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翰與中國繪畫史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居翰與中國繪畫史研究
【摘要】:高居翰是中國傳統繪畫研究的西方學者,在面對中國繪畫藝術發(fā)展和歷史沉積的各種弊病的問題上,他堅持以風格分析法構建中國繪畫史。在西方,高居翰所倡導的一系列“視覺命題”與伯克利藝術史系有至關重要的聯系。他受到由巴克森德爾等人所倡導的藝術社會史的實踐方法的影響,面對中西不同的文化差異,他試圖改變西方社會對中國藝術的偏見與歧視,并在西方中國學與西方藝術史學發(fā)展的基礎上,確立了新的中國藝術的研究范式。在中國繪畫發(fā)展的全新語境下,高居翰對中國繪畫的理解模式值得我們借鑒。在西方藝術史的背景下,他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從繪畫本身的圖像、內容、含義,以及所涉及到的人文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勾勒。另外,他試圖改變中國繪畫中存在的問題和偏見,旨在打破以男性為主導的文人收藏、鑒賞趣味的專斷性的局面。盡管有中國學者指出,高居翰的研究并不符合中國繪畫的內在邏輯,但是高居翰作為西方研究中國繪畫史學界最多產、最有影響和最有爭議的批評家,作為得到西方學術界認可的中國繪畫史權威,他建立在風格學之上的中國繪畫史研究豐富了我們看待傳統藝術的方式,也改變了我們對傳統繪畫固定模式的理解。正如謝伯柯所講,高居翰是站在“文化相對主義”的立場上來討論中國繪畫的,即對文化傳統的研究是在于對傳統本身的尊敬。高居翰對中國繪畫風格發(fā)展的系統研究,一直貫以“全球藝術”的視野,批判西方主流藝術史學家將中國繪畫放在錯覺主義的門類中。高居翰在西方價值的語境下,也同樣強烈而有力地批判了中國繪畫史中那些來源于傳統的根深蒂固的偏見。他不僅強調歷史的重要性,而且堅持風格學作為判斷和解決中國繪畫史中的各種問題,高居翰在其中提出了很多具有“震懾力”的觀點,引發(fā)我們重新反思歷史問題。
【學位授予單位】:中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209.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居翰;楊振國;;附:《中國繪畫史三論》導言[J];藝術探索;2005年04期
2 江宏;;名作的中國繪畫史[J];書城;2006年07期
3 韋桂來;;淺析魏晉南北朝山水畫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價值[J];時代文學(理論學術版);2007年05期
4 ;高居翰作品系列[J];讀書;2009年05期
5 祁亞冰;;淺談潘氏《中國繪畫史》之“唐代之繪畫”[J];大舞臺;2011年03期
6 郭繼生;中國繪畫史方法上的基本問題從“風格”的概念談起[J];新美術;1987年03期
7 洪再新;《海外中國繪畫史研究文選》導言[J];新美術;1989年04期
8 古原宏伸;日本近八十年來的中國繪畫史研究[J];新美術;1994年01期
9 徐書城;;中國繪畫史的美學脈絡[J];國畫家;1997年03期
10 樊英民;;《中國繪畫史》疑義一則[J];文獻;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湛波;傳統與方法——試評《西方中國繪畫史研究專論》[N];美術報;2012年
2 李小山;《色彩的中國繪畫》:重寫中國繪畫史[N];中華讀書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陳占彪;丁羲元:中國繪畫史必將得以重構[N];社會科學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續(xù)鴻明;萬青力:中國畫不存在衰落說[N];中國文化報;2008年
5 ;呵護學術 感受快樂[N];中國教育報;2003年
6 山東藝術學院 孟憲平;中國繪畫史寫作的主體意識[N];美術報;2008年
7 李恩祥;談王伯敏《中國繪畫史》修訂版[N];中國文化報;2009年
8 陳偉墨娘;圣潔修道[N];人民政協報;2013年
9 葉榮;重新認識中國繪畫史[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10 陳晨;國博依托音視頻技術拓寬服務[N];中國文物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龍進;高居翰與中國繪畫史研究[D];中山大學;2016年
2 段漢武;民國時期中國繪畫史敘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沈玉;1912-1949年民國繪畫史學史視野下的滕固史學[D];浙江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普;齊白石的花鳥畫特征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5年
2 王軍;鳥符號在中國繪畫史中的演變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3 王帷;逸格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D];江西科技師范學院;2011年
4 陶怡宇;方聞中國山水畫研究方法論析[D];杭州師范大學;2015年
5 王玉堂;藏族題材繪畫的基本特征及當代意義[D];西安美術學院;2012年
6 范偉;濃妝素抹兩相宜[D];河南大學;2006年
7 李樹來;宋代風俗畫興盛的原因及藝術特征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宇;試論南宋風俗畫的題材拓展[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韓剛;宋以前畫院問題考辨[D];四川大學;2004年
10 趙耀;從《韓熙載夜宴圖》到中國屏風畫[D];西安美術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13076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130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