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海馬結構與脊髓損傷后抑郁癥高發(fā)病率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1-10 18:56
目的:探究脊髓損傷引發(fā)的抑郁高風險率是否與海馬生理結構的改變有關。方法:制作小鼠脊髓損傷模型,分別在損傷后不同時期采用Basso Mouse Scale(BMS)評分對小鼠術后運動功能進行評估;并通過糖水實驗和懸尾實驗評估小鼠的抑郁情況;然后,測量小鼠海馬組織的重量;應用蘇木精-伊紅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觀察海馬組織內(nèi)部細胞的變化;同時通過電鏡觀察海馬亞細胞結構突觸的結構變化;最后,通過q RT-PCR檢測突觸蛋白標志物SYP和PSD-95在基因水平上的變化。結果:糖水實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小鼠糖水偏好明顯降低,懸尾實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小鼠不動時間顯著增加,且在第7d抑郁程度最顯著(P<0.01);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海馬組織的重量無差異(P>0.05);HE染色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海馬細胞排列較紊亂、數(shù)量較減少、形態(tài)欠規(guī)則;電鏡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海馬超微結構突觸數(shù)量減少,突觸活動區(qū)長度變短,突觸后致密物厚度變薄,突觸間隙寬度增加,突觸界面曲率減小(P<0.05);q RT-PCR結...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縮寫詞中英文對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小鼠脊髓損傷模型的制作及抑郁行為的表現(xiàn)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
2.1 SCI模型的構建及BMS評分
2.2 糖水偏好實驗
2.3 懸尾實驗
3 討論
3.1 抑郁模型的研究
3.2 SCI后抑郁的研究
3.3 確定時間節(jié)點
4 結論
第二部分 小鼠脊髓損傷后抑郁與海馬結構的關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
2.1 測量海馬組織重量
2.2 HE染色檢測海馬病理學改變
2.3 透射電鏡檢測突觸結構變化
2.4 海馬PSD-95和SYP基因表達的變化
3 討論
3.1 脊髓損傷后抑郁小鼠海馬突觸的改變
3.2 脊髓損傷后抑郁小鼠海馬突觸基因的變化
4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862127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縮寫詞中英文對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小鼠脊髓損傷模型的制作及抑郁行為的表現(xiàn)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
2.1 SCI模型的構建及BMS評分
2.2 糖水偏好實驗
2.3 懸尾實驗
3 討論
3.1 抑郁模型的研究
3.2 SCI后抑郁的研究
3.3 確定時間節(jié)點
4 結論
第二部分 小鼠脊髓損傷后抑郁與海馬結構的關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
2.1 測量海馬組織重量
2.2 HE染色檢測海馬病理學改變
2.3 透射電鏡檢測突觸結構變化
2.4 海馬PSD-95和SYP基因表達的變化
3 討論
3.1 脊髓損傷后抑郁小鼠海馬突觸的改變
3.2 脊髓損傷后抑郁小鼠海馬突觸基因的變化
4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8621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38621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