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王陽明《論語》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19 00:02

  本文關鍵詞:王陽明《論語》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在儒學發(fā)展歷史上,他的心學思想影響深遠,從他生前就開始廣受人們的關注,并逐漸形成了以他的姓氏和名字命名的“王學”和“陽明學”。長期以來,學者多從心學的角度研究“王學”和“陽明學”,少有人關注王陽明的《論語》學,這與王陽明沒有專門解注《論語》的著作有關。本文認為,王陽明一生遵循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雖沒有專門解注《論語》的著作,但在他的文集中卻散見著大量對《論語》的解注,通過解讀這解注,可以得知,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是他從《論語》等典籍中體悟出來的,王陽明《論語》學中體現(xiàn)出了圣學、心學、實學相統(tǒng)一的特征,而圣學、心學、實學正是王學的精華所在,因此,王陽明《論語》學可稱得是上具體而微的陽明學,王陽明《論語》學在陽明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還認為,王陽明《論語》學在《論語》學發(fā)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王陽明一反前人注重文本闡釋的做法,承繼孔子“述而不作”的傳統(tǒng),用他獨特的方式心解《論語》,改變了當時朱熹《論語》學獨尊的現(xiàn)狀,并且很快和其心學一起影響著明中后期的《論語》學。本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附錄。因為王陽明沒有專門解注《論語》的著作,而要研究其《論語》學,又離不開一定的文本分析,因此,在正文寫作之前,需要從王陽明的著作中輯出散見于其中的他對《論語》的解注,并按照《論語》的篇章順序編為《論語陽明心解輯注》!墩撜Z陽明心解輯注》雖然是作為正文的附錄而存在,但客觀地說,其意義和價值與正文等同甚至比正文還重要。正文部分共五章,另加一導言和結論。導言大致闡述了選題緣起、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以歷史為線索,簡單回顧了王陽明之前的《論語》學發(fā)展史。王陽明之前的《論語》學演變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論語》學的開始形成時期,第二個階段是經學時代的《論語》學,第三個階段是玄學時代的《論語》學,第四個階段是理學時代的《論語》學。王陽明《論語》學承接理學時代的《論語》學,表現(xiàn)為不同于朱熹理學《論語》學的心學《論語》學。第二章主要述說王陽明心學《論語》學的文本基礎。分別從王陽明的學術背景、王陽明推崇《論語》和王陽明隨意而發(fā)解《論語》三個部分加以梳理《論語》在王陽明整個學術思想體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王陽明推崇《論語》,既與他出身詩書世家有關,也得益于他早年曾經飽讀儒家經典,還離不開他出入二氏之間的經歷。王陽明推崇《論語》,最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效法孔子的“述而不作”,沒有專門解注《論語》的著作。王陽明雖然沒有專門解注過《論語》,但從的著作中卻能發(fā)現(xiàn)他又在心解《論語》,他心解《論語》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答疑解惑式,一種是主動闡發(fā)式,一種是有感而發(fā)式。第三章著重分析王陽明心解《論語》的方法論特點。在程朱理學盛行的時代,王陽明解注《論語》有著不同于他人的方法論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是不重訓詁。王陽明雖不重訓詁,但他在解注《論語》時并不是沒有一點訓詁,而是稍明訓詁。其二是不拘定解。王陽明在具體解注的《論語》的過程中往往是一章多解、一解多章或解無定章。其三是《四書》一體。王陽明在解注《論語》時,也經常借用《孟子》《大學》和《中庸》來佐證,具體為《語》《孟》結合、《語》《學》結合及《語》《庸》結合。其四是超越權威。不重訓詁和不據定解的特點就已經決定了王陽明在解注《論語》時,注定要并且能夠突破和超越權威,主要表現(xiàn)為否定朱熹和突破孔子。第四章具體闡明了王陽明《論語》學的主要內容。通過文本分析,王陽明《論語》學的主要內容可以從體用觀、生死觀、理欲觀和知行觀四個方面加以概括。王陽明承續(xù)程朱“體用一源”的思想,并用它來解釋仁與禮的關系,主張仁體禮用。王陽明在孔子死生有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了孔子的生死觀,認為“生死常道”,并提出了“道無生死”的觀點,用以對抗佛老的長生修道之術。王陽明承接程朱“存天理,去人欲”的主張,加以自己心學的解釋,認為“學是學去人欲,存天理”,并結合《論語》中的克己復禮,提出克己去欲。王陽明在前人知行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說,他所說的知即是良知,知行合一的前提是良知,知是知良知,行是按良知行事,也即致良知。