǎng)獲得人生幸福。道家所追求的也不是世俗的快樂,而是超越世俗的真樂、至樂,至樂才是得道真正的目的。前人尚未對道家至樂觀做系統(tǒng)的研究,甚至還有學者提出“樂不是古代哲學概念”的觀點,因此有必要對至樂的內(nèi)涵、價值,以及達到至樂的前提、方法和表現(xiàn)等諸問題做全面的研究?偟恼f來,一切快樂均是由欲望得到滿足所引發(fā)的愉悅感,具備表、里雙層結構的引發(fā)機制。道家把快樂分為三種類型:俗樂、真樂和至樂。其中,俗樂由物質(zhì)欲望或外在精神欲望獲得滿足所引發(fā),真樂由內(nèi)在精神欲望獲得滿足所引發(fā),而至樂通過排遣一切欲望所達至。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悖論:快樂以欲望的滿足為前提,而至樂卻是“無欲”的。實際上,“以無欲為至樂”只是一個表象,因為道家深知欲望是痛苦和快樂的共同根源,提出“無欲”目的在通過精神修養(yǎng)來提升思想境界。提升過程大致分為三步:首先把低層次的物質(zhì)欲望上升為更高層次的精神欲求;然后是超越精神欲求對個人的制約,達到“無任何欲求”的層次;最后是把“無任何欲求”本身也徹底忘卻。經(jīng)過這樣的逐層排遣和擺脫,當全部欲望被鏟除...

【文章頁數(shù)】:28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先秦對快樂問題的研究
        1.1.1 “樂”是哲學范疇
        1.1.2 先秦道家之前對快樂問題的研究
        1.1.3 先秦諸子對快樂問題的討論
    1.2 解題及研究現(xiàn)狀
        1.2.1 解題和文獻說明
        1.2.2 主要的研究觀點
        1.2.3 主要的研究方法
    1.3 目前研究不足及其解決方案
        1.3.1 觀點研究不足及其解決方案
        1.3.2 研究方法的不足及其解決方案
        1.3.3 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道家之樂的概說
    2.1 快樂的產(chǎn)生機制
        2.1.1 何為欲望
        2.1.2 欲望的達成:快樂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
        2.1.3 引發(fā)快樂的雙層結構
    2.2 道家之樂的類型
        2.2.1 快樂的分類方法
        2.2.2 快樂的精神因素和物質(zhì)因素
        2.2.3 道家之樂的類型
        2.2.4 道家的至樂境界
    2.3 道家至樂觀的價值
        2.3.1 真樂的價值:提升道德
        2.3.2 至樂的價值:消解人生一切痛苦
        2.3.3 至樂是道家的最高追求和終極目的
第3章 達至至樂的前提和條件
    3.1 道氣生物論
        3.1.1 學界對道的解釋以及不足
        3.1.2 道是所有規(guī)律之總稱
        3.1.3 氣是構成世界的精微物質(zhì)
        3.1.4 道氣共同作用產(chǎn)生天地萬物
    3.2 道家人性清靜論
        3.2.1 天性清靜論:至樂存在的根據(jù)
        3.2.2 人性復歸論:實現(xiàn)至樂的根據(jù)
    3.3 外在環(huán)境是通往至樂的基本保障
        3.3.1 自然環(huán)境的基礎性作用
        3.3.2 社會環(huán)境是“真樂”的實現(xiàn)之所
        3.3.3 道家對大自然價值的深層思考及天樂的內(nèi)涵
    3.4 人的能動作用是至樂展現(xiàn)的根本動因
        3.4.1 才
        3.4.2 志
        3.4.3 學習是能動作用的集中體現(xiàn)
第4章 通往至樂的途徑
    4.1 安時處順和知命不憂
        4.1.1 “時”、“命”含義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4.1.2 “命”是絕對力量所形成的必然結果
        4.1.3 安時處順的內(nèi)涵
        4.1.4 安時任命的作用
    4.2 克服成心和萬物一齊
        4.2.1 齊物論的目的:保持內(nèi)心清靜
        4.2.2 消除“成心”和復歸虛靜
        4.2.3 萬物一齊的終極境域
    4.3 排遣和超越
        4.3.1 無知
        4.3.2 無情
第5章 真樂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5.1 真樂表現(xiàn)的內(nèi)在性
        5.1.1 無不為是無為的自然結果
        5.1.2 “內(nèi)圣”是“外王”的關鍵所在
        5.1.3 真樂在內(nèi)在超越中展現(xiàn)
    5.2 真樂的個人表現(xiàn)
        5.2.1 名利不構成枷鎖
        5.2.2 坦然面對死亡
        5.2.3 善于比較
    5.3 真樂的社會表現(xiàn)
        5.3.1 提升仁義的層次
        5.3.2 刑法的逐步減少
        5.3.3 禮儀真意的強化以及禮節(jié)形式的弱化
        5.3.4 清靜民心的養(yǎng)護
    5.4 殘酷現(xiàn)實中真樂的表現(xiàn)
        5.4.1 外界的消失:閉目塞聽
        5.4.2 形體的遺忘:坐忘
        5.4.3 悔恨的消除:過而弗悔
        5.4.4 內(nèi)心的堅守:保持真性情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后記



本文編號:39424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9424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be8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