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與傳播—民國美術展覽會特性研究(1911-1949)
發(fā)布時間:2017-04-28 11:11
本文關鍵詞:展示與傳播—民國美術展覽會特性研究(1911-1949),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二十世紀初美術展覽會在中國的興起,以及民國前中期的盛極一時,直至民國后期的穩(wěn)定發(fā)展,促使我國近代美術的展示與傳播進入了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tǒng),成為藝術觀念與主張、美術作品與思潮進行交流與推廣的至為重要的媒介和載體。正是由于美術展覽會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改變了近代中國民眾的社會文化心理,拓展了文化藝術的傳播路徑與交流空間,促進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動轉(zhuǎn)型、中西美術的相互交流與融匯,以及中國美術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與深化。 然而,美術史學界對它的關注遠遠不夠,大部分局限于近現(xiàn)代美術展覽歷史的研究或是分散的區(qū)域或個案研究。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的根本特征和內(nèi)在規(guī)律還未被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其社會功能及歷史作用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與認同。 本課題以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所蘊含的兩大核心語匯——“展示”與“傳播”為嶄新的切入角度進行辨析與分析。筆者在已有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收集、整理和分析民國時期的報紙、期刊、書籍以及歷史檔案等史料,在對各類美展活動定量分析基礎之上對整個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進行整體上的定性分析與研究。筆者還在縱向上打通歷史時間的界限,以及橫向上突破美術展覽會形式上的多元,首次歸納總結出了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的四大特性——教育性、現(xiàn)代性、公益性和市場性。具體來講就是:第一部分,從人體美展所引起的普通民眾從封建道德倫理走向現(xiàn)代審美趣味的啟蒙教育、從中小學兒童到藝術院校再到社會大眾全面實現(xiàn)社會美育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的美術展覽會、以及實現(xiàn)美術學科發(fā)展的成績美展、社團美展等個方面探討美術展覽會的教育性特征;第二部分:從美術展覽自身形式的現(xiàn)代呈現(xiàn)、引發(fā)了中西繪畫的現(xiàn)代性美術思潮的興起、以及美術展覽對于中西繪畫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影響等方面研究美術展覽的現(xiàn)代性特征;第三部分:從以賑災救難、幫困扶弱以及抗日救國為目的的籌款(物)美展來分析美術展覽會的公益性特征;第四部分:以美術展覽會為交易平臺的藝術品流通從藝術家的藝術生產(chǎn)、藝術品定價、藝術品交易和藝術品消費等藝術市場中各個要素及相互關系等方面來考察美術展覽會的市場性特征; 通過對于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這四大特性的系統(tǒng)深入研究,深刻揭示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根本特征,并明確和揭示了其在中國美術近代化進程中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和引領并推進近代中國美術逐步走向現(xiàn)代和不斷變革深化所發(fā)揮的重大歷史作用。
【關鍵詞】:展示 傳播 美術展覽會 教育性 現(xiàn)代性 公益性 市場性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120.9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插圖清單12-17
- 緒論17-43
- 一、美術展覽會——民國時期美術進程的展示載體與傳播媒介17-24
- 二、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研究現(xiàn)狀之研究24-37
- 三、“美術展覽會”概念的界定、時間分期與特征37-40
- 四、本課題的研究視角與方法、論點結構及研究意義40-43
- 第一章 “全民教育與學科發(fā)展”——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教育性”之探討43-91
- 第一節(jié) 從封建道德倫理走向現(xiàn)代審美趣味——人體美展的啟蒙教育44-52
- 一、從風波到風暴的人體美展44-48