第五章大體概括王陽明《論語》學的基本特征。王陽明《論語》學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志在恢復正學的圣學特征;二是不狃于舊聞的心學特征;三是提倡力行的實學特征。圣學、心學和實學也是王陽明哲學的三個重要特征,這三個特征是相互統(tǒng)一聯(lián)系的。王陽明哲學首先是圣學,因為圣學,才把它與佛、老區(qū)分開來;其次是心學,因為心學,才把它與程朱理學區(qū)分開來;最后是實學,因為實學,王陽明的哲學才易于實踐從而被人所接受。結論部分扼要介紹了王陽明《論語》學的歷史地位及對后世的影響。王陽明《論語》學的歷史地位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王陽明《論語》學在《論語》學史上的地位,主要體現(xiàn)王陽明解注《論語》的方式上;二是王陽明《論語》學在陽明學中的地位,主要體現(xiàn)為王陽明《論語》學中圣學、心學和實學相統(tǒng)一的特征。最后,以孫應鰲的《四書近語》為例,分析了王陽明《論語》學對明朝中后期《論語》學的影響。
【關鍵詞】:王陽明 《論語》學 圣學 心學 實學
【學位授予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248.2
【目錄】:
  • 內容提要3-5
  • Abstract5-12
  • 導言12-20
  • 一、選題緣起12-14
  • 二、研究現(xiàn)狀14-18
  • 三、研究方法18-20
  • 第一章 王陽明之前的《論語》學演變20-39
  • 第一節(jié) 《論語》學的開始形成20-23
  • 一、《論語》學概說20-21
  • 二、《論語》學的肇始21-23
  • 第二節(jié) 經學視野下的《論語》學23-26
  • 一、經學時代的到來23-24
  • 二、《論語》學的誕生24-26
  • 第三節(jié) 玄學視野下的《論語》學26-30
  • 一、玄學時代的到來26-28
  • 二、“援老入儒”的《論語》學28-30
  • 第四節(jié) 理學視野下的《論語》學30-35
  • 一、理學時代的到來30-32
  • 二、《四書》地位的提高32-33
  • 三、考據與義理并重的《論語》學33-35
  • 第五節(jié) 心學視野下的《論語》學35-38
  • 一、心學與理學并行35-36
  • 二、王陽明心學《論語》學36-38
  • 本章小結38-39
  • 第二章 王陽明《論語》學的文本基礎39-59
  • 第一節(jié) 王陽明的學術背景39-46
  • 一、出身詩書世家39-41
  • 二、飽讀儒家經典41-44
  • 三、出入二氏之間44-46
  • 第二節(jié) 王陽明推崇《論語》46-49
  • 一、述而不作46-48
  • 二、多引《論語》48-49
  • 第三節(jié) 王陽明心解《論語》49-59
  • 一、答疑解惑式49-53
  • 二、主動闡發(fā)式53-56
  • 三、有感而發(fā)式56-59
  • 本章小結59
  • 第三章 王陽明心解《論語》的方法論特點59-87
  • 第一節(jié) 不重訓詁60-68
  • 一、訓詁概說60-62
  • 二、刪去繁文62-65
  • 三、稍明訓詁65-68
  • 第二節(jié) 不拘定解68-74
  • 一、一章多解68-70
  • 二、一解多章70-72
  • 三、解無定章72-74
  • 第三節(jié) 《四書》一體74-79
  • 一、《語》《孟》結合75-76
  • 二、《語》《學》結合76-77
  • 三、《語》《庸》結合77-79
  • 第四節(jié) 超越權威79-86
  • 一、否定朱熹79-83
  • 二、突破孔子83-86
  • 本章小結86-87
  • 第四章 王陽明《論語》學的主要內容87-110
  • 第一節(jié) 體用觀87-92
  • 一、體用概說87-88
  • 二、體用一源88-90
  • 三、仁體禮用90-92
  • 第二節(jié) 生死觀92-98
  • 一、生死概說92-93
  • 二、生死常道93-95
  • 三、道無生死95-98
  • 第三節(jié) 理欲觀98-104
  • 一、理欲概說98-99
  • 二、學存天理99-101
  • 三、克己去欲101-104
  • 第四節(jié) 知行觀104-110
  • 一、知行概說104-105
  • 二、知即良知105-107
  • 三、知行合一107-110
  • 本章小結110
  • 第五章 王陽明《論語》學的基本特征110-125
  • 第一節(jié) 志在恢復正學的圣學特征110-116
  • 一、圣學流變110-112
  • 二、圣學不明112-114
  • 三、恢復圣學114-116
  • 第二節(jié) 不狃于舊聞的心學特征116-120
  • 一、圣學即心學116-117
  • 二、學貴自得117-120
  • 第三節(jié) 提倡力行的實學特征120-124
  • 一、圣門實學120-122
  • 二、習講實學122-124
  • 本章小結124-125
  • 結論:王陽明《論語》學的歷史地位及對后世的影響125-130
  • 參考文獻130-13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施亮;解讀王陽明[J];尋根;2003年06期

