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時期中國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8 03:12
本文關鍵詞:轉型時期中國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加快高等教育發(fā)展,1999年國家作出了“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guī)模”的重大決策。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9.76%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30%,高等教育快速進入大眾化階段。這是新中國教育史乃至中華民族教育史上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成就。與此同時,在學生大規(guī)模增長帶來的巨額建設資金需求和政府財政支持力度減弱的雙重壓力下,基于行政政策引導以及高校與銀行雙方利益契合的情況下,中國高校開創(chuàng)了大規(guī)模貸款辦學的歷史。由此引發(fā)的高校過度負債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擴招十年后,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陸續(xù)開始化解高校債務風險工作。由此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國高校會打破收支平衡的預算原則,產生巨額負債和嚴重的財務危機問題,而政府又為什么要對此負責并出手救助?”實際上,這是一個軟預算約束問題。軟預算約束問題容易導致公辦高校出現(xiàn)過度負債、財務風險、控制權收益、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問題,嚴重影響其財務安全、辦學效率和持續(xù)發(fā)展,甚至會導致高等教育格局失衡。如何妥善解決該問題,不僅關系到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也將影響到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公共財政改革的順利實施,還關系到國家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本文從完全合同和不完全合同理論視角,深入分析了中國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現(xiàn)象。研究表明在高校擴招的特殊轉型時期里,基于政策性負擔外因和控制權收益內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公辦高校產生了嚴重的軟預算約束問題;然后以規(guī)制經濟學為基礎,討論了公辦高校的棘輪效應和激勵機制;最后提出了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的治理建議。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第2章分析了高等教育投資體制變遷、高校預算管理和貸款狀況。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主要包括軟銀行信貸、財政補貼、軟稅收、內債和拖欠工程款等表現(xiàn)形式。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力度不足的情況下,為了完成擴招任務,公辦高校依靠貸款開展了大規(guī)模基本建設,開始背負著沉重的政策性負擔。(2)第3章以完全合同理論為研究視角,借鑒DM的動態(tài)不一致性理論,構建了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問題分析框架。由于沉沒成本的影響,容易導致高校投資項目出現(xiàn)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從而產生“事前無效,事后有效”的高校軟預算約束;然后研究了政策性負擔對高校貸款和軟預算約束的影響。在高校擴招的特殊轉型時期,由于政府從公辦高校承擔政策性負擔中獲得的收益大于事后補貼成本,因此政府有動機讓高校承擔政策性負擔,這是高校出現(xiàn)過度負債和軟預算約束問題的根源所在。當高校承擔政策性負擔時,加強高校貸款審批制度,限制高校的貸款自主權,保持高校適度的軟預算約束,對于這個特殊的轉型時期是一種次優(yōu)的制度安排。(3)第4章以不完全合同理論為研究視角,構建了控制權收益與高校軟預算約束模型。由于控制權私人收益的存在,使得事后有效的再投資條件變成了事后個人有效,導致出現(xiàn)“事前無效,事后也無效”的高校軟預算約束現(xiàn)象,并由此加深了高校軟預算約束程度。隨后,將控制權人的努力分為尋租性努力和生產性努力,私人收益會降低控制權人增加項目投資收益的努力程度。另外,還將私人收益分為物質私人收益、精神私人收益兩種類型,精神私人收益增加了控制權人正確行事的激勵。(4)第5章以規(guī)制經濟學為基礎,研究政府如何設計最優(yōu)的激勵方案,以誘使不同效率類型的高校選擇最優(yōu)的努力水平。研究表明,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政府不得不給予高校高額的租金;為了降低這些租金,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就會受到扭曲,偏離了最優(yōu)的配置而接近低強度的方案。其次,研究了高等教育政策穩(wěn)定性和棘輪效應的關系,建立了政府和高校之間基于相互信任系統(tǒng)的無窮期棘輪效應模型,得出政府和高校的信任臨界點和穩(wěn)定性條件。研究表明,相互信任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不僅取決于政府與高校雙方的信念水平,還與貼現(xiàn)因子密切相關;政府提高高等教育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可以提高雙方相互信任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政府和高校的收益。(5)第6章總結了高校軟預算約束問題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治理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的政策性建議。首先是從完善高校的法人治理結構、減輕高校的政策性負擔、改革高校預算管理體制、構建高;ㄍ顿Y項目評審和責任追究機制等方面給出硬化高校預算約束的建議。其次,從降低控制權私人收益影響、優(yōu)化代理契約、加強政策穩(wěn)定性等方面,給出健全政府和高校的激勵機制的建議。最后,對于轉型時期的特定時期和特定情況,高校保持適度的軟預算約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關鍵詞】:公辦高校 軟預算約束 政策性負擔 控制權收益 激勵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812.3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第1章 緒論15-38