- 二、人體美展促進民眾思想的解放與觀念的開放48-52
- 第二節(jié) 培養(yǎng)能力與塑造人格——實現(xiàn)教育價值的美術展覽會52-79
- 一、美展培養(yǎng)兒童及中小學生的認知與創(chuàng)造54-59
- 二、劉海粟以美展促進藝術民眾化59-64
- 三、林風眠以美展促進民眾接受藝術教育64-79
- 第三節(jié) 完善與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美術學科價值的美術展覽會79-91
- 一、美術展覽促進美術學科的發(fā)展——以上海美專成績展覽會為例80-87
- 二、社團美展促進美術學科發(fā)展87-91
- 第二章 “應時代而發(fā)展”——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現(xiàn)代性”之研究91-150
- 第一節(jié) 美術展覽會本體的現(xiàn)代性呈現(xiàn)92-109
- 一、美術展覽現(xiàn)代形式之多元化變遷93-98
- 二、展廳布置與展出效果的現(xiàn)代考量98-109
- 第二節(jié) 美術展覽會推動現(xiàn)代美術思潮的興起109-120
- 一、教育部第一屆全國美展所引發(fā)的西畫寫實派與現(xiàn)代派之爭109-116
- 二、由美術展覽會形成的中國畫“新”與“舊”兩大陣營116-120
- 第三節(jié) 美術展覽會與美術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120-150
- 一、美術展覽會引發(fā)的西畫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轉(zhuǎn)型122-140
- 二、全國美展中“新國畫”之異軍突起140-150
- 第三章 社會救助與募款救國——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公益性”之分析150-182
- 第一節(jié) 同胞之情與仁愛之心——賑災與幫困籌款(物)美展的公益性150-169
- 一、救難賑災美展的公益性151-159
- 二、賑濟難民美展的公益性159-169
- 第二節(jié) 國家存亡與民族大義——抗戰(zhàn)籌款(物)美展的公益性169-182
- 一、國內(nèi)救國勞軍美術展覽激發(fā)全民抗戰(zhàn)熱情169-175
- 二、海外抗戰(zhàn)籌款及援華美術展覽引起國際關注與支持175-182
- 第四章 “公開展示與直接銷售”——民國時期美術展覽會“市場性”之考察182-231
- 第一節(jié) 定位與定價——藝術家及作品在美展中的市場價值體現(xiàn)183-206
- 一、民國時期藝術市場環(huán)境與藝術家的身份轉(zhuǎn)化183-189
- 二、美術展覽會中藝術品的定價189-206
- 第二節(jié) 策劃與交易——美術展覽會中的藝術品經(jīng)營206-217
- 一、媒體宣傳與名人推介207-211
- 二、美展作品銷售中的市場化交易手段211-217
- 第三節(jié) 購藏與反饋——美展中的藝術品消費及影響217-231
- 一、美展中藝術品消費者的構成及夠藏行為分析217-227
- 二、作品銷售對美展本身及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227-231
- 結語231-235
- 參考文獻235-247
- 附錄247-326
- 后記326-327
- 作者簡歷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科研成果327-32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雅君;;古物陳列與開啟民智——民國時期的南京古物保存所[J];才智;2011年07期
2 楊化狄;;傳教士慈善事業(yè)的特點與啟示——以民國時期社會救濟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3 陳建寧;轟動歐洲的中國國寶展及其風波[J];檔案與史學;2003年03期
4 傅振倫;;故宮博物院古物第一次出國展覽始末[J];中國博物館;1987年03期
5 劉曦林;;民族藝術的世紀豐碑——1901年至2000年的中國畫[J];國畫家;2002年01期
6 郭卉;;國寶之旅:1935—1936年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及其上海預展[J];國際博物館(中文版);2011年01期
7 鄒綿綿;;民國繪畫市場初探[J];國畫家;2000年03期
8 譚天;陳國輝;;全國美展模式的生成——論1929年教育部第一屆全國美展的展覽模式[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藍慶偉;;歷史與責任——對中國早期策展和策展人產(chǎn)生的歷史考察[J];畫刊;2007年10期
10 張智勇;二三十年代上!把螽嬤\動”畫家群體簡述[J];湖州師專學報;1998年02期
本文關鍵詞:展示與傳播—民國美術展覽會特性研究(1911-1949),,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27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3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