2 邱雙成;鞏萬成;;王陽明“良知”思想探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朱曉鵬;;王陽明龍場《易》論的思想主旨[J];哲學研究;2008年06期

4 余皓;;試論王陽明的“心學”教育體系[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04期

5 陳利權;;學理的整合與精神的融會——王陽明心學與禪學關系的兩個層面[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2期

6 顧久;張新民;于民雄;王小梅;;懷想王陽明那顆空靈的心[J];貴陽文史;2010年04期

7 鄧紹秋;;王陽明心學美學對禪學的融攝及啟示[J];中國文學研究;2011年04期

8 王啟康;;王陽明心學中的思維和情緒、情感問題[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年06期

9 姚文永;王明云;;淺析王陽明的狂者胸次[J];運城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趙國利;;致良知:王陽明哲學思想的正法眼藏[J];求索;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黃海濤;;論王陽明“致良知”學說中的道德構建[A];孔學研究(第八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呂景琳;;明代王學在北方的傳播[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3 張明;;王陽明與貴州陽明學派[A];開發(fā)中的崛起——紀念貴州建省590周年學術討論會文集[C];2004年

4 韋啟光;;王陽明龍場悟道與貴州少數民族文化[A];西部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C];2004年

5 姚才剛;;論高攀龍對王學的修正[A];閩學與武夷山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吳兆路;潘鈺卿;;說性靈,道陽明[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本報記者 彭雅 錢麗;貴州:陽明心學的“原點”[N];貴陽日報;2009年

2 主持人 本報記者 王小梅;人性深處的璀璨光輝[N];貴州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侯軍;“回歸”的本義[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4 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 杜維明 中國著名畫家 范曾;東西交流開創(chuàng)文化新天地[N];文匯報;2010年

5 潮白;應該推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N];南方日報;2012年

6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國旺;企業(yè)家的良心哲學[N];上海證券報;2012年

7 黎斌;易學:梵凈山區(qū)域文化史的一道風景線[N];貴州民族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王建宏;王陽明思想再評價[D];西北大學;2009年

2 朱曉鵬;王陽明哲學與道家道教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中原;王陽明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牛冠恒;王陽明《論語》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5 陳多旭;教化與工夫[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鮑世斌;明代王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華楠;王陽明心學新論[D];湖南大學;2006年

2 王文波;王陽明教化哲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利娜;道德主體性視域里的王陽明“良知”學說[D];蘭州大學;2009年

4 馬關泉;王陽明心學“意”范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羅驥;對王陽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當代解讀[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6 鄒真珍;良知視域下儒家理想人格說的轉型——王陽明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范軍娣;王陽明的心身之學[D];西北大學;2010年

8 溫寒露;王陽明“致良知”哲學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9 劉翠;王陽明致良知思想探析[D];河北大學;2010年

10 趙小慶;王陽明“致良知”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王陽明《論語》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51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551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e49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