- 1.1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15-17
- 1.1.1 問題提出15-17
- 1.1.2 研究意義17
- 1.2 國內外文獻綜述17-34
- 1.2.1 軟預算約束概念及擴展17-20
- 1.2.2 軟預算約束成因分析20-24
- 1.2.3 計劃經濟中的軟預算約束24-28
- 1.2.4 轉型經濟中的軟預算約束28-30
- 1.2.5 軟預算約束的一般化應用30-32
- 1.2.6 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研究現(xiàn)狀32-33
- 1.2.7 文獻綜述小結33-34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34-36
- 1.3.1 研究思路34-35
- 1.3.2 主要內容35-36
-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36-38
- 1.4.1 研究方法36
- 1.4.2 技術路線36-38
- 第2章 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狀況38-57
- 2.1 高等教育預算管理和投資體制變遷38-45
- 2.1.1 政府預算體制變革38-39
- 2.1.2 高等教育投資體制變革39-40
- 2.1.3 高等教育財政預算撥款模式變革40
- 2.1.4 成本補償制度40-41
- 2.1.5 多元化發(fā)展格局41-42
- 2.1.6 投資體制改革與規(guī)模擴張42-44
- 2.1.7 當前高等教育投資體制存在的問題44-45
- 2.2 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狀況45-49
- 2.2.1 高校預算管理現(xiàn)狀45-47
- 2.2.2 高校軟預算約束的表現(xiàn)形式47-49
- 2.3 高校貸款的實踐分析49-56
- 2.3.1 高校貸款的動機分析49-52
- 2.3.2 擴招十年的高校貸款狀況分析52-56
- 2.4 本章小結56-57
- 第3章 完全合同視角下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分析57-71
- 3.1 DM與合同理論57-59
- 3.1.1 合同理論的發(fā)展57-59
- 3.1.2 DM模型的完全合同視角59
- 3.2 高校軟預算約束的基準模型59-64
- 3.2.1 沉沒成本與高校軟預算約束60-62
- 3.2.2 道德風險與軟預算約束62-63
- 3.2.3 新項目與舊項目的選擇63-64
- 3.3 高校貸款與軟預算約束64-69
- 3.3.1 政策性負擔與高校貸款64-65
- 3.3.2 政策性負擔與軟預算約束模型65-68
- 3.3.3 高校貸款自主權與軟預算約束68-69
- 3.3.4 政策性負擔模型的分析69
- 3.4 本章小結69-71
- 第4章 不完全合同視角下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分析71-80
- 4.1 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研究的新思路71-73
- 4.1.1 不完全合同的研究思路71-72
- 4.1.2 剩余控制權72
- 4.1.3 控制權的私人收益72-73
- 4.2 控制權收益與高校軟預算約束73-76
- 4.2.1 模型的基本結構73-74
- 4.2.2 私人收益與高校軟預算約束74-76
- 4.3 不同形式的私人收益76-79
- 4.3.1 尋租性努力和生產性努力76-78
- 4.3.2 物質私人收益和精神私人收益78-79
- 4.4 本章小結79-80
- 第5章 公辦高校的棘輪效應與激勵機制80-95
- 5.1 規(guī)制經濟學理論基礎80-83
- 5.1.1 規(guī)制經濟學的發(fā)展80-81
- 5.1.2 承諾、再談判與最優(yōu)規(guī)制81-82
- 5.1.3 高等教育與政府規(guī)制82-83
- 5.2 政府與高校的代理契約與激勵機制83-86
- 5.2.1 基本模型83-84
- 5.2.2 完全信息下的最優(yōu)契約84
- 5.2.3 不完全信息下的最優(yōu)契約84-86
- 5.3 棘輪效應與政策穩(wěn)定性86-93
- 5.3.1 兩期的棘輪效應模型87-89
- 5.3.2 相互信任系統(tǒng)與無窮期棘輪效應模型89-93
- 5.4 本章小結93-95
- 第6章 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的后果與治理95-105
- 6.1 中國公辦高校軟預算約束的后果95-96
- 6.1.1 高校過度投資與低效率95
- 6.1.2 高校財務脆弱性與財務危機95-96
- 6.1.3 高校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不足96
- 6.1.4 高等教育格局失衡與分化96
- 6.2 硬化高校的預算約束96-102
- 6.2.1 完善高校的法人治理機制96-97
- 6.2.2 減輕高校的政策性負擔97-98
- 6.2.3 改革高校預算管理體制98-101
- 6.2.4 構建高;ㄍ顿Y項目評審和責任追究機制101-102
- 6.3 建立健全政府和高校的激勵機制102-103
- 6.3.1 降低控制權人追求私人收益的影響102
- 6.3.2 優(yōu)化政府和高校的代理契約102-103
- 6.3.3 加強政策穩(wěn)定性以改善高校的激勵因素103
- 6.4 高校的適度軟預算約束103-104
- 6.5 本章小結104-105
- 結論105-108
- 致謝108-109
- 參考文獻109-115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11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鄭江淮;國有企業(yè)“軟預算約束”狀況是否發(fā)生了根本轉變[J];中國改革;2001年10期
2 柯希嘉;許哲;;軟預算約束的成因分析[J];北京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汪毅霖;孫雅靜;程振鋒;;以穩(wěn)定為前提的增長與軟預算約束的轉型[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艾里克·馬斯金,許成鋼,王信;軟預算約束理論:從中央計劃到市場[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0年04期
5 張軍,王祺;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銀行軟預算約束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01年05期
6 陳,
本文編號:3750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jjglbs/375026.html
教材專著